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2023-06-11 00:20许莹
文理导航 2023年13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小学美术

许莹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图能力以及图像识读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像识读”被反复提及,这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下文进一步梳理出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五个策略:强调作品的观看能力,识别作品的技能,提升对作品的解读能力,注重对作品的综合评述以及举例延伸,实现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识读;路径探索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大多只向学生教授简单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缺少了对美术作品的深入分析与鉴赏,教学模式和手段也较为单一,无法唤醒学生的美术兴趣。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学习不应止于理论与技巧,广大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从浅入深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一、强调作品观看能力,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观看是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简单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观看,去看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构图,在观察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所得的分享与讨论。如此,一方面用小组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初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木版年画》一课时,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几张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两幅年画在色彩和制作上各有什么特色。如学生给出“第一张年画颜色较为丰富,第二张年画色彩单调”“第一张年画线条较为柔和,第二张年画的线条较为硬朗”“第一张年画在制作上应较为麻烦,第二张年画制作较为简单”。如此,学生便借助观看初步完成了对作品的欣赏,实现了图像识读能力的初步发展。为了推动学生对年画的认识,深化图像识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以及所看到的年画,与小组成员探讨各类年画的特色。如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四大年画之乡”,教师也可辅导学生的讨论,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四大年画之乡所产年画,引导学生进行观看与探讨。学生或得出“四地所产年画大多与人们的生活相关”,或得出“四地年画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特点,北方年画画风粗犷,南方年画画风较为柔和,这也与两地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学生便从对美术作品的观看中感受到了作品的情感或态度,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深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木版年画制作,如利用漏版手法制作一幅民间年画,并在班级内进行作品的评选,并将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室的门窗之上,在班级内营造更加浓厚的美术作品观看氛围,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对年画有更加细致、独到的见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呼应本节课学习目标。二来能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熏陶中看到更多的观看要点,为之后的图像识读提供更多方向。

二、关注作品识别技能,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美术作品的识别技能与观看能力相比难度较大。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实物等,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美术作品。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识别作品的来源、用材等,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丰富信息,向学生拓展更多的美术知识,为学生图像识别能力的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变脸》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多幅名家水墨人物画,比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蒋兆和的《流民图》,以及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在对此类画作的观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作家的画作各反映了什么事件或社会百态?学生或得出“从蒋兆和的《流民图》中可以看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热闹的景象”。如此,学生便初步完成了从观看到识别的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一幅水墨人物画展开分析,此处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此画作所处的朝代,该朝代的社会风貌。2.《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什么构图法。3.从内容、结构、技法上各有什么特色。”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最终学生得出:“1.该画作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开明。2.采用了散点透视法。3.内容上:内容繁多,大到河流、建筑,小到市招上的文字;结构上: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动静结合;技法上,将精细手笔与大手笔结合使用”。如此,学生便明确了作品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实现了图像识读能力的深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水墨画的发展历史,如水墨画也称为国画,是我国传统画之一,其起源于墨水,基本的水墨画只有水和墨,颜色也以黑与白为主,进阶的水墨画还包含了工笔花鸟画,也可以称为彩墨画,而鉴赏的重点也在于墨……如此,学生再遇此类画作时,便会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识别。

三、提升作品解读水平,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解读也就是观者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包括美术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但解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一是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对于抽象性的表达并不能完全理解,二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并不准确,对美术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也无法完全辨别。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观看、识别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实现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皮影戏》一课时,教师还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皮影戏的表演视频,唤醒学生对传统表演形式的好奇。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皮影戏的定义、历史、材料、制作、表演、发展等方面进行解读。如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皮影戏材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皮影戏的定义。比如是因为在表演时用灯光将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幕布上才称为“皮影”。在学生对皮影戏的相关知识有了了解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播放皮影戏表演视频,并将画面停留在可分析之处。如向学生展示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皮影画面,并引导学生分析该如何理解色彩所代表的含义,得出“红脸代表忠义,黑脸代表公正,黄脸代表狡猾……”此时,学生再进行具体皮影戏情节的分析,便能够清楚其中人物的立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皮影戏人物的衣服进行鉴赏,从中得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贫富等,由此再去解读表演时的情境、氛围、情感等。如此,学生对皮影戏传递情感的方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指定某一皮影戏片段,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作品情感的分析。比如教师给出问题“画面中两人持刀对立而站,表达了怎樣的情感”。学生得出“代表了二人之间存在冲突,传递出了紧张、刺激、恐惧的情感”,如此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图像识读能力也实现了由浅到深的变化。

四、注重作品综合评述,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综合评述的含义如字面意思,要求学生从构图、形式、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但综合评述不同于前文所说的情感解读,此更偏向于理性理解。综合评述,除了要对美术作品中客观存在的色彩、构图等进行评价与分析外,还要求学生从客观存在出发,表达自己的观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近大远小》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站在教室门口或窗户处向远处观看,并询问学生在视觉上有什么感受。学生或得出“远处的景物,看起来较小”,或得出“同一条路,眼前与远处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学生对近大远小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教师便可以进行美术作品中近大远小应用的讲解。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风景画作品,让学生看到风景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并询问学生是否真的是同一物体在远处尺寸较小,近处尺寸则大,从而得出视觉错觉的答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绘画方法的风景作品,即一幅使用近大远小技巧,一幅则远近相同,引导学生评述两幅作品的客观存在与主观体验。学生或得出“近大远小作品的绘画技巧更为丰富,给予观者更加强烈的视觉体验”,或得出“近大远小的画面构成更加丰富,画面内容也更加多样,传递出的情感更加真实”。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整理成为一篇综合评述。如著名画家莫奈的《桥下的帆船》,学生便可以从色彩、构图、视觉体验等多方面进行评述,得出:该画作色彩丰富,表现出夏季的风景的宁静与温暖,构图上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使整个画面更加协调,且帆船与桥所占画面比例较大,重点突出,给予观者的视觉体验更加和谐、美丽。

五、着眼作品举例延伸,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美术作品的举例延伸,重点在于延伸与深化。在举例延伸的过程中,为保证教学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教师可以从一类作品中延伸出多种美术元素进行拓展学习,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等,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水墨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水墨画的相关知识,唤醒学生对水墨画的熟悉感,也唤醒学生对水墨画继续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水墨园林画,并引导学生分析,该类画中共有多种元素。学生得出包括墨、风景、色彩、线条等,并以此作為延伸点,拓展图像识读能力的更多知识。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美术作品中有什么作用,并举例说明”。在学生思考与探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幅色彩鲜明的画作,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星夜》《夜游者》等,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探讨结果,得出“色彩的大量应用能够让画面更加丰富,也能够表明人物特色,所给予观看者的感受更加直接,情感更加强烈”。教师还可以以山水画的不同分类进行举例延伸,按照体裁可以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走兽画、花鸟画等,例如北宋赵佶所作的《芙蓉锦鸡图》;按照型式可以分为轴、扇面、手卷、册页等,比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极乐世界图》;按照技法可以分为具象画、写意画、工笔画、泼墨画,例如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如此,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范围更加宽泛,再进行绘画作品的鉴赏时,会更加全面,更具专业性,图像识读能力自然得到更加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小学美术教师要强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看能力、识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初步建立学生的图像识读意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综合评述,对教材内的知识点或作品进行举例延伸,形成更好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J].天津教育,2021(26):139-140.

[2]陈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10-211.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小学美术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