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孝华
摘 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采用的“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模式中,读后阶段的教学侧重信息的输出与反馈,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而言,教师要明确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并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设计读后活动,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创新性思维技能。
关键词:思维品质;读后活动;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模式,即将阅读课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阅读活动。关于读后活动,过去大多教师将其理解为词汇句型的讲解、文本的简单复述、文本片段表演等低阶思维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挖掘,忽视了对文本逻辑关系的梳理,缺少迁移创新类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事实上,“读后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是对阅读主题和内容的深化与巩固”[1],教师完全可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2]。初中阶段应达成的思维品质目标是:“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3]思维品质包含了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黄远振认为,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属于逻辑性思维技能,质疑评判、评价预测、判断推理、求同辨异等属于批判性思维技能,联想想象、模仿创生、纵横思维、隐喻通感等属于创新性思维技能[4]。以下,笔者按这一分类并结合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中的阅读语篇“What should I do?”的教学,阐述如何在读后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该语篇讲述两个九年级学生Millie和Simon分别以书信的形式向青少年工作者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Millie因作业繁多而无暇顾及兴趣爱好,感到非常苦恼;Simon热衷于足球运动,且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足球运动上,致使父母抱怨连连,并与父母产生冲突,感到苦恼。
一、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技能
与一般学习中的逻辑性思维技能不同,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逻辑性思维技能发展要与语言技能发展相融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需要重点发展的是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技能。在“What should I do?”这一语篇的读后教学中,教师可侧重发展学生的比较分类技能和抽象概括技能。
(一)分析语篇人物,发展比较分类技能
比较主要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同异辨析,用来辨识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把握事物本质;分类则是根据事物的性质异同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区分,并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阅读语篇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差异性或复杂性,常常会给学生的认知、思维带来阻碍,使学生无法深度解读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读后活动中设计一些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式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梳理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活动,学生了解到这两封书信主要讲述了Millie和Simon因在学习和兴趣爱好间无法取得平衡而感到苦恼。在读后活动中,笔者组织学生讨论:这两封书信中,除了讲述两人所遭遇的问题,还谈论了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还谈及了问题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和他们的感受。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运用表格的形式对两封书信的内容进行分类,即Millie和Simon各自遭遇的问题、问题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各自的感受(如表1所示)。分类之后,笔者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逐步厘清文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較两人产生焦虑和压力的原因。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人感到焦虑和压力的共同原因是无法在学业和兴趣爱好之间取得平衡,而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显然,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比较分类技能。
(二)分析文本结构,发展抽象概括技能
抽象就是把共同的本质属性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把非本质的东西剔除出去;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教会学生结构化提取文本信息的过程,就是抽象概括技能的培养过程。
语篇中的两封书信主要围绕关键词problems进行描述,其叙述都从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展开。笔者首先指导学生提炼出Millie和Simon遇到的问题的关键词——homework和hobby,然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并概括各段大意和行文结构。
学生在分析之后,把握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梳理清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和段落的层级关系,确定语篇主题。同时,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清晰地呈现语篇的脉络。通过梳理、分析和提炼,学生的抽象概括技能得以发展。
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在“What should I do?”这一语篇的读后教学中,教师可侧重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和质疑评判技能。
(一)层层深入设问,发展判断推理技能
判断是借助肯定或者否定的形式反映研究对象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推理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已知的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在教学中,针对Simon遇到的问题,笔者设计了Q1~Q3:
Q1: Do you think it is right for Simon to play outside after 6 p.m.? Why?
Q2: If you were Simons parents, how late will you allow Simon to stay outside?
Q3: Do you think Simons parents are really strict? Why?
不管是推理还是判断,学生都需要根据现有经验,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对于Q1,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下午六点回家是不可取的,因为太晚回家会不安全且九年级学生功课紧张,要以学业为主;有的学生认为下午六点之后回家是合理的,一天的学习过后,运动可以帮助放松,同时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于Q2,学生也有不同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平时一定要保证下午六点之前回家,但周五可以适当晚点回家;有的学生认为,应根据季节进行调整,春夏季可以适当延后,秋冬季则要提前一些。对于Q3,学生的见解也不同:有的学生认为Simon的父母要求Simon每天下午六点前回家,确实过于严格,Simon的父母可以让Simon根据当天功课的情况自己进行规划;有的学生认为,九年级学生一定要以学业为第一位,Simon的父母也是因为担心Simon的安全和学业,所以他们的要求并不苛刻。
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文本建立关联,有助于学生开展与判断、推理等相关的思维活动。同时,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和延伸,学生在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可促进判断推理技能的发展。
(二)开展小组讨论,发展质疑评判技能
质疑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习主体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表现;评判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核心。教师在读后活动中要善于发现文中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发问的内容生发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针对Simon在信中写的因为踢球而经常很晚回家并引起父母不满这一内容,笔者提出“Is it wise for Simon to spend so much time on his hobbies? And why?”這一问题,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观点。学生分享的观点如下:
S1: Yes. Because hobbies help us relax and make our lives more interesting.
S2: Yes. Because a hobby can be developed into a career.
S3: Yes. We can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people who share the same hobbies, so its a good way to make friends.
S4: No. Because as a Grade 9 student, h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study comes first.
S5: No. It is wise for him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choolwork and hobbies.
在讨论中,学生把作者的观点和自我感受相融,采取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现有问题或对已知信息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个性化的观点,有助于发展质疑评判技能。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技能
创新性思维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建立在思考、理解、感知、联想和记忆等能力之上,呈现出探索性、综合性和求异性等特点。创新性思维的过程比较依赖联想想象、模仿创生等思维活动。在“What should I do?”这一语篇的读后教学中,笔者侧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模仿创生技能。
(一)体会作者情感,发展联想想象技能
联想,即在看到某件事物或个体时而勾起对相关事物或人的记忆,或者由一个概念引出其他相关概念;想象,即在已有知觉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在Millie的信中,作者多次提到homework和hobby这两个关键词。对此,笔者引导学生画出带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句子如下:
1.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everyday and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do it.
2. I know its important to finish all my homework on time.
3. However, I hardly have any spare time for my hobbies like volleyball and music.
4. I cant imagine my life without hobbies.
5. I doubt whether it i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time on homework.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笔者提出Q4、Q5。
Q4: How does Millie feel?
Q5: If you were Millie, 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与作者建立联系,切身感受作者的想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有利于学生联想想象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二)开展模拟表演,发展模仿创生技能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仿照他人行为,并使个体行为与他人相同;创生即创造性生成产品。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多给学生设计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模仿创生。在教学中,针对Simon和父母的矛盾,笔者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对话场景,编制对话,并进行表演。学生编制的对话如下:
Simon: Hi, Dad and Mom. I am back.
Father: Oh, you finally come back. Look at the clock, what time is it now?
Simon: Its nearly 7 oclock.
Mother: Didnt we tell you tha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come back after 6 oclock?
Simon: I know. But we had a match today. You cant be that strict with me.
Mother: A match? You are too crazy about football. Your love of football has become a problem.
Father: As a Grade 9 student, do you know what comes first?
Simon: I know. Dont worry about me. I will try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my schoolwork and my hobbies.
Father: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Otherwise, you will get into trouble.
在表演中,學生运用语篇中的核心词汇(文中加下画线的词汇)演绎Simon和父母之间的冲突。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创造的支架,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模仿创生技能的发展。
在初中英语读后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明确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并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设计读后活动,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创新性思维技能。
参考文献:
[1]郑春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J].英语教师,2020(9):126-12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6.
[4]黄远振.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