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活动的自主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是落实“五育融合”的最佳课程。教师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真实问题出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落实“五育融合”,不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自主性;过程实践性;内容综合性;形式多样性;五育融合
作者简介:吴海燕(1973—),女,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活动的自主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作为一门以综合课程形态而存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围墙”的课程,也是落实“五育融合”的最佳课程。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真实问题出发,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实施“五育融合”,不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活动的自主性实施“五育融合”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全过程,基于活动的自主性实施“五育融合”。
例如,笔者在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让红领巾飘起来”这一主题活动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寻找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在调查水、电、文具等浪费现象的同时,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个容易忽略,却不容忽视的浪费现象—红领巾的浪费非常普遍。是什么原因导致红领巾大量遗失?少先队员应该怎样保管自己的红领巾?有什么改进的方法……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行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自主设计了活动方案和调查问卷,分头在2—6年级中开展问卷调查,并分组进行实地采访,对少先队总辅导员、体育教师、红领巾督导员、校门口的小卖部店主、接送学生的家长等分别进行了采访调查,还到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和保安室进行调查,多方面地了解红领巾丢失的原因。面对大量数据,三年级的学生不会整理,笔者便告诉他们,可以借助自己身边的力量。于是学生想到了自己的家长、信息教师,并寻求他们的帮助,学习怎么做调查数据的统计,怎么做统计图。最后,笔者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学生也提出了很多保管红领巾的妙招。
尽管这些学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自发行动,在调查探究中寻找答案。在活动中,学生接受了体育和劳育,到处寻找不同的采访对象,积极面对困难,开展合作;接受了德育,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要好好爱护、珍惜红领巾,不能随便乱丢。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采访等,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红领巾的美,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生活的美好。“五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二、基于过程的實践性实施“五育融合”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它强调学生要亲身参与各项活动,在操作、实验、设计、创作、体验中强化体悟、认识,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事实性知识的传授,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性体验活动中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同时亲历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迁移高阶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1]。比如在每年的寒暑假,我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孝心无价,学会感恩”“走向社会,快乐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孝心无价,学会感恩”家庭美德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假期里每天主动做一件家务,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养成孝敬长辈、勤做家务的习惯;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向父母学做饭或学做几道菜,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做一顿饭菜,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一名家长在开学初的实践活动反馈表中写道:“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强健体魄,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有爱心,有孝心,有感恩之心,将来无私回报社会。这一实践活动具有实实在在的教育引导作用。”
在实践主题活动创建过程中,教师应该回归学生生活,关注主题的可行性,确保活动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真实活动中提升素养。比如,笔者引导学生组建不同的具有特色的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让学生走进家庭、社区,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快乐小队”走进党员妈妈的生活,队员们在采访党员妈妈的过程中有许多体会,掌握了许多知识。采访前,队员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中,不忘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采访后,积极写心得并互相交流学习。“环保小分队”到沙滩拾捡游客们遗留的瓶子、罐子、果皮、垃圾袋等,在活动中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此外,“学英雄小队”“阳光小队”“育苗小队”“爱心小队”“晨光小队”等小队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的一颗颗爱心、一片片真情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五育融合”在实践性活动中得到落实。活动增进了学生与家人的关系,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爱的传递。学生通过服务社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认识到了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实现了自身价值。
三、基于内容的综合性实施“五育融合”
教师应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跨学科融合,基于内容的综合性融合“五育”。我校尝试在劳动教育上坚持育人导向,建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结构,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开展以项目研究为主线的劳动教育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在新知田园种植实践中,从学生的兴趣、选题的可行性和生活性出发进行项目设计,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再到进行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真正实现让学生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目标。在活动中,教师结合美术、科学、体育、语文学科,让学生了解农作物,掌握基本的劳作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第一,跨美术学科。教师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农作物画下来,用色彩把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学生在观察农作物、用农作物装扮生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美,获得美的享受。第二,跨科学学科。教师结合科学学科,让学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并进行比较。学生从这些变化的数据中能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生长的过程,认识到劳动创造奇迹的道理。第三,跨体育学科。教师结合体育学科,让学生进行田间管理,或提水浇水,或除草翻地。学生在活动中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体会到劳动创造健康的道理。第四,跨语文学科。教师结合语文学科,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积累写作素材,建立班级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谈谈自己的劳作经历。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四、基于形式的多样性实施“五育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以及职业体验等。我校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遵循正确的育人观,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重视劳动教育。
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关心他人的意识差,社会服务能力弱。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和厦港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长期进行共建,开展“红领巾爱心义卖”主题活动,动员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并将活动所得善款捐给厦港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里需要社会关爱的老年人、残疾人。从前期义卖活动的策划,到活动中的组织、参与,再到活动后的反思,学生都表现得异常积极。演武公园里摆满了摊位,每个摊位都挂了别出心裁的标语口号,公园成了买卖的市场,更是展示爱心的舞台。起店名,画海报,策划宣传标语,讨论义卖价格……学生们在活动之前就忙乎开了。在现场,各班级分成若干小队,充当收银员、促销员、记账员、校园小记者、市场督察员等,每人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份责任,个个热情高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样的体验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
我校还在每个年级开展了“找个岗位去体验”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分层设计不同的内容。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我校侧重在班级内开展活动,设置岗位,让学生体验班级黑板“美容师”、卫生员等,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中年段学生相对而言有一定的能力,我校侧重开展校内岗位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当“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小劳技师”“小小垃圾分类督导员”等。高年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强,我校侧重开展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和公益服务性活动,加大社区资源的开发力度,联合社区内的兴业银行、新华都超市、交警中队等多家单位,开展“小小银行员”“小小超市员”“小小交通员”等岗位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收获颇多。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五(5)班一名“小小超市员”在活动感言中写道:“柜台上有很多灰尘,已经凝固的洗衣液牢牢地黏在柜台上,我们不停使劲地擦,可怎么都不见效,但我们不放弃,继续努力地擦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把它‘制服了。这时的我们已经汗流浃背,看来一切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啊,平时超市的叔叔阿姨们太辛苦了!今天,我们累并快乐着!”在“小小交通员”活动中,起初,志愿者们还比较羞涩,只是默默地完成手上的工作,慢慢地,学生们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作用,渐渐找到了自信,能够熟练地维持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为行人提供帮助。学生体验了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在活动中增强了服务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这既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价值体认目标中的“获得有意义的价值体验”,也实现了责任担当目标中的“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五育融合”在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落实。
【参考文献】
[1]何丽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页文本设计与实施[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