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德 邵艳红
摘 要:复盘式评课是以“复述、盘点”的方式,回顾、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反思教学理念,进而获得教学启发的过程。复盘式评课在初中英语课例研究中通过备盘预设、复盘研讨和翻盘重构三个步骤,提升教师的协同力、沟通力和思考力,促进参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进阶。
关键词:复盘式评课;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评课作为一种常态的校本教研方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评课存在顾左右而言他的“温暖尬聊型”、思考肤浅的“人云亦云型”、不伤和气的“隔靴搔痒型”、互助式的“夸夸团型”、邀请专家的“一言堂型”等样态,导致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难以碰撞出思维火花,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在评课中避免空话、套话和假话,使授课教师能自我反思和自我诊断、评课教师能有思想触动和感悟启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复盘式评课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赋予评课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评课走向体系和深入。
复盘式评课是以“复述、盘点”的方式,回顾、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反思教学理念,进而获得教学启发的过程。复述包括个人的说课和团队的细化,盘点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活动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1]。根据魏本亚的“复盘式”评课方式[2],我们建构了如图1所示的初中英语复盘式评课实施路径。
由图1可知,初中英语复盘式评课主要通过“备盘预设―复盘研讨―翻盘重构”三个步骤展开,授课教师、评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还原教学事件,评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学習活动、学习效果的一致性,审辨、反思、重构、优化教学方案,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进阶。下面以某中学D教师执教的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外研版教材”)八年级上册Module 10 The weather中的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阅读语篇“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的课例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备盘预设:多“方”配合,提升教师的协同力
复盘式评课是一种实证性、研讨式的评课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调研和课例研究形式。我们可以将一次复盘式评课作为一次调研活动。所以,在备盘预设阶段,我们要建立调研团队,组织集体备课,确立观察维度,以使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形成多“方”配合,提升教师的协同力,为复盘研讨作铺垫。
第一步,建立调研团队。建立调研团队是开展复盘式评课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明确主持人、调研人员和调研内容。就主持人而言,其是指组织、协调和指导本次调研活动的教师,一般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名优教师担任。就调研人员而言,其包括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前者需要开展授课,后者需要树立评课者意识,以便于在评课中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本次调研团队由12人组成。其中,M教师为主持人,D教师为授课教师,并明确授课内容为外研版教材八年级上册Module 10 The weather中的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阅读语篇“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
第二步,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调研团队围绕同一个教学内容集思广益,定内容、定形式、定目标,是一种博采众长、相得益彰的形式,有助于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使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对教学内容有深度的了解。M教师组织调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调研团队从主题范畴、课型、语篇研读、学情、任务设置等方面进行第一次课前分析,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思路等方面提出第一次教学预设。需要注意的是,D教师是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其他成员评议各环节的可行性,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次课前分析】
主题范畴: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中“自然生态”主题群,子主题内容为“天气与日常生活”。
课型:
读写课。
语篇研读:
What:根据天气状况给出旅游建议,内容由“天气”扩展到去一个地方旅游的最佳时间等。
Why:作者通过介绍去美国不同地区游览的最佳时间,引导读者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
How:“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是一篇说明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指出美国领土的东西宽度约为3,000英里,东西部天气有所不同(第一自然段),然后介绍美国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其天气(第二至六自然段),最后呼应主题,阐述任何时间都是去美国旅游的最佳时间(第七自然段)。全文语言表述简练,涉及表示“可能”的情态动词may / might,以及说明原因和结论的连词because、so、but,语篇逻辑脉络清晰。
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读、写技能。天气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设置:
尽量运用所学的表示“可能”的单词和句型、描述天气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第一次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①能够了解语篇中所提及的美国的旅游胜地及其适宜的旅游时间。
②能够运用所学阐述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③能够理解并归纳表示“可能”的单词和句型,掌握谈论天气的常用表达。
重难点:
运用所学阐述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教学思路:
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关于美国的短片引发学生了解美国的兴趣;在读前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和插图预测语篇内容;在读中环节先让学生快速阅读验证读前的预测并得出Anytime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细读语篇;在读后环节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在输出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介绍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第三步,确立观察维度。观察维度是评课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依据,可以使评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听课,直接决定着复盘式评课的效度和信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要注重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3]。基于《义教课标》理念,经过反复讨论,调研团队最终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复评式评课观察维度及其观察指标。
表1体现了“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为更好地对调研课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以及便于后期的复盘研讨,调研团队在表1的基础上共同研制了如表2所示的复盘式评课课堂观察记录表。同时,M教师将调研团队分为三个小组(各个小组自行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各负责一个维度的课堂观察记录,以便于详细记录D教师的授课过程。
二、复盘研讨:多“边”互动,提升教师的沟通力
复盘研讨是指在第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调研团队依托表2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进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这一活动是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间开展多“边”互动,进而在思维碰撞中形成改進建议的活动。
第一步,汇总观察结果。在听课后,各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总观察结果并进行汇报,最终形成如下观察结果:
【教师维度】
①播放关于美国的宣传短片,视频中出现地标性建筑the Statue of Liberty、 Hollywood。(导入环节)
②通过“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S?”“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US?”两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关于美国的背景知识。(读前环节)
③以问题链(“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Is it great to visit any place at any time in the US?”“What order does the writer follow?”“How many places are mentioned (提到)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The passage gives advice mainly through(通过) introducing (介绍) _____.”“Can you give advice on visiting Texas?”“Which is a better piece of advice?”)形式引导学生获取和梳理语篇信息。(读中环节)
④通过问题“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when writing this passage?”,引导学生升华语篇主题。(读后环节)
⑤让学生根据所学以小组合作形式介绍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输出环节)
【学生维度】
①学生在观看关于美国的宣传短片时,获取的信息有限。
②学生关于美国的背景知识匮乏,仅限于“好莱坞”“纽约”等。
③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能够获取语篇的基本信息。
④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⑤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介绍海宁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评价维度】
①评价方式以语言评价为主,但评价话语较为匮乏,主要使用“Right”“Great”“Very good”等。
②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无生生评价。
③评价对象仅限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无小组评价。
④最后输出环节没有构建基于课堂输出的评价标准。
第二步,开展多“边”对话。复盘式评课是多“边”对话的过程,调研团队根据汇总的观察结果开展对话,不仅可以为D教师提供教学反思的视角,进而引导并促进D教师改进教学行为,而且可以使评课教师反观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而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在思维碰撞中,调研团队发现D教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导入环节的视频时长过长(2分30秒),且和文本关联性不强;二是读前环节的两个问题指向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回答不够聚焦;三是读中环节的问题链设置没有层次性,且问题间缺乏逻辑性;四是读中环节缺乏整体设计,文本处理碎片化;五是教师输出环节的指令性不强,搭建的支架不够;六是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七是教师的评价话语不够丰富、层次性不强,在评价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输出环节没有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
第三步,形成改进建议。为了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调研团队针对发现的问题形成如下改进建议:一是导入环节的视频时长应控制在1分半钟以内,且要与语篇内容关联;二是读前环节不仅应设置与视频内容具有关联性和延续性的问题,且附上美国地图,让学生对语篇中涉及的相关地点有初步的感知,为阅读扫除地名词汇障碍,而且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组织学生talk about what you can see in the pictures,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三是读中环节的问题链设置应更聚焦,如可以设置关于不同地方的信息表(place、best time to visit、reason),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篇中涉及的地点信息,进而树立语篇阅读的整体意识;四是输出环节的任务设置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点切入,不应仅限于海宁(班级中有一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且应附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翻盘重构:多“点”生成,提升教师的思考力
“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4]。在经历备盘预设、复盘研讨后,主持人组织调研团队形成基于数据、问题的改进策略,在帮助授课教师重构教学设计,并以课堂再现的方式或组内教师扮演学生的方式进行“翻盘重构”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生成调研成果,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第一步,重构教学设计。基于复盘研讨过程中的改进建议,D教师形成如下第二次课前分析(主题范畴、课型与第一次课前分析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和第二次教学预设:
【第二次课前分析】
语篇研读:
What:根据天气状况给出旅游建议,内容由“天气”扩展到去一个地方旅游的最佳时间等。
Why:作者通过介绍去美国不同地区游览的最佳时间,引导读者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
How:“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是一篇说明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该语篇没有采用中国人常用的东—南—西—北顺时针线路介绍旅游景点,而是基于这些旅游景点的重要性采取东—西—南的线路。全文语言表述简练,涉及表示“可能”的情态动词may / might,以及说明原因和结论的连词because、so、but,语篇逻辑脉络清晰。
学情:
从第一次调研课的学生反馈得知,学生对于美国地理知识知之甚少,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补充语篇涉及的地点信息。
任务设置:
尽量运用所学的表示“可能”的单词和句型、描述天气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家乡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第二次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①能够了解文中所提及的美国旅游景点及其适宜的旅游时间。
②能够运用所学,阐述自己家乡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③能够明白阅读语篇采用东—西—南线路介绍旅游景点的目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难点:
①理解作者按照東—西—南线路介绍美国旅游景点的目的。
②运用所学阐述自己家乡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教学思路:
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语篇涉及的旅游景点的短视频(自己制作,并配有英文名称),帮助学生快速扫除地名词汇障碍;在读前环节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景色、季节、天气等)观察图片;在读中环节先借助信息表考查学生对语篇细节的理解程度及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再利用方位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介绍这些地方的顺序,接着通过问题“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the US, which place will you go? Why?”,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进行讨论;在读后环节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在输出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介绍自己家乡的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
第二步,进行二次研磨。经过第二次课前分析和第二次教学预设后,D教师再次进行授课。调研小组再次分工观课并做好记录,以评估D教师对在复盘研讨中所形成的改进建议的落实情况。通过课堂观察,调研团队发现,D教师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主题、写作目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形成阐述自己家乡最佳旅游时间及原因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有效达成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第三步,撰写调研报告。课例研究不仅是为了改进授课教师的教学,也应触发评课教师的思考,让更多人在教学认知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在两次研磨后,D教师与评课教师一起就备盘预设、复盘研讨的过程及两次研磨的策略改进、反思等撰写调研报告,并存档(由D教师执笔)。调研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主题、研究团队(研究成员、研究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流程回顾、教学实践的开展(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课堂观察)、课后研讨(结果、建议)、教学反思等,这是对复盘式评课全过程的回顾反思与总结经验。
复盘式评课从教学事实出发搭建研究框架、确立研究视角、改进教学方法,是集教学叙事、理性分析、行为指导与实践重构于一体的评课方式,可以给参与者带来多方面的启发和思考,有效促进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进阶。
参考文献:
[1]蔡晓梅.在“复盘式”评课中开展校本真教研[J].初中生世界,2019(3):4-7.
[2]魏本亚.“复盘式”评课的评价学阐释[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2):31-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1.
[4]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5]姜建宇.复盘式评课在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