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自信培养的“鲁迅作品单元”教学探析

2023-05-30 09:35:24濮馨馨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鲁迅教师应评价

濮馨馨

一、把握教材资源,“引导与辅助”相结合

1.引导溯源阅读。《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小说后半部分揭示了在旧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一个可爱活泼的儿童“消失”—— 当“我”再回故乡时,闰土的一声“老爷”让“迅哥”心中一震。这是旧社会人物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鲁迅想要借助小说呼吁人们的觉醒。在完成“感知闰土形象”的教学目标后,教师以“那一段岁月见证了一段真挚的友情,这么一个可爱的童年玩伴中年以后他们还是朋友吗”引导学生阅读《故乡》,推进深层次阅读。教师再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鲁迅借助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学生顺势理解鲁迅借笔下的小故事展现社会现实的深思,对旧时封建制度的抨击,进而体会其对国家命运、个人生存的思考,发人深省。

2.用好阅读链接。本单元第二篇课文为《好的故事》,这是一首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懂的散文诗。教师教学时首先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课堂导向,借助“阅读链接”,推进文本的理解,感受鲁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阅读链接选了冯雪峰和李何林对《野草》的注释,通过他们的解读并结合文本来看,“幽美的梦境”即为“理想的追求”,而“昏沉的夜”即为他生活的“黑暗的现实”,而“那眼前的碎影”诉说了鲁迅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彷徨和苦闷之情。随即,学生依据阅读链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如“鲁迅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写《好的故事》,当时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大事件”。学生在不断生发的问题中自主建构学习框架,感受鲁迅的爱国之心。教师则通过用好阅读链接,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追求。

3.聚焦课后习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习题,依据每课时教学目标的不同设定,依托课后习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同步推进学生对人文主题的理解。

以《少年闰土》为例,课后习题中的第1、第2题都指向结合文本资料理解文本中的人物。第1题侧重整理感知,第2题需要学生依据文中的具体情节,结合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感知人物。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等感知闰土的朴实,从“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等动作感受闰土的活泼敏捷,尽情感受鲁迅对天真可爱少年的赞美。

二、优化教学情境,“润物细无声”

学习具有情境性,教师通过历史的再现、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再识鲁迅,能够达成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1.联系生活经验。《少年闰土》讲述了“我”与闰土之间的童年趣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海边拾贝”是许多学生都经历过的趣事,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感受,感受“我”和闰土之间真挚的友情,从而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当再阅读《故乡》时,学生便可深入理解鲁迅对闰土性情改变的惋惜和心痛之情,更深切体会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2.再现历史镜头。《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迫害,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中国的美好期待。本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这就需要教师出示一定的历史文献资料,再现一定的历史场景,助推学生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资料,回顾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旧社会及人民困苦的生活,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鲁迅为民族救亡而做的努力。

3.创设故事情境。《有的人》是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给予了学生想象和自由补充的空间。我们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配乐、配图,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对鲁迅的了解,体會鲁迅高尚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创设故事情境,要以“情”为纽带,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儿童的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推动力,还要善于以教师之“情”联结学生与教材。

三、以生为本,构建学生文化践行场域

1.建设“读书圆桌会”。“读书圆桌会”是指生生间建立的平等交流、对话的读书交流会。“圆桌交流会”定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组织学生对鲁迅作品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进行“规定动作”,例如同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部分篇章,定期组织研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的放矢”,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鲁迅作品即可,但一定要读有所感,感有所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会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其他相关文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鲁迅即可。

2.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以“你眼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统领研究性学习主线,并细化为“鲁迅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你所了解的鲁迅作品的风格大致是怎样的”“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别人是怎样评价鲁迅的”等。学生分小组,针对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集中交流展示,师生共同研讨。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资料理解内容”,走进鲁迅内心。

3.创办“鲁迅云纪念馆”。创办“鲁迅云纪念馆”,借助网络平台和相关网络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类成“册”。根据对资料不同的需要,学生将有用信息放入相对应的“场馆”:鲁迅生活馆、鲁迅足迹馆、鲁迅作品馆等,以丰富“鲁迅云纪念馆”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实地参观、假期社会实践以及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四、改革评价机制,关注文化自信态度发展和文化自信践行

1.注意过程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特别是文化态度、文化观念等,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2.“学生参与度评价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交流的参与情况,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形成自我评价。我们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对鲁迅的认识可以借助其文学作品赏析进行说明,也可以借助课后查阅的相关资料补充说明。这样一来,单元语文要素训练得到落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鉴赏能力也得到培养。教师应鼓励多元化评价,学生对鲁迅的人生追求理解认同即可,切不可“一刀切”。同时,教师应以“追踪表”形式持续跟进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以促进学生深度认识人物,形成远大的人生追求。

3.关注参与性评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己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因为阅历不足,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无法真正做到理解。但在不断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在“研究性学习”的分享会中,学生逐渐理解鲁迅的人生追求: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呼唤人性的回归。此时,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调整自我的价值评价:“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我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关心时事,善待他人”等。阅读鲁迅的作品,感受其作品的“温度”,理解他崇高的价值追求以及对我们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猜你喜欢
鲁迅教师应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