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应用

2023-06-06 22:10覃婷婷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初中信息技术

摘 要:做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是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多样化作业的实践研究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覃婷婷(197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龙堤路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主要为学生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适应能力及良好的科学技术行为习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探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的授课模式,提倡在玩中学,体现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

一、初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是初中课程体系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和推广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创新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以满足当今信息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然而,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来看,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习惯按照书本循规蹈矩地直接讲授,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掌握书本上提及的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差。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建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作业设计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进而形成跨学科多元思维。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然而,当前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少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是习惯按照教材循规蹈矩地直接讲授,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对此,教师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流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分层设计的原则

教师的作业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分层设计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材施教是我国一直倡导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地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另外,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减少作业的数量,降低作业的难度,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斗志。这样不仅能减轻后进生的压力,也能给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间。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和对象,自主选择作业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4]。所以,设计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是有必要的。

(三)以科学规范为标尺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自觉地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将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作业设计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将教学和作业设计相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作用。而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忽略了作业设计,忽视了作业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业设计与教学之间是互补互需的,无论轻视哪一方面,信息技术学习都将不完整。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制订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再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保持一致性。课外作业应紧贴教学内容进行,这样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只有教学与作业协调一致,作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应用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必布置额外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供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广泛而丰富的家庭作业。综合性的学习和操作是作业设计的要求,信息技術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其中的许多内容仅靠学生自己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作业,根据各个知识点认真设置问题[5]。学生学透教科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将其他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作为试题类型的参考设计和扩展培训材料,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是学生积极对待信息技术作业的内在动力。作业应当种类多样、新奇活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拒绝过于乏味的作业形式,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6]。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词和教科书的附录,仔细研究这些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巧妙地使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与课本紧密结合的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

教师要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作业,使各种技能广泛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综合技能。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走进大数据”中有关邮箱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课前任务单

(1)认真学习《电子邮箱》视频。

(2)通过学习,自己尝试申请一个126电子邮箱。

2.分析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将全班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召集令(word形式)、歌曲《奔跑》发送到学生电脑。

(1)检查学生是否申请了电子邮箱,对申请流程做简单的介绍。

(2)使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功能。

(3)提问:①什么是电子邮箱?②列举几个能够申请电子邮箱的网站。③你觉得邮件有什么特点?

总结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

3.小组竞赛——发送邮件

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要求小组成员给教师发邮件,发送成功则加2分,邮件主题是小组号加姓名。

教师打开邮箱和学生共同评分。

4.小组比赛——发送附件,接受阅读邮件,深入探究其他功能

(1)提出任务:将word形式的召集令以附件形式发送给组里其他同学,循环发送,即1号发给2号,2号发给3号……5号发给1号,学习如何打开阅读附件。

(2)小组成员合作探索邮箱的其他功能,发现一项,小组加5分。

(3)全班交流评分,小组将自己发现的功能进行展示。

(4)教师总结。

“电子邮箱的使用”这节课全程使用小组合作及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形成知识的互通。采用小组竞赛和小组记分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和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满足感。

(四)注重作业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3D打印技术”时,教师可以设计3D打印作品设计活动。

【作业一】3D打印模型切片体验:组织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模型并利用Cura软件进行切片设置,完成G-code代码,并打印提交。

【作业二】创意3D打印笔:采购两只3D打印笔,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笔设计主题贴合爱国、敬业等的作品。

【作业三】月球灯模型打印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完成3D打印月球灯的制作过程。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的热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责任感。如此设计出来的作业会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突出作业的情感价值。学生在完成信息技术作业的过程中,会注入自己的意志,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这些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

(五)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具体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是单纯的分数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优化对学生的管理,还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教师在建立评价标准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参照学生的分数,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组间竞争、组内竞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组间互评、组内评价等,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7]。比如,在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进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行为,如学生是否主动思考、讨论、积极发言,是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否积极参与体验等,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通过人工智能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而进行更高的思维想象,但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感受,便可轻松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例如,教师以“风扇”这个日常用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探究不同情境下智能风扇的使用,便能使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结语

随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起了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以配套习题为主。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中,虽有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丰富作业设计思路,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与作业设计有机结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刘邦奇.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9):30-39.

陈韬,王文宪,吕红霞,等.高速铁路枢纽站技术作业计划与动车所调车作业计划协同编制研究[J].铁道学报,2020,42(4):17-26.

苗长俊.铁路技术站技术作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40(8):71-75.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蒋江英.初中英语多样化作业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103-105.

吴雪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冉维维.中学语文作业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初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