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推进民办高校体育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对策研究

2023-05-30 10:11刘世泽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体育锻炼

刘世泽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体育锻炼

民办高校是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专业人才等优秀人才的输出阵地,也是国家和社会不可或缺的建设力量源泉。然而,在当前网络社会业已形成、人工智能设备引入社会各个角落的环境条件下,体力劳动、身体耗能加速递减,引发民办高校融入提升师生身体素养的办学潮流。不过,由于民办高校中的一些学生存在自我控制能力和时间安排能力较弱的问题,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并不多,这与“健康中国”的社会环境氛围不和谐、不协调。因此,需要针对民办高校开展系列体育锻炼活动,才能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必要的身体保障。

1 理论概述

1.1 健康中国

“健康中国”这一概念,历经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最终实现“五大具体目标”。在我国2035 年发展总体目标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1.2 体育行为与体育锻炼行为

体育行为是有意识进行各项体育锻炼的行为。各项体育锻炼的活动,涉及诸多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活动,主要包括心理学、生理学、环境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的个人体育活动和团体体育活动。只要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体育相关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体育行为。因为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影响而有不同的体育活动。体育行为具有文化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体育活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刺激生成了不同的体育活动习惯。

体育锻炼行为是体育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主动寻求身体健康而有意识进行的一种行为。如若从身体运动视角出发划分,可分为一般身体活动、体育锻炼行为。一般身体活动往往是指向活动所耗能量高于身体休息状态时的运动,对于身体运动的强度、耐力、时间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是作出简单性的身体运动;而体育锻炼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等方面的身体活动,具有较强的活动目的性、运动的强度性、时间的持续性。

2 民办高校体育工作推进、体育锻炼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与规模之间存在差异,本文选取的民办高校对象着重于有影响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并随机抽取4 所高校的200 名师生作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查所涉体育行为、体育锻炼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和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见表1 和表2。

由表1、表2 可知,民办高校师生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内、20—40 分钟的比例最多,两者合起来占68%,特别是锻炼时间在20 分钟以内的师生数量占到31%,表明民办高校师生对于身体健康并未引起重视,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占用1.5 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仅占2%,且集中于少数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锻炼频率、锻炼强度与锻炼时间有一定关联,锻炼时间较长的,锻炼频率较多,锻炼强度明显,源于经常运动的师生已经养成运动习惯,愿意占用一定时间进行锻炼行为,每次锻炼都会使得身体出汗为止;反之锻炼时间较短,锻炼频率较少,锻炼强度没有显著表现,源于师生不愿付出时间运动,潜意识当中还没有养成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的习惯。

3 影响民办高校体育工作推进、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

3.1 民办高校师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动机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民办高校师生是否具有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动机,与其是否具有锻炼理念息息相关。如果民办高校师生并不具有体育锻炼的自主心理提示、心理暗示和心理意识,就不会对体育锻炼项目作出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反之,如果民办高校师生具有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动机,就会在心中产生稳定性、持续性、明确性的体育锻炼理念,催生着将体育锻炼理念转变为体育锻炼行为,进而形成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体验甚至体育行为倾向,并在相互作用下形成良性的循环往复的锻炼活动,起到强化的动力作用,增强民办高校师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甚至体育锻炼习惯,最大限度满足各自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强身健体、健美塑形、身心愉悦、团队合作、交际交往、预防疾病等方面的锻炼目标。

3.2 民办高校师生的闲暇时间

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分配好、运用好,将学习、生活之外的闲暇时间利用好,是民办高校师生面对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闲暇时间的利用已经成为不同能力者拉开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锻炼意识强、锻炼动机足的师生,会充分利用自身的闲暇时间作出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选择或行为选择,在学习时间、团队活动时间以及其他必要支配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进行大量体育锻炼活动,摆脱网络视频、游戏的吸引;反之,锻炼意识弱、锻炼动机不足的师生,在没有外在强制力量推动之下就以网络学习学科内容、浏览时政内容以及其他网页或视频内容为借口逃避体育锻炼。调研得知,某些民办高校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抵制网络的意志力较弱,参与团队活动的兴趣不高,由此引发的占用闲暇时间浏览网络信息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民办高校学生如何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影响民办高校体育工作推进、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

3.3 民办高校的场地器材配置

如果民办高校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强,且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为己所用,那么民办高校的场地器材配置就至关重要。而若民办高校的场地器材配置到位,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锻炼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就会事半功倍。然而,由于民办高校实行就业为主的办学理念,秉承培育学生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技术人才的育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的技术学习、技能培育、专业训练,而为师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布置丰富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并不多见。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场地器材配置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高校工作内容之一。

4 推进民办高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育锻炼行为的对策

4.1 多措并举,培育师生体育锻炼习惯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来临,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场景日益增多,体力劳动的工作机会或参与机会日趋减少。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网络平台的吸引等多元因素的综合作用,自愿进行体育运动的师生数量不容乐观。为此,需要采取多元举措转变师生思维,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使部分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民办高校学生摆脱网络成瘾、“手机控”的行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设计,合理嵌入科学锻炼的原理与方法等方面内容,多安排有意义、参与度较高的体育运动、运动会以及体育竞赛之类的集体运动,利用网络技术增强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力度,并鼓励以宿舍、班级单元为主体,创建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多方面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4.2 鼓励师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闲暇时间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办高校师生对于时间的态度。这就涉及民办高校师生特别是学生群体的时间认知观念,如果愿意挤出各种时间为己所用,特别是充分利用时间和科学的学习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那么用于体育锻炼的闲暇时间就较多。因此,民办高校师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立足以下方面逐渐转变观念:在完成每日的条目任务之后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根据闲暇时间的长短安排体育锻炼活动;寻找高效时段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便留出闲暇时间锻炼身体,或是在高效时段处理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从而间接有效节省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会切换频率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注意力,减少频繁切换给自身带来隐性时间损耗,以增加隐性时间的利用度来延长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远离干扰,专心学习或参与团队活动,增强自身对网络信息的抵抗力,在提高自身专注度的同时减少网络浏览时间,从而挤出时间参与体育团体活动;遵循“二八定律”,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自身享有优先权、价值较大的事务处理或学习活动,仅仅付出20% 的努力做好自认为需要做的80% 事情,从而可以挤出时间变为体育锻炼活动时间。

4.3 增加民办高校的场地器材配置

在《普通高等学校场地基本要求及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中,规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毽球器材、散手器材、曲棍球器材等等。这些规定内容的民办高校场地器材配置,需要校方配齐体育场地设施、专用教室,以便最大限度满足室内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需要。当然,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可以建设好体育场馆、游泳池、游泳馆及其他专用体育活动场所。在配备齐全体育场地器材之后,需要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维护、保养,建立体育场地器材定期更新维护机制。另外,需要民办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与公共体育机构共建共享体育场地,完善这些体育主体之间的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从而以机制建设推动民办高校师生共用体育场地器材,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民办高校师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能力。

5 结语

民办高校学生处于可塑性强的年龄阶段,自控意识相对较弱。如何在“健康中国”视域下促进师生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富有意义的挑战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引入多方力量介入,并通过民办高校主体的联办、自办方式来提升師生的身体素养,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高校体育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