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微

2023-06-06 22:58:25杨双喜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科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使其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宝贵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优化习作教学方法。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杨双喜(1984—),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小学。

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1]。而这四个方面的素养综合起来,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通过习作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发展的优秀品格,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宝贵品格和关键能力[2]。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完成的,其主要包括四個层面,一是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在鉴赏上的创新性,四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训练语言技巧、提升思考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历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攒大量知识,在习作实践当中学习运用优秀的语言,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文章赋予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当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在不断发掘各种习作教学模式,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部分教师让学生大量地临摹范文。虽然习作的基础是模仿,学生通过对优秀、经典文章进行仿写,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学习文本当中优秀的语言,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但是直接、机械的模仿是绝对不可取的[4]。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考试当中获得高分,让其背诵范本作文。尽管这些作品辞藻优美、叙事生动、情感充沛,但是这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一时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写作锻炼。这种方法最终只会让学生沦为抄写、仿写机器,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必须摒弃这种功利主义的教学方法,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习作教学的路径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应做到全面把握,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制订习作教学的目标;运用多种多样的习作训练手法,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力课外实践活动,将习作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全面把握,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制订习作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的目标是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5]。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时,要注重全面把握,把习作教学目标和整体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习作这个单一层面有所提升的同时,整体素养也得到稳步提升。

一方面,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鉴赏能力、发散思维等各个层面上都获得进步。因此,在规划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到以上问题,不能只训练学生的语言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忽略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技巧,二是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体验,三是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四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学目标应遵从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感、探索文本价值、评论文本优劣能力的原则,让学生获得对美学意境的感悟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规划习作教学目标时,要注重目标的系统化和循序渐进。习作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深入的,因此,习作教学目标也要分段来设计。教师要规划好每一个阶段具体的子目标,在学生完成低段的子目标之后,再带领学生向着高一级的目标前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调整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此外,在目标的规划过程中,教师还要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顾此失彼,只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为最终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多种多样的习作训练手法,从各个训练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制约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学生仅仅依靠学习语文课本,很难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开阔视野,多阅读、多提升[6]。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相关的课外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只给出大致的阅读方向,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的课外读本。当然,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扎实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2.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做编剧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阅读资料,采取各种实践方式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断的实践会让学生反复咀嚼所学知识,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练习方法就是编剧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对课文进行延展性创造,并通过口述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此外,在编剧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人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各方面进行练习,从而掌握这些语言技巧。

3.利用孩童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社会经历,且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成人截然不同,因此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想法。教师要注意多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辅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件事物让其写文章,同时提醒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和      过一天”的习作练习为例,这一习作的要求是:(1)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故事;(2)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写具体;(3)学会抓住题眼,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根据写作要求,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具有想象力的作文,如“我和机器人过一天”“我和李白过一天”“我和孙悟空过一天”等。

4.结合优秀文本,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

人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有正向的感受,也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小学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尝试对文章进行评論,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评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中的知识、语言技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和长处,并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比如,《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优美的景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品词赏句等方面,使阅读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海滨小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海滨小城美不美?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美的?海滨小城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比较优美?划线并抄写下来,说一说其优美之处在哪里,用100—200字写下来。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鉴赏语句、鉴赏海滨小城之美,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素养,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海滨小城》,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会真正感受到文章的美。

(三)借力课外实践活动,将习作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灵感枯竭、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做支撑。例如,对于用作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这个习作练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写上课、下课、回家等,而且在情感上也难有细腻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增加生活经历的平台,其中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与真正的日常生活是有区别的,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是教师构建的一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高度模拟现实生活,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诸多现实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所面临的系列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和情绪。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经历会逐渐丰富,会积累更多的习作材料,让习作的内容不再单一。例如,在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活动时,学生在劳动中会遇到很多平时课堂上遇不到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习作的材料。学生可以将在实践活动中所经历的故事以及情感融入习作,这样不仅能提升作品的质量,而且能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对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首先,活动的内容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不能背离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机会,让实践活动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再次,在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多增加互动的内容,在保证教师引导地位的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加。最后,实践活动要注意文化的传承,使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结语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践中,要在适应当前教学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地思考和探寻,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发掘更多科学的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汪云洁.搭建有效的写作学习支架: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J].阅读,2022(71):4-7.

朱晓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原则及策略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62-164.

马慧梅.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22(10):43-45.

覃朝汇.拓展阅读 自然习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J].天津教育,2022(14):150-152.

赵胜花,赵盛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深度习作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教师,2022(9):36-38.

郭敏.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77-78.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8:29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