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标 韩炳华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可以通过探究语篇意象、深入理解主题内涵、训练批判性思维、聚焦文化传统和创设迁移情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促使学生尝试审美创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教学;高中英语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1],其最高目的“是造就一种审美的人”[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如下阐述:在必修阶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在选择性必修阶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并欣赏英语诗歌、韵文等文学形式中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在选修阶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形式、意蕴等),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3]。可見,实施审美教学是普通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或因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常以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的讲解为主而忽略了语篇中的审美点,或因自身审美素养不高,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鉴赏、评价教材中各种审美点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差异,探究语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获得生命体验,形成情感共鸣、生命启迪,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促使学生尝试审美创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探究语篇意象,培养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感觉能力和审美知觉能力的总称。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而言,审美感觉能力是指主体的审美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因素(语篇中的词汇、小句、句子、段落以及修辞手法等)的感觉能力。审美知觉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意象是美文或者诗歌的灵魂,是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绘,把客观物体突显出来,将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相契合的产物。探究美文或者诗歌的意象,即从词、句、段以及修辞手法等维度感知语篇美的意蕴以及美好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共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自身对诗歌或美文的审美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比较,感受诗歌或美文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表现性,帮助学生建构美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Food matters中的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Comfort food”为例进行阐述。“Comfort food”是一篇美食杂志文章,介绍了治愈系食品的概念、特点、功效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语篇首段包含米饭布丁、精彩故事、阳光等意象,是作者感到温暖、幸福、情绪再次高昂的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教师提出问题Q1~Q5,帮助学生探究意象,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Q1: How does this paragraph as a whole strike you most?
Q2: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read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Q3: Can we change the clause “which works like a time machine immediately transporting me back to my sunny childhood” into “which helps me remember my sunny childhood”? And why or why not?
Q4: What does “her stay on Sunday afternoon with her grandma” mean?
Q5: What does the word “sunny” and “marriage”mean?
Q1旨在引导学生分享对于整个段落的审美印象。Q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进而体会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Q3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即生动表达了幸福的孩提时代是米饭布丁神秘治愈力量的源泉。Q4旨在帮助学生探究米饭补丁和精彩故事等意象。Q5基于词汇的一词多义,即双关修辞手法,唤起学生的想象,以使学生体会作者幸福的情感,进而产生共情,建构幸福意象。
二、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加深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从人对物(作品)的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到“人、物(作品)之间的涵泳融合”,再到深层次的理性认知世界的过程,是读者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语篇)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4]。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5],主题意义体现语篇的价值理念以及作者倡导的价值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语篇中优美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内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价值观,感悟作品的价值美[6],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1 Wish you were ther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An adventure in Africa”为例进行具体阐述。“An adventure in Africa”的主题是adventure,由两则旅游日记组成,介绍了作者和父母在摩洛哥和肯尼亚旅行的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主题内涵的同时,感受非洲的自然美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基于adventure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研读语篇,深入理解主题内涵,体验非洲冒险之旅。例如,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wild beauty of the desert?”和“Why did the writer use the structure ‘was / were doing rather than ‘did?”阅读第一则游记,前者旨在使学生意识到大量动词和形容词、对比手法的使用展现出沙漠的荒芜美,进而理解主题adventure的危险性,形成浅层次的审美感性认知,后者旨在使学生通过主体移情的审美策略,实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涵泳融合,深入理解主题adventure的刺激性。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训练批判性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力
美的对象总是有内涵和意蕴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力才能进行深刻把握。审美鉴赏力是指对美的对象的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一种比审美感受力层次更高、理性因素更多的审美能力[7]。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质疑与批判、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反思与评估等策略开展学习活动,在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品味语言、发展想象、领悟意蕴的能力,提升学生鉴赏与评价的审美鉴赏力。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二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进行具体阐述。“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人鱼大战的经典片段。它通过描写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搏斗,塑造了老人的硬汉形象,突显了老人的人格美。教师借助阅读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discussion leader、character analyst、connector和language analyst)通过“自主阅读—相同角色跨组交流—本组分享—组长陈述”[8]活动,联系自身,与语篇互动,进行反省、推理、评价等活动,加深对语篇的审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例如,character analyst在跨组交流后提出问题“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old man from the next three rounds of fight between the old man and the fish?”“What can we infer from his monologue?”“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inner voice / soundless monologue?”,引导班级同学通过聚焦大马林鱼一次又一次的挣脱,老人的动作、有声的自言自语和无声的多种想法,建构老人永不服输的英雄形象。
四、聚焦传统文化,增强审美自信
审美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在审美逻辑、审美趣味、审美风尚、审美观念、美学范式、美学价值等方面的自我认同,是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9]。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审美的底色。英语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在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美的同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爱国情怀,树立中华文化自觉[10],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为例进行具体阐述。“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讲述了主人公罗言携妻儿回老家与父母欢度春节的欢乐场景,传递出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家”的观念。在略读全文后,教师先提出问题“How does the author show it is precious?”,引导学生探究“家”以及举国同庆中国年对于中国人的特别意义,培养学生从个人到小家,再到祖国大家庭的家国情怀,进而增强审美自信。接着,教师追问“Apart from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and eating dumplings, what other traditional customs do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What lies behind the chart above?”“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paragraph?”,引导学生梳理中国春节剪窗花、贴春联、送祝福等民风民俗,在丰富学生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英文表达的同时,促使学生感受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美、国家的强大,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进而建立和强化审美自信的基础[11]。
五、创设迁移情境,尝试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用,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12]。语篇审美活动是一种指向高阶思维的语言学习活动,不应仅停留在赏析文字、体验美感的层面上[13],还应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中习得的优美词句、修辞手段、情感表达方式等审美点迁移运用到语篇输出中,尝试审美创造。一般而言,教师可采用借鉴美文词句的自由写作、套用美文结构的仿写和紧扣美文主题的评写[14]三种审美创造的语言输出方式。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三 Unit 3 The world onlin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Smartphone:A smart choice?”为例进行具体阐述。“Smartphone:A smart choice?”是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了停止使用智能手机一周后的生活变化,即“重拾阅读,体验阅读快乐;抽时间陪亲友,改善与亲友的关系;通过锻炼,走进大自然,用眼睛感受生活中的美等”。在读后环节,笔者创设如下任务情境:
电子产品成瘾的“我”,来到乡村依旧沉溺于游戏,疏于与祖父母交流。某日由于停电和电子产品电池耗完,“我”决定帮祖父母干农活,体验没有电子产品的田野生活。
要求:1.仿写;
2.字數不限。
一名学生的仿写如下:
After breakfast, the electricity cut off and batteri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running out, with the radio, I decided to help with my grandparents work for a change,which surprised them a little bit. With the folk music flowing around like water, I weeded on the farm, sweated a lot but didnt feel bored. Grandpa beamed at me with satisfaction.The sun was pouring brightly, a breeze blowing gently, and birds chirping merrily. Life without digital devices should be so beautiful that it seemed like a sweet dream.
上述仿写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比喻的表现手法描写音乐像水一样从收音机里流淌出来,营造出一个极美的背景;二是通过描写参与劳动虽然会汗流浃背但依然有趣,传递出劳动之美;三是得到祖父的赞赏,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传递出亲情之美;四是以并列结构描写阳光明媚、和风拂面、小鸟欢唱的自然田园风光,传递出心情之美。可见,阅读教学可以赋予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蕴含“美”的语篇,通过探究语篇意象、深入理解主题内涵、训练批判性思维、聚焦文化传统以及创设迁移情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促使学生尝试审美创造,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焱.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18.
[2][4]朱立元.美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7,119.
[3][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2-33,14,33.
[6]吴红枚.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美育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5):1-5.
[7]何齐宗.教师的审美素养及其本体价值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6):73-77.
[8]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49.
[9]杨晶.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N].光明日报,2022-06-28(13).
[11]马刚.老舍《想北平》的审美自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8-10.
[1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13]李恺.从语篇审美角度谈高中英语美文赏析课的有效设计[J].基础外语教育,2020(4):55-61.
[14]舒丽萍.依托美文的小语段输出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