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摘 要:古诗词鉴赏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考试得分率往往不高。试题讲评不是核对答案,而是查漏补缺;试题讲评不能走过场,而要切实有效。试题讲评课要讲更要评,要以深度的学情分析为基础,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架,做好教学补偿。
关键词:初中语文;试题讲评;古诗词赏析;教学补偿
试题讲评不是核对答案,而是查漏补缺;试题讲评不能走过场,而要切实有效。试题讲评要讲更要评,以深度的学情分析为基础,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架,做好教学补偿。南京市九年级语文统考卷出过一道古诗詞赏析题,要求“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古诗词赏析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考试得分率往往不高。考试结束后,我特别关注了这一题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确实存在共性缺失。讲评这一题时,我优选支架,进行了教学补偿。
一、 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评试卷的古诗词赏析题。先来审题,用红笔圈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出示试题内容,见下页图1。随后,指名一位学生回答。)
生 “气概”“志向”“决心”,还有“围绕其中一个关键词,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字数要求“150字左右”,分数是“书写5分,内容5分,文从字顺4分”。
师 不错!你准确抓住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答案(同步出示内容,如下页图2所示),下面小组合作,任务是:结合圈出的关键信息,找出答案存在的问题并说说修改建议。
生 我们组认为他是围绕“爱国情怀”在赏析,题目则要求围绕“气概”“志向”“决心”。修改建议是:把第二段的“‘气概’体现的淋漓尽致”移到第一段。
师 其实细看,结尾处有“英雄气概”,这段文字是围绕“气概”写的。可偏偏把“爱国情怀”放在显眼的第一段,这确实会混淆视听。还有问题吗?
生 “‘气概’体现的淋漓尽致”中的“的”要改为“得”。还有,“壮怀激烈”“空悲切”后的句号要去掉吧。
师 是的。第三段的“犹未雪”后的句号也要去掉。这些是文从字顺的问题。还有问题吗?
(学生摇头。)
师 大家再看这位同学的答案(内容如图3所示),比较一下,想想第一个答案还有什么问题。
生 第一篇的赏析都是一个角度,第二篇赏析的角度很多,有动词角度、修辞角度。
师 很好!那就为第一篇的赏析转换一下角度。赏析“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靖康耻,犹未雪”呢?
生 可以根据注释补充介绍一下创作背景。
师 其他句子呢?
生 “臣子恨,何时灭”是短句子,铿锵有力,更能抒发岳飞的悲愤。
师 厉害!同学们,第二篇有没有问题?
生 我觉得对下片的赏析太少了。只赏析了一句。
师 (笑)是的,我也这么认为。第二篇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学生沉默。)
师 看来大家对第二篇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答案是满分。我们班还有6个满分,写的和这篇差不多。但老师有个疑问:你们看了第二篇的赏析,真的能理解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吗?
(学生笑。)
师 不能,是吧?为什么呢?
(学生沉思。)
师 因为这两篇赏析不约而同地把对这首词的理解,拆分成了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再看看你自己的答案,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
(学生点头。)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 我觉得还是要先读懂这首词。
师 (笑)英雄所见略同!第二篇的赏析“岳飞的《满江红》以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展现英雄气概”概括得巧妙。大家再认真阅读《满江红》,想想写了什么事。
生 岳飞靠在栏杆上,很愤怒。
师 这是现在发生的事。他还回想到从前的什么事呢?
生 为国征战多年……但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
师 未来他想做什么事呢?
生 打败金兵,接回二帝。
师 抓住“以前”“现在”“将来”这条时间线(板书“以前”“现在”“将来”),我们很快地了解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怎么写好赏析性文字呢?其实,书上有现成的例子。
生 课外古诗词的小字部分。
师 没错!(出示《别云间》《山坡羊·骊山怀古》《定风波》的文下小字部分,略)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这三段赏析性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
生 都是总分总结构。不同的是《别云间》的开头介绍的是写作背景,《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开头是景物描写,《定风波》的开头是叙事。
师 先说“同”再说“异”,非常有条理。能不能具体说说呢?比如,《别云间》赏析文字的行文结构。
生 先用一句话交代写作背景,告诉我们这是“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第二句和第三句扣住“悲壮动人”分析诗歌内容,还点明了情感。最后一句,我觉得是总结,与第一句呼应。
师 分析得很好!《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赏析以景物描写开篇,“不禁让人悄然生悲”,然后分析诗歌内容告诉我们为什么“悲”,这是什么样的“悲”,最后总结。《定风波》的赏析开头交代事件,然后紧扣“思索人生”具体分析诗歌内容,托物言志,一语双关。最后总结,点明情感。由此我们不难提炼出一个诗歌赏析的写作支架。
(教师板书,如图4所示。)
师 下面,请大家再次阅读岳飞的《满江红》,依据我们提炼出的这个写作支架,修改或重新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学生修改或重写。)
师 大家来看一位同学重新写的赏析性文字,根据写作支架来点评一下。
(出示学生赏析文字,如下页图5所示。)
生 开篇交代事件,然后点明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的决心,接着分析诗歌内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没有分析。
师 是的。这段文字中的两个“要”我特别喜欢,紧扣“决心”。但分析中少了之前为国征战的内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紧扣“决心”,是值得分析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换成从对偶、夸张角度赏析可能更好。同学们,要注意明确赏析角度。课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交流。好,下课。
二、 教学反思
在讲评本题之前,我仔细翻看了每个学生的答案,找出了两个典型答案。出示的第一个答案最具典型性,除中心不突出、分析碎片化、赏析角度单一外,文从字顺方面也有明显问题。在这一点上,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丢了分。出示的第二个答案虽然是满分答案,但赏析有余、理解不足。两个典型答案存在共性问题:一是碎片化分析,对《满江红》全词的理解成了对个别句子的赏析;二是只在语言、手法上赏析,这看似准确到位,实则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与主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反思近期的古诗词教学,确实存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句品析能力,而弱化整体感知和概括主题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古诗词赏析上这两大基本能力的缺失。深度分析学情后,确定了本节试题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运用方法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能紧扣中心,清晰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分析学生做题情况时,不仅要比较分析,选出用于讲评的典型答案,还要归纳出存在的共性问题,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
有效的习题讲评需要适切的学习支架。本次试题讲评,我优选了两个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准确感知《满江红》的内容时,我舍弃了师生逐句翻译这个省力却耗时的常规环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内容,但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仍不够通透。究其原因,学生难于把握的是叙事部分。我想到了小说中梳理情节常用的学习支架,用“从前”“现在”“将来”这条时间线,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梳理。大部分学生借助这一支架,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在写赏析性文字这一环节,我比较了答案示例和教材助学系统(课后练习和课外古诗词的文下赏析),觉得课外古诗词的文下赏析更适合作为本题仿写的示例。于是,我讀了几篇课外古诗词的赏析文字后,总结归纳出诗词赏析的导学支架。
本节试题讲评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能紧扣中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讲评的效果最后还得用题目的要求“请你结合《满江红》一词的理解,围绕其中一个关键词,写一段赏析性文字”来检验。让学生当堂修改或重新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能促使学生将学习支架转变为语言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教师也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试题讲评的有效性。通过巡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重新写的赏析性文字做范例,并要求学生根据写作支架来点评。学生根据写作支架(紧扣中心选择值得赏析的词句、赏析要明确角度等)进行点评后,我也再次评价,使其明确后期的修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