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
摘 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实践性作业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下的英语实践性作业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放大协同育人的效应,指向价值观念的塑造,突出隐性感化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思政;作业设计;立德树人
202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要“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理应成为课程思政的阵地。
英语实践性作业以真实的生活为情境,形式上丰富多样,包含口头汇报、视频录制、游戏参与、方案设计、实地调研等。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实践性作业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作业,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室扩展到家庭乃至社会。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7 Films的Reading以及Task板块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实践性作业:
Please choose 2 pictures of your favourite film star and write a few sentences to introduce him/her to your classmates, including his/her life experience, personality, acting career, and so on. Don’t forget to share the reason why you like him/her. Your homework will be put up on the wall of your classroom.
本单元的主题是电影,通过单元学习学生了解了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和成龙的经历和故事。他们的优秀不仅表现在演艺生涯上,还体现在他们对社会所做的慈善工作中。这一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搜集两幅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的照片并向全班同学做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明星”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作业要求学生在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明星时,除了关注其外表以及演技,还要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层面的优点,找准精神坐标,并从他(她)们身上汲取正能量,进一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励学生关爱他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放大协同育人的效应
各门课程的教育理念都指向育人,深度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价值,方能真正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五育并举”的意识,尤其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要关注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协同效应。
例如,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实践性作业:
Option 1: Please pick one of the climate phenomenon and try to explain it. You can add pictures if necessary.
Option 2: Please introduce the typical sports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eather, choose your favourite one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Option 3: Please recall the Chinese poems we have lear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eather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them. Try to translate them in English.
Option 4: Please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the suitable crops to grow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eather.
本單元的主题为季节,核心任务是让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作业选项1,请学生选择一种气候现象并尝试解释,可以用图片辅助说明;选项2,请学生介绍适合不同的天气的典型体育运动,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说明原因;选项3,请学生查找关于不同天气的诗歌并尝试翻译;选项4,需要学生上网搜索不同气候适合种植的作物。这看似和课程思政关联度不大,然而,课程思政不是机械地“为思政而思政”,而是在原有的学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找准思政内容的有效切入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增强课程的育人导向,凸显价值关怀与学生发展[1]。
这一实践性作业将英语知识的学习、内化和运用与物理、语文、体育、劳动等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较好地达成了学科间协同育人的目标。
协同育人除了体现在不同学科间,还存在于家校合作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家长的力量,让课程思政从教室走向千家万户,让学生时刻浸润在思政元素之中。
三、 指向价值观念的塑造
课程思政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2]。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触及学生的内心,指向价值观念的塑造。
例如,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Reading板块后,教师安排如下实践性作业:
Please do a survey about what food your classmates choose to eat in the dining hall and make a speech in your school radio station to encourage more students to make some changes in their diet and develop a green lifestyle.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了解Kitty和Daniel两位来自阳光镇中学学生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通过学习语篇,学生能够辨别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改变不良习惯。
完成上述作业,学生需要利用午餐时间对同学的食物选择进行观察和调研;通过学校广播站,以小型演讲的方式,宣讲调研的结果;鼓励更多的同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本节课、前一课时以及小学已掌握知识进行描述,无形中塑造了健康饮食的价值观;调研、演讲等形式,也较好地培养了他们获取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自信心等。
四、 突出隐性感化的力量
在实践性作业中思政元素的渗透,应突出显隐结合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主动对其进行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
例如,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
Please pick a public place,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and create a scene play(情景剧). In the play, please express the common behavior you often see there and show good manners accordingly(相應地).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习内容是在不同公共场景下应有的礼仪礼貌。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明辨文明举止,争做新时代有礼貌的合格中学生。在此项作业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显性地使用祈使句传输礼仪,而是鼓励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可以个性化展示日常看到人们的文明与不文明的行为,并将对场所礼仪的理解融合到台词和表演中。这项作业以角色互换扮演的方式,隐性地渗透礼仪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实践性作业只是课后作业的一项,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纸笔作业,但可以作为其有效的补充。同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也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王振雷.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7275.
[2]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