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 杨建斌
统编版教材中设置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两种类型单元,其中阅读写作以选文阅读为根本,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单元。
经过综合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的5部教材发现,有22个阅读写作单元,共编排117篇文学作品。考虑到教材的编排特征,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也被应用高中语文课堂中,以问题为中心、以一组课文为一课的方式,能切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也编制有课外古诗词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内容,有效扩充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此外,从统编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可知,其中共选出了22篇文学作品,这也说明统编版教材重视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习。另外,从篇目构成来看,在《老人与海》《哈姆雷特》《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名著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变形记》《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百年孤独》4篇名著。在外国名著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开阔自身的眼界、了解多元文化,同时也可形成不同的审美情趣,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设计时重视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是德育渗透语文课程的标志。
首先,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对于语文来说,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因此教材中安排大量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如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为活动探究,其中以词语积累解释为主题制订3个学习任务,并且提出通过交流探索、活动设计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其次,注重知识编排的逻辑性。梳理教材中文言文字词知识会发现,必修下册第一课已经提示语气助词的用法,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则表示“道”一词的多个含义,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延续任务表示“之、乎、者、也”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递进性的知识难度能让学生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引导他们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最后,传统文化也是高中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统编版教材立足古代文化常识,为学生融入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必修上册的《赤壁赋》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以及古代一些特殊日子的名称。必修下册的《鸿门宴》则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称呼、鸿门宴会的座次安排,促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和背景。
首先,以任务为根本的练习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如具有情境性,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和实践体验,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任务的形式也逐渐丰富。不同的任务能让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小组探究、集体讨论、课堂演绎、课堂朗诵等多种方式,可借助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介,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形成个人总结、学习报告等成果。
此外,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练习方案,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高效学习。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任务为:浏览一周报纸或者新闻网站,推荐一篇优秀新闻,并且撰写推荐标准,在班级中展示交流。丰富且多样化的语文练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也体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提升学习效率。
1.明确德育目标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青春的价值,其中对应了理想信念,自我完善的主题的德育资源,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劳动光荣,富含了热爱劳动、劳动教育的德育资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所对应的是文化自信、生命教育、珍惜生命的德育资源。单元的德育主题能为单元德育资源开发、整合提供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对单元德育主题进行合理加工,以此形成花样年华、青春赞歌、跨越时间的青春等不同的德育主题。
运用加工过的主题开展单元德育,能避免德育资源直接呈现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语文学科德育过程更为隐蔽,激发学生学习德育、探究德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展现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
2.整合单元德育资源
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劳动光荣,并且在单元导语中得到了充分诠释。根据这一主题,教师可发掘单元教材编排意图,促使学生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道德品质。
同时通过对单元文章内容的深度分析发现,《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强调了袁隆平在当时中国社会环境以及科技水平下,对于绿色革命的引导以及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艰难历程。《“探界者”钟扬》描述了对生命广度、高度的坚持探索。《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则是倡导在日常工作中,要践行工匠精神。《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讲述了张秉贵在平凡劳动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这些文章主题与单元主题劳动光荣存在着差异性,其承载的德育资源也更加丰富多样,但是如果从单元主题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角度对单元文章进行整体性分析,就能得出这些文章中的人物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凭借自身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6课《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自主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认知。然后在课堂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篇文章中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刘和珍,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在那次惨案中,当场死亡人数达47人,受伤人数达200多人,在死者中较为熟悉的有刘和珍、杨德群,受伤的有李大钊、陈乔年。惨案发生之后,警察在做现场清理工作时竟然将死者的财物带走,此次事件,我们可看到当时帝国主义凶恶残忍无情,鲁迅先生悲愤至极,同年四月写下了本篇文章。”文章背景能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除了悼念革命烈士刘和珍以外,也是为歌颂为新中国而死的青年,也是对帝国主义的讨伐,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也是发挥德育作用的关键。那么教师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引导他们了解文章背景以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从教材入手对文本内容展开系统性、完整性的阅读,如此才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经典读物阅读。可以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也可以是统编版教材中的篇章,更可是杂志书籍中的内容。这些资源能够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通过典型人物使得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从而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离骚》能够让学生了解屈原为崇高理想奋斗终身的过程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从而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和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其次,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带给学生审美享受。《阿甘正传》能够让学生在影片观看过程中体会到主人公阿甘所具有的诚实、友善、勇敢、坚毅的品质,进而在审美体验与反思过程中,端正自身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关注身边榜样。在学生身边有很多的道德典型,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彰显出高尚的品德。如果学生能够对比这些榜样,就能够学习榜样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语文新教材运用下德育价值的挖掘,首先教师要对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充分分析。其次在单元教学需要明确德育目标、整合单元教育资源,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