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的探讨

2023-06-04 12:08:06林柳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林柳青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不断摸索和研究,发现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开展游戏教学,丰富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对美术的理解;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美术实践能力等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45-03

美术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学的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美”的发现与培养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并加强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学习内容,降低美术知识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本质[1],在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同时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方面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根据小学生的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流程,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上,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削弱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且由于小学生本身对美术课程的理解程度有限,无法真正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甚至会对美术课程产生抵触情绪[2]。

(二)教学方式方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教学方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定、单一,学习氛围沉闷。美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在不断的美术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受教师固定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强,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了,阻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正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孩子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无法让孩子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美术学科素养。

(三)教学成效方面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往往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教学计划通过简单的讲解呈现出来,忽略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美术学习和美术素养的提升对自身的影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成果都不是很明显,进而也就无法体现出美术课程的魅力与价值。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现状,丰富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各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快速成长期,不同学科的整合,艺术素养的提升等都是孩子个体发展的必备条件,这也给新时期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需要教师利用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小学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高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注重提升美术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内容、具有创新的课堂模式能改善当前的不足之处,学生也可以在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找到美术学习的价值,从而可以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3]。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小学美术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结合多种趣味元素开展教学,将抽象的美术知识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进而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借助科技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也可以对美术知识更加了解,进而能够体现出美术课程的魅力与本质。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心理和生理年龄不成熟,他们本身的美术学习主动性就不是很强,在课堂上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堂要更加活泼、充实。“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爱玩”这一特点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利用游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的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4]。以“有趣的拼图”为例,拼图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美术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意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有趣的拼图”教学时,可以创设“拼图”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为学生设计一次“拼图竞赛”,看看谁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拼图,然后教师通过“拼图竞赛”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拼图类型。除了常见的拼图块,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吸管、豆子、彩纸片等进行拼图活动。在利用这些物品进行拼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图案画到纸上,再利用对应色彩的纸片、吸管、豆子完成拼图,从而加深学生对拼图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拼图能力。这种结合游戏活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課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深了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科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增加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运用互联网筛选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内容(如图片、视频等)开展扩展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与课外知识的关系,让孩子在分析思考中学会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美术核心素养,也会更加理解美术课程的本质。以“刻印的乐趣”为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会以教材为主,他们认为小学生还不能理解更多的“刻印”知识,只局限于让学生完成教材知识的分析与学习,并没有进一步拓展。其实,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求知欲是很强的,教师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刻印”知识的扩展。例如,以下的这个教学片段。

教师:说到刻印,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雕刻、印章。

教师:其实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也属于刻印,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现在请大家观看一个关于雕版印刷术的视频,请大家在观看后说一说什么是雕版印刷术。

学生:雕版印刷术是在刻有阳文的木板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放在木板上,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教师: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被广泛使用,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术作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通过学习,大家也知道了什么是雕版印刷术,现在请大家在课后利用网络查找雕版印刷术的流派、发展现状的信息资料吧。

这种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通过知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与学习思维,锻炼学生对“美”的发现,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更是把人文内涵回到传统、回到自己文化的根来。

(三)利用情境,加深美术知识理解

美术课程中的知识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了解比较少,他们无法充分地理解美术课程中的知识,因此也就会对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影响。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进而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推动作用。以“画人像”为例,很多小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很强的主动性,这是因为小学生对画人像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小学生的人像绘画往往比较抽象。为了能改善小学生的画人像现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情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画人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体现出教学的价值。如:

教师:在进行实际绘画之前,大家需要了解人的几种脸型,你们都知道什么脸型呢?

学生:国字脸、圆脸、长脸、鹅蛋脸、瓜子脸。

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人像绘画时经常会用到田字形、由字形、国字形和申字形。你们认为在进行人像绘画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学生:神态、特征、发型。

教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人像绘画时需要注意的。大家在进行人像绘画时可以选择线描的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线描吗?

学生:是用线来进行绘画吗?

教师:是的。线描是素描的一种,可以很好地锻炼绘画基本功,大家可以用铅笔、钢笔、签字笔、记号笔等进行绘画。现在请大家给自己的同桌画一幅人像吧。

通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美术知识通过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学美术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教学创新,利用不同的方式讲解美术知识,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能力,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进而可以为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活动,增强美术实践能力

小學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方式和内容的选择,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致较高,但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会增加教学的枯燥性,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也能让学生理解到美术课程的价值,进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内容,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以“亲亲密密一家子”为例,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本课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家庭中的事情有很多,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亲亲密密一家人”主题绘画活动,要让学生将家庭中发生的趣事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进而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主题竞赛”,竞赛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利用竞赛去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通过主题竞赛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也能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了可以增加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主题,让学生针对主题进行讨论、绘画,这样的方式可以活跃小学生的美术思维,也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通过为小学生开展美术活动、竞赛,既可以检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效,也能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美术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教学评价的完善,利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方式、内容开展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可以推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为了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利用多种新颖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而可以推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度。

参考文献:

[1]陈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2(10):7-9.

[2]陈静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8):67.

[3]康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3):61-62.

[4]李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情感读本,2019(33):5.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2:22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3:20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6:13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09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6:2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