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研究

2023-06-04 17:44:09刘垒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

刘垒

【摘要】2021年7月,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其中,关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中明确提出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具体要求。

【关键词】“双减”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019-03

为了落实《“双减”意见》,笔者结合市、区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的要求以及我校的作业设计实际,进行了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力图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现状分析

“双减”政策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我校有的数学教师还没有熟悉作业设计的最新标准与要求,大多数的数学题目都来自于辅导材料,忽略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多样性,从而导致作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发挥,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的高效达成。

(一)作业形式单一

我校第三学段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集中在数学课本、数学课堂作业上,一般都是书面作业,几乎没有其他形式,长此以往就让学生误认为书面作业才是作业,其他方面的作业都不算作业。正因为如此,我校第三学段有部分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效率不高,作业形式问题亟待解决。

(二)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

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更应该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目前作业布置体系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缺乏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缺少与人合作。由此可见,当前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完成主体的单一,缺少同学、家长参与、独立完成作业的方式,这与学生对作业的期待是相悖的,这样的作业也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作业设计忽略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笔者在我校的课堂观摩中发现,有些教师忽略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一般在学生们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知识,深化知识,从而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这些基本的学习活动经验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体验也不深刻。

二、设计原则

作业设计的原则即作业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在2022年版新课标的要求下,通过对我校数学第三学段作业设计、评价和管理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第三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容科学

作业设计要从小学第三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出发,符合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数学教材特点,做到内容科学,表述准确,题目典型,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二)及时巩固

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为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适时适度地对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适当的回顾与巩固,达到防止遗忘、加深理解、拓展认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体现分层

作业设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将数学作业的内容, 以及对作业的要求适当分成不同层次,由学生根据自身数学知识基础与数学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数学作业的内容、方式以及数量,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突显应用

作业设计要落实生活化和实践性理念,适当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作业的设计策略

《“双减”意见》指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结合这一政策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單元整体设计,指向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去思考与把握,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地落地。

此外,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对照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的系统化、项目化;同时,因材施教地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应用、发展高阶思维的机会,实现作业的价值,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二)重视顶层设计,规范基本流程

笔者认为可从学校层面出发,从作业目标的确定、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的类型及用时﹑作业的反思改进等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制定学科作业管理细则。以相关要求的形式规范作业的基本设计流程,力求从整体上予以明晰,从而整齐划一地落实“双减”政策关于作业设计的相关要求。

1.注重作业设计的校本研修

可以我校数学教研组为单位,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元素,首先学习“双减”政策关于作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其次,以第三学段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为切入点,开展校级作业设计评比,推广优秀经验与做法,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⒉规范作业的基本设计流程

在重视顶层设计的同时,为了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笔者建议规范我校数学第三学段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见下图)

(三)注重因材施教,体现分层布置

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理念下,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我校第三学段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重视分层作业设计,一般可以将课后作业分为基础类作业、变式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这三种类型。

1.基础类作业

所谓基础类作业,即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业,对象是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作业内容一般为当日授课相关的基础类练习题。通过这类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牢固掌握当日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达成当日的学习目标。

2.变式类作业

变式类作业,一般以综合性题目为主,对象是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类作业有时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拓展类作业

拓展类作业,针对个别在数学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以提升思维水平的训练及解决开放性问题为主。学生完成作业有时需要有段时间的思考,或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或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才能解决。这类作业,每周可以布置一两道,让学生尝试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为例,第三学段三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如下:

基础作业: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

2.填空

(1)8:10==40÷(    )=(    )(填小数)

(2)0.1t:50kg的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3.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求比值、化简比以及解答按比分配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并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变式作业:

1.小明把20g糖溶于80g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_________。

2.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将长方体棱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综合进行设计,提高学生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作业:

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会发现中间量,继而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呈现答题过程,量化思维水平

1.画导图,了解思维水平

思维导图一般是以关键词和图像为支架,从一个知识点(或概念)进行生发,使学习主体的归纳整理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常见的自主学习方式。一般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自主整理的作业,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维水平。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自主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继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与思维水平。

2.写想法,提升思维水平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写想法”这类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数学思考的机会,可以较为精准地看出学生思维的层次,借此有效地调整和改进教与学。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教学中,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小豆在布置班级文化墙时买了一卷彩带,总长38.5米,她想用这卷彩带做成的花来装饰文化墙,每朵花需要0.6米,这卷彩带可以做几朵这样的花?还剩多少米?

小豆想用最近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所以小豆说:“这卷彩带可以做64朵这样的花,还剩1米。

你同意小豆的说法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此類写想法的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处的思维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我们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指向核心素养、重视顶层设计,规范基本流程、注重因材施教,体现分层布置、呈现答题过程,量化思维水平四个方面予以加强,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章勤琼,阳海林,陈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及其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3):83-89.

[3]陈罡.作业研究:从教学内容到学习经历——基于作业负担为中心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50-52.

[4]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王月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34:55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7:14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