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的因子,创造“美”的世界

2023-05-30 06:56段菲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美育教育高中生

段菲

摘  要:高中美术学科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突破高考指挥棒的局限性,多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发挥好美术学科美育教育的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审美素养的内涵,接着指出了高中生审美素养培养的作用,最后详细论述了高中美术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空间,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美术知识,更能体会“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愉悦,创造“美”的世界,进而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学科;审美素养;美育教育

一、审美素养的内涵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审美素养的内涵极其广泛,包括能力、思维、情趣等各个方面,其中审美经验主要指的是人们对审美对象在感知、感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是眼睛观察与心理体验的一种相互交流,是人们对审美对象外形、质地、线条等元素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之后形成的。审美情趣更多指的是人们的审美态度,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的审美评价,直观表现就是人们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审美对象的倾向性选择,通过这种选择可以带给人们愉快的心理享受。审美能力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美”的评价、鉴赏、感受、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鉴赏与评价,也包括对作品的创作与创造。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与创作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审美理想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美”的欲望與要求,渴望获取更多“美”的作品、“美”的情景、“美”的世界,是人们对完善形态的一种忆憬和追求,并且能将这种向往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培养高中生审美素养的价值

(一)有助于契合新课改的要求

根据高中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应试教育理念,多实施素质教育,将美育教育提高到学科教学的第一要义。新课改同时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多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用美术知识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与生活。所以,对高中生开展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美育教育,既能实现美术学科的价值,也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促进

根据最新的教育理论,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只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要培养具有个性化思维、认知、价值观、能力的时代新人。

所以,在高中美术学科中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思考、思维与能力,进而能形成个人魅力。结合之前所阐述的审美素养内涵可知,审美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是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很多元素都是学生思想层面的产物。所以,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有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三)有助于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的素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里的素质不仅仅包括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包括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高水平的审美品位等,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为此,国家越来越重视美术学科教学,希望通过美育教育来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相适应。

三、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审美素养的有效策略

培养高中生审美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发挥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生活与教材相契合。

(一)革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识

要想实现高中生美术学科审美素养的有效培养,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转变“唯分数论”或者“美术学科无用论”等错误的认知。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对学生展开审美素养培养的价值与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意识。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与追求,也只有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对审美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审美素养。二是在教学计划中渗透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求,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专业知识讲解结合起来,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通过寻找专业知识传授和审美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以实现更积极的审美素养培养过程。三是在教学评价中加入审美素养培养指标,通过以考核为指向,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并且通过适当的评价,还可以判断教师在开展审美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的优缺,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有效优化。

(二)加强审美素养宣传,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积极性

学生主动学习是实现审美素养培养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对审美素养的培养足够重视,能在学习美术知识、创作美术作品时形成审美意识,更加自觉地将自身审美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为了实现宣传的效果,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发力:一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对“美”恍然大悟。很多学生缺乏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教师在美术知识讲解之前,可以将与本节课有关的建筑物、园林、陶瓷等物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通过一种巧妙的视角将这些物品的美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二是通过名人轶事来宣传审美素养,如林徽因设计的东北大学“白山黑水”校徽、梁思成参与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教师可通过介绍建筑学家设计精美作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名家独特的审美视角,正因为如此才留下非常多的传世名作。只有学生培养审美素养的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加积极地学习美学知识,主动参与到教师的培养活动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赏析情景,提高学生的鉴赏效能

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引导学生发现美、领悟美的关键举措,也是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时,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鉴赏体验,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赏析情境,这样学生在合适情境的助力下,可以更有效地把握美术作品中纹理、质地、线条等元素的搭配之美,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例如教师在讲解《追求美术家的视线》这节内容时,可以以美术家对古代雕塑的欣赏为内容,为了引导学生对古代雕塑作品的美有更多的认知和更深的体会,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些与教材中的作品有关联的背景资料、视频图片,同时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教材作品的模型,并且以不同的视角,动态演示给学生,尤其是包含有“美”的元素的部分,可以采取特写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在合适背景的助力下,在立体、动态的展示中,可以更好地发现美,更容易达到鉴赏的效果,以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效能。

(四)传授审美方法,培养学生审美思维

审美方法是学生审美素养的核心,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方法,才能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才能把握审美的角度、掌握审美的分寸,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对“美”的思考,最终达到审美思维的培养。常见的审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美角度的把握,也就是在欣赏作品时,并不是毫无目标地寻找,而是要有切入的角度与点。很多时候“美”都蕴藏在很小的范围内,学生在发现美时,并不需要从面上出发,而是能把握关键的点,进而发现美的元素。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各异的风土人情》美术作品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风土人情”的关键点,能准确识别出这一类作品美的共性,能从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物件作为切入欣赏时空内的“钥匙”,并且在欣赏时空中思考和探究更多美的存在,从而实现了审美意识的建立,审美思维的培养。

二是从表面到内在,对美的欣赏与体会,更多的时候难以一下子触及最深处的美,而是需要在把握表面“美”的同时,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发掘,从而感受到直击心灵的美。例如教师在讲解《托物寄情》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对“寄情”的领悟,学生必须领会到“物”上的美,进而能从表面的“物”理解到本质的“情”,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审美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是对比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美,即使同一类的美术作品也有着个性化的美,这种识别能力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学生学会思考与总结。为此教师需要传授学生对比欣赏的能力,也就是能敏锐地思考出不同作品的美。在对比欣赏中,主要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不同作品的关键点,思考作品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例如教师在进行《进入历史》鉴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古代宫殿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进行美术鉴赏。结合我国古代不同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去思考教材中这些宫殿建筑的异同,通过将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住欣赏的重点。

(五)开展生活化的写生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传统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写生活动由于多种原因很难开展,这就导致学生对生活美的认识、感悟、体会与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此,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下,高中美术教师要大力开展生活化的写生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到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去绘画、去鉴赏、去体会生活的美,并且掌握展示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技巧与方法,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变幻的自然万象》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木、山水、鸟兽等,然后用画笔将这些大自然中的物体以抽象的手法绘画出来。在写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掌握的绘画技巧应用到大自然景物的欣赏中、体现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增强。在写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同学和自己在审美能力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互通有无中实现班级学生审美能力的整体提升。

(六)引导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审美理想

高中美术学科美育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将自己理想中的美尽情展示出来,将自己对美的追求用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审美理想就有了具体的形态,更有利于学生继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要为学生设定太多的条条杠杠,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尤其是对学生自认为美的向往要支持和鼓励,这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理想的培养热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人间生活》这一节内容时,可以以民居和园林为自主创作的对象,引导学生以自己在学习、生活、游玩过程中接触到的民居与园林为基础,想一想自己理想中的民居和园林是什么样的构造。然后用画笔、颜料,甚至是手工材料,自主创作出一幅理想中的“园林民居图”,这就是学生审美理想的展示与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任,这也是美术学科的最主要价值,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以生为本。尤其是能革新教学理念,增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识,加强审美素养宣传,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创设赏析情景,提高学生的鉴赏效能,开展生活化的写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从而实现学生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和审美素养培养的双重教学目标,促进高中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增強高中生创造美好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锐.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20.

[2]胡钧毅.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2019(33):70-71.

[3]李岳.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分析[J]. 艺术评鉴,2020(02):107-108+111.

[4]冯小东.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读写算,2021(12):117-118.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美育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