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对小学生协调能力的影响研

2023-05-30 10:11究李荣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花样跳绳小学生

究李荣

关键词:小学生;花样跳绳;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影响。相关学者指出,少年时期是学生各项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中7—14 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六年级学生正处在这一时期,如果对他们施以系统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协调能力。花样跳绳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是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融入音乐、体操、健美操等因素,由单人、双人或多人参与的一项运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花样跳绳教学与传统教材规定内容教学对小学生协调能力的影响,为小学生协调能力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96 名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 人,所有实验对象身体无异常情况,能够顺利完成本研究设计的授课内容和各项协调素质指标的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花样跳绳”“协调性”等关键词,搜集到大量有关花样跳绳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的资料和文献,同时查阅了相关书籍,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1.2.2.1 训练方案 体方案见下表。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 周的授课,每周二、周四进行授课,每次授课时长为40 分钟。实验组进行花样跳绳运动教学,围绕花样跳绳大众等级标准一级和二级展开,加入基本车轮跳双人项目和十人八字集体项目的学习;对照组进行传统教材规定内容教学,强度均保持在中低强度,其余日常学习内容相同,具体方案见下表。

实验组教学安排

1.2.2.2 测试指标

在干预前后,对实验对象的协调能力进行测试,选取30 米节奏跑、一分钟跳绳、十字象限跳、闭目鹤立计时共4 项指标,分别从节奏性、连贯性、灵敏性、平衡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测试前,实验对象先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并了解测试规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和SPSS21.0 软件对测得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用“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组内比较,P < 0.05 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 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对照组与实验组30 米节奏跑、一分钟跳绳、十字象限跳、闭目鹤立计时指标测试成绩在干预前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 > 0.05),说明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协调能力处于一个同等水平。

2.2 干预前、后对照组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可知,对照组在进行12 周传统课堂教学后,除十字象限跳外,其余各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30 米节奏跑从6.68±0.57 秒提高到6.57±0.30 秒,提高了0.11 秒,與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一分钟跳绳从81.96±20.69 个提高到83.98±17.16 个,提高了2 个,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十字象限跳从24.81±3.41 秒降低到25.01±1.90 秒 ,降低了0.2 秒,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性(P > 0.05);闭目鹤立计时从37.03±16.34 秒提高到40.77±8.57 秒,提高了3.74 秒,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可见,12 周传统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协调能力,但改善效果不显著。

2.3 干预前、后实验组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组在进行12 周花样跳绳课堂教学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30 米节奏跑从6.63±0.96 秒提高到6.38±0.33 秒, 提高了0.25 秒,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显著(P < 0.05);一分钟跳绳从80.96±17.93 个提高到103.60±15.51 个,提高了23 个,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 < 0.01);十字象限跳从25.17±1.85 秒提高到23.16±1.53 秒,提高了2.01 秒,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 < 0.01);闭目鹤立计时从35.11±21.53 秒提高到44.53±27.59 秒,提高了9.42秒,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 < 0.01)。可见,12周的花样跳绳教学对学生协调能力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2.4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协调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干预后实验组(6.38±0.33 秒) 的30 米节奏跑成绩比对照组(6.57±0.30 秒) 高0.19 秒,差异显著(P < 0.05);一分钟跳绳成绩实验组(103.60±15.51 个) 比对照组(83.98±17.16 个)高20 个,差异非常显著(P < 0.01);十字象限跳成绩实验组(23.16±1.53 秒)比对照组(25.01±1.90秒) 快1.85 秒, 差异非常显著(P < 0.01);闭目鹤立计时成绩实验组(40.77±8.57 秒)比对照组(44.53±27.59 秒)高3.76 秒,差异非常显著(P < 0.01)。由此可以看出,花样跳绳教学对协调能力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好于传统课堂教学。

3 讨论

30 米节奏跑是评价学生节奏感强弱的标准之一,通过练习可有效改善学生在运动中掌控节奏的能力,继而提高相关运动的成绩。对照组学生在常规的体育课中,涉及接力跑、跨越式跳高、穿梭跳长绳等项目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节奏能力,提高了学生30 米节奏跑的成绩,但是相关项目课时设计较短,对学生协调能力的刺激达不到较深层次,导致提高并不显著。实验组学生在花样跳绳动作的练习中,不仅需要双手有节奏地摇绳,还需要步法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确保动作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改善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使下肢力量增强并富有弹性。由此可见,花样跳绳教学对提升小学生的节奏感效果更好。

一分钟跳绳是限时计量的运动项目,其动作特征与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一致,主要考验的是学生跳绳时的连续性,即连续摇绳和跳跃的能力,是评定学生连贯性的指标之一。对照组学生在常规体育课中,授课内容较广泛,虽然涉及跳绳内容,但时长较短且并非发展动作连贯性的针对性项目,因此,对学生运动连贯性的提高不具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在花样跳绳动作的练习中,基本都能掌握正确的跳绳姿势、如何摇绳及绳长度的调节,可以顺利完成大众标准等级一、二级套路动作,这加强了对跳绳动作的敏感度,同时降低了完成动作的失误率,使动作质量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由此可见,花样跳绳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连贯性效果更好。

十字象限跳是反映学生灵敏性的常用指标之一,在完成过程中对测试者的整体协调性、下肢肌力及动作方向的预判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对照组学生在常规体育课中,并未进行针对灵敏性的项目学习,因此,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实验组学生在花样跳绳的学习中,进行的是精细动作的练习,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随着动作熟练度的不断提高,下肢的灵活性和空间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改善,花样跳绳动作中的并脚左右跳、转换跳等动作,也增加了肌肉反应能力和脊髓的反射,使身体姿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十字象限跳成绩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花样跳绳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灵敏性效果更好。

闭目鹤立计时是评定学生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即在限制视觉的情况下,评价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的协调能力。对照组学生在常规体育课中,通过单脚跳接力小游戏等增强了下肢力量和平衡力,由于进行的时长较短,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不够,并未形成肌肉记忆,提高并不显著。实验组学生在完成双脚交替腾空类动作时需要控制自己的身体,既要保持上肢的稳定,还需要下肢进行配合,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动作,同时,完成动作时前脚掌支撑这一动作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身体的平衡性。由此可见,花样跳绳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协调能力效果更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其一,传统课堂内容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具体表现在30 米节奏跑、一分钟跳绳、闭目鹤立计时成绩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十字象限跳成绩并未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其二,花样跳绳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具体表现在30 米节奏跑成绩提高显著(P < 0.05),一分钟跳绳、十字象限跳、闭目鹤立计时成绩提高非常显著(P < 0.01)。其三,花样跳绳教学比传统课堂内容教学对小学生协调能力的改善更为有效,具体表现在干预后经花样跳绳学习的学生30 米节奏跑、一分钟跳绳、十字象限跳、闭目鹤立计时成绩的提高幅度均高于传统课堂内容学习的学生,其中30 米节奏跑成绩差异显著(P < 0.05),一分钟跳绳、十字象限跳、闭目鹤立计时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 < 0.01)。

4.2 建议

其一,学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花样跳绳内容的教学,进而有效改善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二,在日常体育课堂中不可忽視传统课堂内容的教学,应将传统课堂内容的教学和花样跳绳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协调能力的改善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花样跳绳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浅谈花样跳绳对我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我是小学生
创建“花样跳绳”特色学校攻略
花样跳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