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

2023-05-31 07:21曾姗茹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减

曾姗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小衔接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注度的提升,也导致了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误解越来越多。近年来,幼小衔接被认为是提前学习拼音、算数知识,这种风向的偏移就造成了部分幼儿园存在显性或隐形的小学化教学倾向,导致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加重,减少了幼儿的游戏时间,并且严重脱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仅无法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将浅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双减;幼小衔接;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068-04

1.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现状

(1)行政保障有缺口

幼小衔接是双向的,需要小学和幼儿园进行配合,才能够发挥其价值。但是在教育部分的职能划分中,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幼小衔接夹在二者中成了空白点,只有幼儿园在落实政策文件,而小学却没有实行相关的教学衔接措施。同时,教育部门没有对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幼小衔接培训及相应的教学试点,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一直处在探索阶段,这就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影响了幼小衔接质量,不利于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2)教学模式不匹配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心不同,双方的教学模式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幼儿教育注重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教育则重视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提升,二者间的教学方向存在递进关系,虽然幼儿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服务,但是并不意味着幼儿教育就要屈从于小学教育。在现阶段教育当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时,幼儿教育需要衔接小学教育,提前进行教学调整,让幼儿有一个“提前适应期”,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很少有学校会主动去设计课程衔接幼儿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匹配不仅导致了幼儿的负担加大,同时也造成了幼儿教学重心不明确,反复调整逐渐脱离教学轨道,最后受其害的是幼儿。

(3)家长对幼小衔接理解存在误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前教育决定孩子一生”“做好学前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等教學宣传在社会上层出不穷,这种夸大事实的宣传,让很多家长陷入教育焦虑当中。学前教育固然重要,但不意味着要通过繁重的课业来提升幼儿的能力,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这种异化学前教育的声音,导致了幼小教育衔接工作难以开展,很多家长将幼儿能力不足的问题归咎于幼儿教育,在课后加大了幼儿的学习量,这样一方面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教师的教学思路,部分教师在这种高压之下被迫调整教学策略,给幼儿增加任务,加重了幼儿的负担,使幼小衔接教育脱离了正确的轨道。

2.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方向

从社会层面来解析,幼小衔接教育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重要支持,推动其长期的良性发展;而从微观层面来解析,幼小衔接教育基础的社会价值便是发展幼儿的基本技能与知识,提升幼儿改善问题的基础能力逻辑判定能力与语言表述力,为幼儿可以有效地认知世界给予重要的手段;从宏观阶层来解析,幼小衔接教育有助于整体社会形成正向的教育风气,不仅是保障了幼儿整体教育时期的科学衔接,同时推动了社会教育系统的良性化运作,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持续性与深入性的需求。

(1)行政保障让幼小衔接有归口

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离不开行政保障的支持,幼小衔接需要有专门的行程归口来规划课程开发的方向及落实的策略,要建立对应的行政部分同时要在小学和幼儿园设立分管教育工作的小组,将具体的课程开发工作落实到人。同时,行政部分要对所在区域的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要进行教学试点,通过多种方向的教学尝试来反复揣摩,选定教学模式,完成优秀课程的开发,并且要制定相关的评价机制,定期由教师、家长进行公开课试听,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由行政部门领导,将幼小衔接的双向推进落到实处,进而保证幼小衔接的质量。此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单位要完成资源调整、资源整合,将小学与幼儿园进行有效衔接、互动,使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能够实现有效交流、沟通,最终共同完成对相关课程资源的定向化开发,而不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各自为营,以至于教育衔接断层。例如,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对大班幼儿教师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教师设置硬性的教育衔接考核指标,在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强制管控下,使幼小衔接工作能够正常高效地进行。

(2)联合教研让幼小衔接有方向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彼此教学的方向及内容都存在认知盲点,导致了幼小衔接不流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开展联合教研,让一线教师直接对话,了解彼此的教学方向及教学模式的重点所在,探寻幼小衔接中问题出现的根源所在,并且找寻问题解决的办法。举个例子,有的幼儿写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幼儿教师可能会从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思维专注度、家园共育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小学教师则会从学习习惯、独立思维能力、学习自觉性等方面思考问题,二者的思考方向都具有其意义,让二者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拓展解决问题思维的宏观性,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完善,这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进一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研社在该过程中应当找到积极正确的衔接方向,做好对当前幼小衔接标准化程序的开发和打造,引导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在幼小衔接活动中朝着正确途径、正确方向完成对幼儿高效率地培养,避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各方由于交流互动不到位以及对标准把握不恰当而出现相应的纠纷和争议。

(3)家长参与让幼小衔接可推广

让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目的主要有三。首先,让家长了解学校、幼儿园内幼小衔接教育的本质,消除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解。很多家长处于教育焦虑当中,经常会臆想学校教学水平不行,转而相信一些民营教育机构,让家长看到学校积极地进行课程开发,以及新型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能够打消家长的教育焦虑,同时让家长明白幼儿学习问题的解决需要循序渐进,进而改变家长通过量化教育解决幼儿单方面学习问题的想法,减轻幼儿的负担。其次,部分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要给教师“表示”,幼儿才能够在学校、幼儿园受到关照,因此需要让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利用公开透明的教学内容,改变这一不良认识,同时相信学校、幼儿园。最后,幼小衔接教育离不开家校共育的支持,也需要家长的意见反馈及支持,让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课程开发的成果,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够进一步推进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式,取得教学成功。在此期间,家长应当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同时结合数字化工具与幼儿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同时联系第三方小学做到信息互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秉承“三全育人”思想观念,在全员、全时段的管控模式下,使幼小衔接成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夯实。

3.“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应当具备丰富性、多样性,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家长应当开展三边多维度的交流互动,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幼儿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多参与社会实践探索,同时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也应当开展联合协作,开发出幼儿园与小学互动融合的综合实践探索活动,如结合幼小联谊会,在特定的时间,引导幼儿感受小学生活氛围,同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需要立足于习惯养成、习惯培养,以提升并发展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也需要实施幼小联合,对当前的大班课程生态结构以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开发、打造、完善,并且通过实施线上教育、线上互动,进一步增进大班幼儿与小学生活的距离,从而全方位提高幼小衔接教育品质。

(1)设计实践性教学,助幼儿隐形成长

幼儿教育相较于小学教育,幼儿的能力、心理都有了维度上的提升,小学教育对幼儿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抗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于幼儿教育中的保姆式教学,小学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度相较于幼儿教育有所下降,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力、控制力、安全意识等方面内容,因此想要做好幼小衔接,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教育当中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该类方面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将此类意识传输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当中不仅仅只有显性的学习能力提升和文化水平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外部抗压能力是考验幼儿是否能够适应小学教育的重要元素,以此降低学习能力在家长心中的比重,适当地运用家校共育来帮助幼儿梯次化成长,完成隐形的能力提升。

基于“双减”背景,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教师应当从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入手,可以多举办一些校内活动或者是带领幼儿走出校外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文明日”“独立日”等主题活动,通过该类活动来引导幼儿强化自身的文明意识、文明礼仪、独立能力等素质。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例如“助老”“爱护环境”等主题内容,让幼儿认识社会、感知世界,提高幼儿的信息收集能力,并且在一些拓展性的实践活动中教会幼儿如何保障自身安全、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处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抗压能力。通过此类活动来改变传统幼小衔接性质,同时在家长群体中进行活动反馈调查,从家长的反馈中收取活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一方面是为了完善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是通过此类活动改善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固化认识。通过此类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能够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无形嵌套于多个活动框架中,帮助幼儿梯次化地完成能力提高,达到隐形教学的目的,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重视习惯养成,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互通的,知识只是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内涵都是以幼儿的习惯养成为中心构建的相关能力体系。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所学的知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部分教师忽略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尤其是课前的预习,到了小学阶段,随着教学重心的迁移以及对幼儿能力提升要求的变化,如果幼儿没有良好的习惯,那么久很难适应小学教育中的节奏。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方向可以适当“加码”,提升难度,尤其是在大班中。比如,在学习简单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后习题中将加减法的运用嵌套入日常的一些生活环境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解决。又如,在学习一些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卡通片观看或是歌谣唱诵,让幼儿提前进行预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起到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其中分担一部分教学负担,一来可以保障幼儿课后自主学习的质量,二来可以发挥课后学习的价值,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同时高质量完成能力提升,以此避免过量负担现象的产生。通过这种进阶性的学习任务,让幼儿逐步的适应难点学习的相关学习技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其中“度”,在提升难度的同时要注意形式,不要造成“小学化”,避免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进而完成习惯塑成,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3)实施幼小联合,针对性完成课改

幼儿园及小学的一线教师,因为教学重心的不同,教学的模式也不同,幼儿教师如果只靠主观臆断进行课程开发,就会“望山跑死马”。因此,一线教师之间应当就课程开发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传统教学当中,部分幼儿园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学习,会通过增加教学内容、课后作业、额外培训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不仅给家长的经济增加了负担,也为幼儿的学习造成了负担,同时带给幼儿心理压力,而且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思变,可以与小学教师通过教育部门进行联系,在幼儿教学阶段就请部分小学教师进入幼儿园进行课程旁听,由小学教师给出意见,提供正确的改成开发方向。同时与小学教师联合进行课程制定,并且通过教育部门实行联合授课,不断地在幼儿教育中调整教学方向,通过公开课旁听、集体调研、集体培训的形式,不断修正幼小銜接课程开发当中存在的错误,以高质量的教学代替量化教育,以强化幼儿能力为核心为教学目标,逐步替代量化教学给幼儿和家长带来的负担,进而响应“双减”政策中的核心教学目标及方向,完成教学改革,促进有效衔接段教育的发展。

(4)运用线上教学,实施家校共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线上教学的普及,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来进行家园共育,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同时利用网课作为课后延续教学的手段,帮助幼儿在课后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幼小衔接中的教学重点,在每周的特定日,布置课后线上作业,事前与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每一次的线上教学以35~45分钟为宜,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课程资源,以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共学的形式进行知识传输。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了巩固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强化幼儿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二是通过此类线上教学,逐步地督促幼兒形成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提前帮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课后自主学习环节。三是让家长明细幼儿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同时知悉如何各类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辅助分担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通过此类线上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后学习质量,降低幼儿的学习负担,同时高效地完成幼小衔接任务,这对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帮助意义。

(5)开展区域线上互动,衔接小学课堂

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应当具备合理性、全面性,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在该环节需要实现稳步有效地交流沟通,在此期间幼儿教师需要提前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以及小学课堂氛围,帮助幼儿在大班学习期间顺利高效地转换自身的学习心态,避免由于环境突变给幼儿带来较大的不适。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借助公共电子屏幕,投放出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同时让大班幼儿尝试通过5G技术进行公共连麦与正在上课的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构建轻松、融洽、活跃的氛围,使大班幼儿能够提前参与到一年级阶段的课堂学习,通过远程教育熟悉课堂教学节奏、教学氛围、教学风气,从而能够更好地引领大班幼儿转变自身的思维态度。而小学教师也能够在该过程中及时通过线上连麦以及教学衔接,了解新时代大班幼儿存在的心理特征,从而才能够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在此期间幼儿可向小学教师提问,对自身存在的学习困惑进行有效表达,而小学教师在通过远端操作设备获取到相关问题之后也需要耐心向幼儿进行解答,同时也可发动一年级的学生为弟弟妹妹解答相应的学习困惑,从而构建一个互动良性的教学环境。因此有计划、有周期、有目标地开展幼儿园与小学的视频教学活动,开展远程教学,构建双边远程互动课堂,可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幼小衔接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地进行。

(6)加强综合实践,构建双边协同育人体系

双边育人体系是指,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教师与家长以及小学教师共同开发出综合实践课程,将大班幼儿与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融合教学,通过组织丰富的户外活动,促进两者进行交流沟通。大班幼儿与一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思想认知观念上并没有过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有效交流互动,可实现共同玩耍,因此在开展拓展性实践探索项目中,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家长可在周日举行丰富多样的联谊活动,在联谊活动上可引导大班幼儿模仿学习,掌握当前小学生活的特征,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思维、学习方式与哥哥姐姐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出入,从而让大班幼儿能够明确后续的学习方向,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此外,借助此类实践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可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课堂、小学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通过将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融合互动,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开展综合实践互助活动,可促使他们在该环节实现思想、思维的碰撞交流,可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教育品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从现阶段的教学问题入手,找寻切实的教学方案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予以改进,并且要重视家庭元素在幼小衔接当中的作用,不断地优化教学途径进而改变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而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和成长,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外部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学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小班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初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3).

[2]游达,陈琼.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