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知识类型的划分与教学条件适配的选择

2017-02-21 19:19秦华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秦华

摘    要: 美术学科内容包含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等综合特征,在教学中往往形成教学内容与方法策略的混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按照教育目标分类学对美术学科知识类型进行划分,再探究其适配教学条件,就会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学科    知识类型    教学条件

美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般比较关注自身准备的深入程度与讲课的经验水平,但对于有限的学习时间是否掌握课程内容及掌握到何种程度,往往难以测评。有趣的课堂是否就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这些问题,从教学设计层面进行思考可能具有更好的前期预设,也有利于后期的评价。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视角看,从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会对课程内容形成更教育学化的分解,对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关于认知过程维度,涉及更多的实践层面的操控,先从知识类型划分分解教材内容,会更好地形成教学相关的设计指导。

一、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美术知识类型的划分

中小学美术教材具有综合的特征,需要经过教师的分解、组合才能成为课程实施的内容,在分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划分,在教学中就很难兼顾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美术课程大致可分为美术理论、美术技法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可以分解成多个分支,例如,美术理论可以分为美术史、美术造型原理、视觉心理学、美术批评等内容,而技法又因专业技能领域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方法。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知识类型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①,那么美术理论主要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技法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美术理论和技法的知识习得过程中,都会涉及元认知知识。我们可以参照知识的主要分类及其亚类进行相对细化的分解。

表1 以美术为例对知识维度主类别与亚类别的说明表②

对知识类型的划分,为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对从学习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大致历程看,大致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与学习与动机的理论延伸,不同的学习内容意味着学习条件、学习过程与测评的方式都会有差异,例如,我们通过提供信息有效编码意义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学习,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而会选择技能分解、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不同的知识类型关系到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对美术学科知识按照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通过对各种学习心理理论的探究,我们看到各种学习心理的优点与不足,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成果,让教育研究者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随着其他学者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拓展研究,加涅提出包括认知、情感与心因动作三个领域、整合的学习结果的分类。不同的知识类型,意味着不同学习内容的性质,他们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尽管很多教学理论之间都具有相互关联沟通的特征。

加涅对学习结果主要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与动作技能。

表2  美术学科知识按照学习结果进行分类表③

对于美术学科知识而言,其知识类型是非常复杂的,但进行一个倾向性的区分,美术史、美术理论中的基本陈述性信息和基本的美术图像信息主要属于语言信息;从基本信息中,我們习得的辨别、概念理解与定义、一般规则及其规则的应用,则属于智力技能;而认知策略不仅仅限于对美术内容的处理,而是其他习得的认知策略可以实现在美术领域中的迁移,反之,某些从美术内容中习得的认知策略也可以迁移到其他范畴的学习中;态度是建立在较为普遍的原则上,其激发的期望、榜样的选择则为美术学科为指向;对于在美术学习中的各种动作技能主要体现为各种美术类别的表现方法。

三、美术学习结果分类后的学习条件适配的相关要点

(一)美术言语信息学习条件

美术语言信息主要分为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在课堂实施中,由于相关信息是比较复杂的,其学习方法主要为信息强化、重复记忆、信息情境创建、提供可供回忆的相关信息材料等。例如在教学中对于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字体特殊化、手势、板书等方式加深印象;在课程中对于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把相关信息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呈现,或者通过记忆术的方式指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如在演示方式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图像或者信息的内在意义。

(二)美术智力技能学习条件

智力技能的训练更多包含对信息的理解,其学习条件一般要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区别,例如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其主要的构图、内容呈现、情感特征等区别讲述清楚,就很容易增进了解。其如果是较复杂的程序化内容的学习,就要关注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讲述透视规律,在讲解阶段,要防止因为短时记忆的限度,通过分段、提示的方法引起学习者对整个过程的贯通;如果课程内容周期较长或者较为复杂,就需要通过唤起对前期学习内容的回忆,分解复杂技能为简单技能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为了保持智力技能的持续性,安排练习与间时复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以透视规律为例,首先我们可以从焦点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进行讲解,然后对复杂场景进行分解并讲述,并要求学生应用透视规律对实景进行透视表现。在清晰的分解讲解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认知策略学习条件

认知策略是以学习者较熟练了解相关语言信息、智力技能为前提的。一般情况下,对学习者进行演示与指导能够获得较为直接的策略示范,另外,提供策略应用的场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认知。及时的反馈与指导是帮助学习者形成认知策略的重要外部条件。

例如,在素描学习中,如何更简洁有效地表现对象,通常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小练习呈现,假设学生具备较强的动作技能,学生可以先通过实际训练强化对认知策略的理解与表现,而对如何表现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者能够正确理解时,教师及时对其表现进行反馈,学生则可以获得更好的有关素描表现的认知策略。

(四)态度学习条件

态度属于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情感领域的部分,不断强化往往是我们形成某种态度的前提。在美术学习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喜爱它。其次,学习者可以投入美术学习,真正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再次,当看到别人学习成果活动奖励形成“替代性强化”的肯定,或者自身的行为活动肯定,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形成更积极的态度与动机。

(五)美术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动作技能学习是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美术动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艺术本身的人文特征决定了其动作技能包含前几项学习结果的综合应用。美术中很多动作技能都包含复杂的“子程序技能”,因此,对子程序技能的分解是综合应用的前提。例如水彩技能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可以分解为素描技能、色彩技能、水彩表现技法等内容,必须对相关的技能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水彩技能训练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早期认知阶段(了解执行子程序)、中间阶段(交替进行子技能和整体技能的练习)和自动化阶段(技能的执行实际上自动化了)④。

掌握一种美术技能,同样离不开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反馈会很好地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另外,反馈应当包含正确标准的要求与指导。在动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练习非常重要,当我们时刻思考和关注这一技能的时候,也在完成潜在的学习。

美术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类型非常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对知识内容进行分解,然后按照学习结果进行策略适配分类依然是较基础的工作。在教學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教材的分解,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具体的操作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研究,关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还面临更多实践环节有待深入探究。

注释:

①②[美]安德森(AndersonL.W),著.蒋小平,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的及其测评:完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1.

③盛力群.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57.

④M.P德里库尔斯,著.王小明,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3.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著.蒋小平,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的及其测评:完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M.P德里库尔斯,著.王小明,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盛力群.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D8800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