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峰
关键词: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创新创业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率,要不断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制订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体育人才。
1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中职体育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其中师范类专业学生最多,是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中重要的奠基石和主力军。然而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其就业面狭窄,限制了体育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心。因此,传统的体育专业教育模式应该得以改变和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体育人才。当前,中职体育专业中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无法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于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充分结合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技术,无法让学生了解到该领域最前沿的发展状态。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地方的体育产业和相关生产链衔接不够紧密,不能体现体育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小学运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在中职体育专业课程中,其内容与课程结构无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求,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也较难在本专业领域内为地方经济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应重视中职体育专业的转型发展,地方中职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对中职体育教學资源进行补充,以此可以更准确地对当前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把握体育产业和市场的风向标,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中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专业人才同质化严重
当前,中职体育专业在基本体育技能传授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造成体育专业的特色不够明显,专业人才同质化严重,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中,学生的就业面较窄,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利用体育专业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还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挑战。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从业人员具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确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使人才可以与社会服务相联系,使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向着体育应用型人才方向过渡。
2.2 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中职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当前提出的体育人才培养本身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人才的整体实力,将科研、教学、训练、社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集于一身。但从现实中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这种人才定位目标不够现实,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要求过高,增加的课程数量和门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很深入,因此,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最终,会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2.3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复合型人才理解较为片面的问题,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宽泛性,将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进行简单的堆叠,甚至在内容上也会出现相似之处。我国体育产业正处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对体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而且要掌握更多交叉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体育行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需要提升其专业知识,同时设置其他学科,形成多学科、多门类的交叉发展。
3 中职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模式
3.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职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要与当地的体育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建设实践基地。学校在与体育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有更多从事体育事业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实践,根据学生在学校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对社会资源、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将校企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
3.2 产学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一体化模式是指将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在学校院系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在此阶段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社会实践,是将第一阶段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在社会中实践,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第二阶段完成后,再进入第三阶段深度学习,学生可以针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再选修相应的课程,将实践阶段获得的经验与创业理论学习相结合,为自身后期的创业实践奠定基础。产学合作就是将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产学合作一体化模式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3.3 中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中短期合作培养模式
在中职体育专业教学中,产学合作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有效的模式,其中,中短期合作方式最为常见,学校可以与体育企业或者体育管理部门,对某体育项目进行暂时性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是中职体育专业产学合作最主要的方式,在产学合作中,中职院校可以要求专家针对体育市场进行调研,还可以举办体育专题讲座,聘请相关专家到中职院校任教,这些都属于中短期合作模式。
4 中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4.1 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建立双向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坚持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确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构建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体系。中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体育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需求为依托,加大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深度交流和沟通,共同协商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方案。各地区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时,应该严格按照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院校应积极对接当地教体局和中小学,调查掌握体育行业发展需求的动态信息,加快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观念更新的速度,促进中职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思维的创新,使得体育人才的培养可以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第二,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避免在人才培养中缺乏特色、盲目跟风,引发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体育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
4.2 明确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其可以具备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中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力度,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满足体育行业发展需求。其次,在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中,要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独立开展教学,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根据教材改变教法。中职院校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还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和完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理念,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在确定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考虑到当地体育服务的方向,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设置合理的目标与教學内容。最后,严格落实中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是体育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入门证书。就当前就业形势而言,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除了可以当体育教师,还可以从事更多有关体育服务的岗位。就体育教师这一岗位而言,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是主要的入职条件之一,学生要认识到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性,使自己在毕业之后拥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条件。中职院校要鼓励学生积极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从事不同的岗位,加强自我素质的提升,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3 将当地体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
中职院校要以服务地方事业发展为教育宗旨,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要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顺应人才的发展规律,以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师要切实做好体育专业课程中体育文化知识和内容的整合工作,使得优秀的体育文化可以进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率。另外,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还应重视校外资源的整合,既要注重中职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规律,还应深入分析本地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和应用校内外优秀体育教育资源,优化和完善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中职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向着应用型方向转变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要不断发生改变。中职院校应积极转变体育人才培养的理念,积极探索中职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时总结当前中职体育专业中的不足,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挖掘社会资源,加大对中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指导力度。充分重视对中职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