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中组织趣味性的建构游戏,可以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幼儿园教师需重点培养的,为此,本文以观察分析为立足点,分析了建构游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分析
作者简介:周圆圆(1989—),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大都对各种各样的建构游戏很感兴趣。在幼儿园各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多给幼儿设计一些建构游戏,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这些游戏活动。
一、创设情境,合理导入
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安排中,往往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对于一件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幼儿如果在建构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没有足够的热情,那么在后续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将很难调动自己的感官、思维,配合教师的游戏安排。因此,在每一次建构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建构游戏[1]。
如在“美丽的公园”主题建构游戏中,为保障游戏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考虑到多数幼儿都爱听故事,所以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小兔子在一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兔妈妈为了奖励小兔子,答应它在周末的某一天带它去公园玩。当这一天来临时,小兔子穿上了自己提前选好的运动装,拉着兔妈妈,高高兴兴地进入了公园……在教师以这样的故事进行了导入以后,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请你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小兔子和兔妈妈进入了公园以后,会看到什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听了这些问题,幼儿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观察,说出了“小兔子和兔媽妈会看到公园里有小桥,有流水,有各种动物与绿植”等答案,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建构游戏中。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建构游戏是他们经常会进行的一类游戏。为发挥此类游戏在幼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建构游戏时,应注重幼儿前期经验的积累,通过情境创设与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二、巧设主题,强化合作
当前,不少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而幼儿园里开展的很多活动一般都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如果幼儿总是想要表现自己,将很难保障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应结合游戏目标,巧妙设计主题,并向幼儿强调合作在建构游戏中的作用,使每个幼儿都可以在主题引导下,加强与其他幼儿的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教师设计了以“搭建帐篷”为主题的建构游戏。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融入合作理念,将班上的幼儿划分为多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细分。帐篷的搭建应该由两个幼儿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幼儿需利用三根竹竿来搭建帐篷的基本框架,然后,其中一个幼儿需钻进帐篷里测试其稳定性。班上的幼儿A和B被分到了一组,当幼儿A测试帐篷的稳定性时,他发现只是推了一下,其中一根竹竿就松了,但幼儿A和B分析了很久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于是,幼儿B就去寻求教师的帮助:“老师,我们的帐篷不稳,一下子就塌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以帮帮我们吗?”教师过去以后看到幼儿A正用两只手扶着支撑帐篷的竹竿,便说道:“帐篷看起来很稳呀。”幼儿B说:“这是因为A正用手扶着呢,如果手一松,帐篷就塌了。”此时,教师基于幼儿A和B这一组遇到的问题,向所有幼儿提问:“有没有什么物体可以替代手来发挥支撑作用?”班上的幼儿经过分析,陆续给出了用夹子、绳子、皮筋等来替代的方法。随后,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尝试,检验用哪种方法搭建的帐篷最稳定。
幼儿阶段是孩子意识形成、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应该侧重于对幼儿意识、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这种需要幼儿合作探究的建构游戏,可以使每个幼儿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三、合理选材,发挥价值
在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施中,为保障此类游戏的高效开展,在幼儿参与此类游戏时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需重视材料的选择。当前可用于建构游戏的材料是多样化的,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将关乎建构游戏能否顺利实施。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需以游戏主题为前提,选出符合游戏要求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建构游戏中,在游戏中有所收获,以达到游戏目标,实现幼儿的发展、成长。
对于建构游戏,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想法,在教师的统一带领下开展建构游戏时,他们对材料的选择、使用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区别。要想让幼儿善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各种生活材料应用于游戏中,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幼儿使用材料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在建构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能力差异,科学投放材料。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游戏策划与组织,还需要结合游戏的要求和目标,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使每个幼儿在参与游戏时发挥想象力,思考某一种材料有多少种使用方法或者某一种使用方法适用于哪些材料,自己想要呈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合理使用材料,最大化地发挥材料在建构游戏中的作用。针对大班幼儿,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可以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半成品材料,让他们围绕游戏主题,创新性地使用这些材料。如对于废旧轮胎,部分幼儿可能会将其切成两半;对于废旧纸板,部分幼儿可能会利用其搭出桥面。针对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可以为他们提供小型积木、橡皮泥等易于处理的材料。他们可相互合作,交换意见。
如为保障“小小服装厂”这一主题建构游戏的高效开展,在正式开始游戏活动之前,教师提前告诉幼儿这一游戏的主题、目标,让每个幼儿用心观察自己日常的生活,从中挖掘可用于游戏的材料,并在活动当天将材料带到教室。在游戏时,教师发现幼儿带来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以及稻草、纸筒、编织袋、塑料袋等,于是让每个幼儿向大家分享自己选择某种材料的原因。在游戏的实施中,幼儿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这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本组的建构思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服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小组利用树叶制作出了印第安人的服装;有的小组则将方便面的包装袋用线串起来,制作出了短裙。幼儿在建构游戏的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为提升针对幼儿开展的建构游戏的实施效果,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使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四、科学提问,积极探究
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在参与建构游戏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保障游戏的高效实施,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幼儿在自身的帮助下更好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对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遇到的“自己始终找不出在搭建时出现问题的原因”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他们向同伴寻求帮助,与同伴一起寻找看待问题的其他角度,走出困境;教师也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教师发现某一组幼儿搭建的一座楼房中没有电梯或者楼梯,便向他们提问:“这座楼房很漂亮,但这么高,住在里面的人要怎么上去呢?”在教师提出了这一问题以后,他们通过观察找到了搭建的楼房中的不合理之处,开始进行电梯或者楼梯的设计。在建构游戏中进行科学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当幼儿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应该与幼儿共同讨论和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幼儿在思考中进行创造。如有的幼儿在搭建楼房的过程中想要给鸟儿建一个家,但是他们直接利用常规的积木材料可能不好搭建鸟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鸟屋的房顶应该怎么设计?鸟屋应该怎么建?”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教師与幼儿合作,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针对如何建鸟屋展开讨论。在相互讨论以后,一些幼儿说可以用树枝、纸棍、木棍来建,另一些幼儿则说可以用铁丝盘、麻绳来建。在建构游戏中提出问题,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幼儿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幼儿享受游戏的过程。
在幼儿园内开展建构游戏时,为发挥此类游戏对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需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带领幼儿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展开一系列的探究与讨论。
五、积累经验,注重观察
对于幼儿来说,在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主要源自积累的生活经验。当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参与了足够多的实践活动时,他们往往就可以在教师组织的建构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和所想融入建构游戏中,意识到平常的细心观察有多么重要,并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自然和社会,了解更多事物的特征。
如在一次区角活动开始前,幼儿C发现在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贴着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便邀请其他幼儿来看,然后兴奋地说道:“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之前我爸爸带我去过。”有的幼儿说:“我之前也去过一次,那里可美了。”于是在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分析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形态、结构等。观察了几分钟以后,一些幼儿说:“东方明珠电视塔有三个球体,球体与球体之间是用圆柱体连接的。”在幼儿对于东方明珠电视塔形成了较为直观的印象以后,教师开展了相关的主题建构游戏。为了展现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特点,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让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素材或者材料还原其细节。
幼儿是幼儿园活动的主体。为提高活动质量,达到预期的建构游戏效果,更好地促进建构游戏的实施,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后续参与建构游戏提供更多素材。
六、立足兴趣,引导幼儿
一般来说,建构游戏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是否有参与的兴趣[2]。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参与游戏时适当加以引导。教师应该在组织游戏之前,将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兴趣;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利用环境、材料等,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引导幼儿体验和观察,让幼儿对相关事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在后续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呈现出来。
如在奥运会期间,很多幼儿对相关的比赛项目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以“奥运”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建构游戏。因为在奥运会中,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的体态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为幼儿播放了一些比赛的视频,并准备了雪花片、圆积木、扭扭球、废旧纸盒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来反映运动员的体态。
如果教师所采用、设计的建构游戏形式、内容对幼儿来说没有吸引力,那么将很难保障活动的整体效果。而开展以幼儿兴趣为基础的建构游戏,可以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
结语
总之,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组织的活动,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开展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习惯等。为提升建构游戏的实施效果,教师需结合实际的游戏要求,注重对游戏的创新,从而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敏.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06):92-96.
[2]赵筱培.整合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建构游戏能力的发展[J].好家长,2020(5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