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标准之问题探究法的应用
——以中职历史教学为例

2023-06-02 00:31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职历史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袁 源

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2020年1月,教育部首次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增设历史为中职必修课。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事物,《课程标准》高屋建瓴,站在新时代中职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为历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它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为核心,阐释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重大问题。在既定“课程内容”下如何进行“课程实施”,即“怎么教”是本文尝试重点阐述的角度。

一、新课标提倡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相关教育研究,比较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现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价值和适用范围,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探究法的优点

问题探究法,简言之即以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问题探究教学要“建立在反省思维意识的基础上,符合形式逻辑,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分析、论证,最终寻求答案。”具体到教学中,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以及教学实际抛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方式独立思考、互相启发和探讨解决问题,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围绕问题探讨最终形成独立观点,并用适当方式加以呈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在创设历史情境、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等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可见《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正是我们所提倡的问题探究法。

(一)问题探究法的理论依据

从古至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包含有“问题探究”的思想。在古代,我国的乐正克在其教育著作《学记》中讲“开而弗达则思”“善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于启发中独立思考;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提倡在提出和解答问题中启发诱导,探究问题本质。在近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阐释了问题教学的五个步骤,即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使问题教学法流行一时;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路”。当然在其他理论中也能看到将问题探究法运用到教学的依据。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它认为不断发展的知识需要被重新建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建构的过程,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信息产生认知冲突时,通过不断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其对信息主动选择、加工并重新建构,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人本主义本身就含有问题探究的理念。它认为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与潜能,鼓励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种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与提升的方法,也正是问题探究法。

(二)问题探究法更利于体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职历史要通过培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方面,问题探究法更有其独特优势。

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6个小组,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结合教学目标从教师提出问题慢慢过渡到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对所提问题进行取舍并最终确定需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在课堂上呈现,供交流、评价和提高。其特点突出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在自主设疑、主动思考、探究合作中培育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下面以中国历史的学习加以说明。

关于“经济繁荣的原因”问题,如学习汉朝大一统的巩固、隋唐的盛世景象、明清的社会繁荣等内容时,学生分别设问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景象,各小组通过翻看初中和现在所用历史课本、查阅百科全书、搜索网上资源等找出原因,集思广益进行总结,形成小组观点在课堂展示,教师适时结合学生所讲引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并一起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各小组通过讨论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认识历史。

关于“朝代更迭”问题,如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时期等内容时,面对相对复杂的政权更迭,学生提问“这些朝代的政权更迭到底是怎样的”。各小组通过画时间轴或画地图标注等形式梳理问题,将答案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树立了时空观念。各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并加以呈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特定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间、空间密不可分,鼓励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中去认识。

关于“精湛的古代工艺”问题,学生提问:“中国古代工艺在哪些方面成就突出?”各小组查阅各类资料,在考古文物、史书典籍记载、相关著作研究等史料中找寻古人所留精湛工艺的踪迹,进一步理解史料在认识历史中的桥梁作用;各小组查阅资料筛选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接近历史真相,更辩证、客观、全面地进行历史解释。

关于“疆域的统一”问题,如学习各朝代的疆域形势图时,学生设疑:“这一朝代和前朝相比疆域有什么变化?”各小组分析比较书中图片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在时空的变换中深化对大一统观念的认识,培养国家统一的认同;再与实际生活联系,结合当下疫情防控中抗疫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在情感升华中润物无声地进行爱国教育,培育家国情怀,这种教育更为深刻。

以上是为问题探究法体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实例。可见,把学科要达成的素养、学生应形成的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是恰当和值得提倡的。

(三)问题探究法更便于开展学生学业评价

问题探究法实施过程中更重视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多主体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学生在不断探究解决问题并加以呈现的过程中,会发挥自身优势、展现不同魅力,这也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全面、客观地进行学业评价。比如,有的学生时空观念强,有的擅长思辨或推理,有的乐于搜寻历史资料,有的擅长质疑,有的擅长评价或总结,有的爱国情感浓郁,有的善于学习且进步很快,有的字写得漂亮等,而各小组在成果展示过程中互打分数,教师立足核心素养结合学生自评与他评,便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业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教师及同学给予的关注与期待,积极进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了自我效能。这一过程也体现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学生将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进行相关能力迁移,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不是每个班级都适用问题探究法,要视学情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跟进、肯定和循序善诱,尝试与专业相结合体现中职历史的职业特色,慢慢带动班级形成探究学习氛围。

把握好学生讲与教师教的关系。学生的思路异常活跃,犹如平原上的流水会朝四面八方散去,需教师及时挖渠引流以保证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仍是主导,教师的讲授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内容选取上,宜精不宜多且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创造条件选择典型内容而非所有内容进行探究,要考虑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整体和全局;充分考虑到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要尊重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切莫要求过高打击了学生探究积极性,要循序渐进。

时间安排上,切忌满堂灌,要给学生回味、交流、升华的空间。提倡在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定时间消化问题,进行成果交流和学习评价,从差距中找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教育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以此助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以期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中职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