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域下体育课程情境设计教学策略

2023-05-30 10:48孙宗正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初中体育策略

孙宗正

【摘要】课程情境设计渗透结构化内容,教师要在情境主题选择、情境方案组织、情境设计升级等多个方向展开探索和研究,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奠定基础。学生对运动情境有选择性,教师推出结构化情境主题,学生认同感更高,教学情境激发效果更值得期待。

【关键词】初中体育;结构化;课程情境;策略

体育课程内容结构化,教师需要对接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程组织,从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向进行教学改进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课程情境设计带有主题性,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结构化主题展开设计探索,能够顺利启动学生运动的思维,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在主动发展中形成运动素养。主题情境与学生运动诉求相结合,教师要从情境内容、情境形式、情境投放、情境应用等角度进行实践尝试,确保结构化课程的顺利推进。

一、精选情境主题,引入课程结构化教学机制

教师针对情境主题选择问题时,要做好多重考量和评估,以确立情境主题,明晰课程结构,推出行之有效的情境方案,成功激发学生运动主动性。

1.确立情境主题

确立运动主题情境,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包括运动内容的选择、运动环境的配设、运动条件的准备、运动程序的设计、运动执行的组织、运动效果的评价等内容,教师在情境主题选择时,要对多种因素进行专业分析,以便确定最佳情境方案。

体育学科教学内容来源有多重渠道,学科教材、校本课程、网络平台、教辅参考以及教师经验积累,或者是向其他教师借鉴等。教师在情境主题设计时,要注意做好对接设计,体现鲜明的结构化特征。如球类运动,不同球类运动有不同要求,其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评价都存在一些差异,教师需要做出精准选择。如篮球传接球、运球、投篮训练,带有体系构建属性,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往往存在一些短板,教师利用情境设计手段进行引导,将篮球训练程序做直观展示等,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对篮球运动要领有了一些认识,自然会主动展开实践操作,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教师借助多种手段进行运动展示,创造直观运动情境,将结构化设计理念渗透其中,获得不错激发效果。

2.筛选运动内容

教師围绕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展开教程设计,要合理处理技能教学内容,确保结构化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体育课堂情境设计渗透运动目标内容,可以为学生规划清晰运动方向,目标性情境带有体系化特点,运动难度系数呈现阶梯性,教师执行教案也有明确的思路。即便是一个运动任务,学生运动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展开教程设计,同样涉及运动内容的筛选问题。

如球类运动项目的筛选,教师前期要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球类爱好情况做分类处理。在体育课程情境设计环节,教师推出了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运动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到相应的小组,展开对应活动。教师对每一种运动任务进行详细解读,传授一些运动要领,让学生从传球、配合、竞赛等角度展开运动训练,给每一种运动设定了具体的训练目标。学生投入喜欢的运动之中,其参与热情很高,教师对运动目标做深度解析,针对学生运动实际进行匹配指导,学生反馈良好。教师有意识设计多种运动项目,目的是比较清晰的,给学生提供更多运动选择,让学生自觉进入运动环节。特别是运动目标任务解读,将运动要求、运动组织、运动评价等内容做细化处理,体现运动结构化特征。

3.明晰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是统一的,但教学方案不能统一,教学执行更不能统一。教师对运动情境方案进行个性化设计,对学生运动基础和兴趣取向做客观分析,需要对课程安排程序、执行方案程序做出必要的调整,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自己的运动序列之中,这无疑是最为科学的组织,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明晰课程结构体系,执行个性化课程方案,推出不同运动要求,都属于课程结构化追求的目标。

如足球教程设计时,教师安排女生进行足球游戏活动,包括掷远比赛、传球游戏等,而给男生准备了射门训练。足球带有较强对抗性,女生普遍有些畏惧,教师设计了一些轻松的游戏内容,并融入了一些比赛成分,增加了运动情趣,成功激发学生训练主动性。男生对足球有更多偏好,特别是激烈的对抗,能够激发学生运动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性别不同设计不同训练任务,设计不同运动程序,组织学生参与不同运动训练,体现了分层教育意识,凸显因材施教原则。在学生进入到运动环节后,教师对运动内容进行结构化介绍,设计不同训练目标,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训练环节,其训练效果逐渐凸显出来。课程内容结构化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需要体现在学生运动之中,教师对内容进行分解处理,对运动目标做分层设计,给不同群体学生准备不同的运动内容,体现课程结构化诉求。

二、推出情境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化教程安排

学生对运动情境方案有不同期待,教师在情境设计环节展开优化处理,精选运动形式和运动目标,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运动方向。

1.设定情境方案

情境设计与课程内容结构化相结合,教师需要做优化处理,对运动训练任务进行分层设计,对训练要求进行阶梯性设定,对学生运动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动主动性,激发学生运动潜力,积极投入到训练环节,展开创造性运动。竞赛情境、游戏情境、合作情境、研讨情境、观摩情境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教师有意识渗透结构化内容,设计系统性运动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训练环节。

教师对运动情境展开创新设计,要对训练方案做优化处理,以提升其训练效度。如速跑运动教学设计,教师没有直接布设速跑任务,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运动视频,具体介绍了特色速跑课程。学生被画面所吸引,速跑运动中渗透了障碍跑、游戏跑、迷宫跑、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跑步形式,大大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设定不同速跑方案,要求学生自行挑选。学生进入速跑环节,教师对每一种方案提出具体的要求,推出竞赛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对抗训练。教师有意识推出多种速跑方案,其目的是鲜明的,就是要体现结构化特征,不同的跑步方式,其训练的重点不同,给学生带来的运动体验也不同,教师以此渗透结构化特征,体现科学态度。

2.精选运动形式

體育运动形式众多,教师对学情有充分了解,针对学生运动诉求展开对应设计,可以形成崭新教学起点。速跑、球类、跳高、跳远、跳绳、拔河、武术、健美操、器械运动等,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运动,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做好对接处理,结合学生运动心理精选运动形式,这样可以提升教学情境设计的匹配性,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无论选择哪一种运动形式,教师都需要对其教程方案设计进行结构化处理,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渐进性训练。

教师推出多种运动目标任务,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对此比较认同。如武术运动,学生对拳法、剑法、徒手操等有不同期待,教师设计多种运动形式,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自身运动基础,选择不同的训练目标任务。武术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其受众群体很大,学生对武术比较熟悉,但运动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深度研究学生运动基础,给予学生一些建议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的位置,选择适合的运动内容,展开针对性训练。武术训练有不同难度要求,教师以结构化设计为目标展开教程安排,为学生带来不同感知体验。

3.理清课程结构

体育学科课程内容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时有比较大的自主性,结合诸多教学制约因素展开课程优化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适合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学生,其运动诉求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认知,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对教学方案展开优化设计,都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

学生进入结构化运动环节,教师要跟进指导,确保学生运动适合性。如健美操运动,学生对这些运动有不同理解,其训练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学生运动基础做客观分析,设定了分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估,选择适合的任务。教师有意识推出结构化运动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研讨,对自身运动基础有清晰认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训练针对性,学生从中获得的训练体验会更为丰富。健美操有音乐背景的支持,学生对此更有感觉,教师教学组织时,设定不同训练方案,对内容和目标进行结构化处理,学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在实践体验中建立运动认知基础。

三、升级情境设计,创新课程结构化实践探索

情境方案众多,教师在执行方案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出调整,推动情境方案的自然升级。学生进入运动环节后,教学生成随时出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展开教学调整,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

1.优化情境设计

学生对一般性教学情境设计并不敏感,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运动特点展开优化设计,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展示运动内容、运动技巧、运动环节,教师需要配设一些背景,或者是与学生一起互动展示,这样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布设运动任务、组织运动训练、评价运动表现,教师要吸纳学生参与,依靠媒体支持,这样的情境设计具有冲击力。运动竞赛、运动游戏、运动合作、运动延伸等情境设计时,教师需要亲身参与,或者推出亲子活动方案,这样才能带来运动启动力。

学生对竞赛游戏化运动情境有特殊兴趣,教师有意识进行优化设计,能够顺利启动学生运动意识。如田径运动,教师设计跳远、跳高、投掷等运动项目,提出了具体的运动要求,划定活动区域,做好分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对应训练。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有不同期待,教师从组织管理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让一些运动骨干参与训练管理,确保每一个小组的训练都是高效的。如跳高训练,一些女生存在畏惧心理,难以掌握跳高运动动作,教师反复讲解动作要领,进行慢动作展示,调整横杆高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展开训练。学生有了运动感觉之后,教师继续纠正其不当做法,让学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

2.延伸运动训练

延伸运动训练维度,教师以此作为教学情境方案推出,可以观察学生回应是否热烈,检验教师方案设计是否适合。教师将运动任务以多种形式推出,设定具体的运动目标,规划清晰的训练程序,都可以为学生带来训练指导。特别是亲子运动任务的加持,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激励。初中学生与家长互动的主动性不高,教师需要做出必要指导,利用任务指标达成进行训练设计,与家长充分协商设定训练方案,都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原地跳远运动,这是最为常见的运动项目,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教师设计这项运动任务时,不仅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设计,还推出一些学生展示内容,让表现优良的学生充当“教练”,给其他同学以具体的指导,让更多学生能够逐步进入到运动核心,全方位掌握跳远运动要领。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教师设计了课外训练任务,组织一些运动监管小组,让学生相互监督,完成课外训练任务。教师对任务进行分解处理,推出延伸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运动探索活动,逐渐掌握运动要领,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3.校准课程结构

体育训练任务设计要对接课程方案,教师精选训练内容,做好学情分析,优化运动方案和训练程序,都能够创造一些教学成长点。学生对运动训练有不同期待,教师在学情分析时,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归类,以便做出匹配性任务投送,让不同群体学生直面不同运动任务,凸显因材施教原则。体育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执行教案时,要客观看待一些特殊现象,根据学生运动需要做出对应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要求。

教师设定训练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特别是学生运动诉求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小球运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有不同态度,教师需要准备多套教学程序,还要给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维持学生运动热情。学生进入运动环节,教师还要做好观察分析,对学生运动存在短板进行客观评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做出纠偏处理。如乒乓球发球、接球需要更高技术支持,学生在握拍、挥拍、击球等环节都需要找到方法,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操作。教师给学生进行系统性讲解,还要理清训练顺序,设计多种教程,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训练需求。校准课程结构,教师要追求教学专业性、结构化,以提升运动指导品质。

教师围绕教学情境设计展开结构化探索,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运动环境,指导学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逐渐建立运动意识和习惯,对全面提升其运动品质有重要现实帮助。体育学科课程情境设计有其独特性,教师精心选择情境方案和运动项目,设定具体的运动目标,对照学生运动基础展开教学组织,围绕结构化建设执行教程方案,确保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构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展开情境设计和组织,势必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和调动。

【参考文献】

[1]李奕霖,彭庆文,李焕玉,李卫东,叶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考—基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J].体育学刊,2021(06).

[2]王竹平,吴亚香,王怡然.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化教学策略举隅[J].中国学校体育,2022(02).

[3]潘绍伟.正确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22(02).

猜你喜欢
结构化初中体育策略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