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及其培育

2023-05-30 00:40杨琦陈炯
职业时空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杨琦 陈炯

摘要: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查阅国内外数字素养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对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研究较少,但提出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分析国内外数字素养框架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要义,并结合当前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现状,提出从制定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开设拓展选修课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培育学生数字素养通用能力的同时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

关键词:数字赋能;高职学生;数字素养

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快,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素养成了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必备的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强调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1]2021 年 11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下文简称《提升行动》),其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之一是提升高效率数字工作能力,包含提高产业工人数字技能、提升信息职业群体数字技能等内容。[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指出,“十四五”时期,新的就业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3]由此可见,国家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数字素养要求,为满足社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涵義

(一)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概念最早由以色列学者 Yoram Eshet-Alkalai 提出,他认为数字素养包含图片—图像素养、再生产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五大要素,强调数字素养是关乎全民基本生活能力、具有整合性以及跨学科特点的重要技能。[4]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对数字素养的定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内涵逐步明晰。2011年1月欧盟开始实施数字素养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包括信息、交流、内容创建、安全意识、问题解决等五个素养域。[5]2016年新媒体联盟认为数字素养由通用素养、创意素养和贯穿各学科之中的素养三部分组成。[6]2017年欧盟又对数字素养框架进行升级,指出数字素养框架包含信息和数据素养、交流和协作、数字内容制作、安全和解决问题能力。[7]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数字素养定义为:“面向就业、获得体面工作与创业,使用数字设备和网络技术安全且合理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交流、评估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各种能力,即计算机素养、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8]。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提升行动》中明确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9]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国高职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素养定义的“面向就业”与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相契合,因此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提升行动》中对数字素养内涵和框架的界定,同时借鉴《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学生发展模块的指标描述来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含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要义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是一种综合技能,既具有数字素养的普遍内涵,又呈现出高素质技能人才特色,是全民数字素养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相关的数字技能的有机融合,是从数字知识、数字操作技能到专业数字问题解决与创新的跨越,是从数字意识到批判性数字思维的升华,能促进高职学生有效运用数字技术与工具进行高效学习,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创造性地解决数字问题。

1.数字安全与伦理是前提。近年来,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高职院校学生受害案例也不少,其根本原因是高职学生在使用数字媒介过程中防范意识不强、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等隐私的观念。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高职学生首先应在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遵守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分辨健康、有价值的信息,才能经过后续的知识加工才能将高质量信息为自己所用。国家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也强调数字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伦理。《提升行动》中提出七项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其中有两项是提高数字安全保护能力和强化数字社会法治道德规范。2020年6月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学生发展模块中的二维指标包含信息安全意识、信息道德与伦理、信息法律法规,指出职业院校学生应保护隐私、辨别不良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尊重知识产权。[10]

2.数字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学生发展模块中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包含信息科学知识和信息应用技能两个子维度,信息科学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技术工具、熟悉软件平台的操作;信息应用技能是指学生能够有效检索、选择、评价、加工、整合各类信息。[11]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疫情的双重推动下,高职院校绝大多数课程都使用智慧职教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怎么加入慕课、查看学习资源、参与讨论、提交作业、完成测试测评等成为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字知识。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深入学习某知识,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获取专业权威的资料、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加工整合信息资料形成原创的数字作品,这些数字技能是高职学生形成高水平数字素养的基础。

3.职业问题解决和创新是最终目的。数字经济时代,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发生变化,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也随之改变,从业者需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创造性的工作任务,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素养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12]《提升行动》中指出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之一是激发数字创新活力,具体方法是打造企业数字化竞争力、探索数字驱动科研新范式。[1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学生发展模块中有一项重要指标是“信息化专业思维与职业能力”,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分析专业问题、寻求专业问题解决方案,突出利用信息化手段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综合实践。[14]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人才,作为企业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技能人才更应积极迎接企业数字化转型挑战,确定工作需求和问题,运用数字技术或工具优化工作流程、创造新产品。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职业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才能胜任将来的岗位工作。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欠缺

当代高职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从小“浸泡”在网络中,顺应时代潮流,他们会积极探索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网络社交工具等的使用,以此使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而且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使用某个学习客户端或者浏览MOOC学习资源以完成学习任务,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查找数字学习资源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少有学生主动探索应用数字工具来解决专业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缺乏职业特色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权威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课程标准,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基础”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这些课程知识点划分过细,注重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缺少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情境下的运用。在高职教育领域,何丽玲等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15],胡瑛分析了高职艺术类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并提出培养途径[16],但这些研究侧重于在理论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缺乏实践教学模块的数字素养培养,未体现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

(三)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差距明显

高职学生因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专业背景、学习风格等因素,数字素养水平差距明显。其一,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生源地,各省份高中阶段信息化程度不一,信息技術课程开设与教学内容差别较大,造成高职学生在数字素养基础知识的积累、数字工具的操作水平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其二,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学习的专业不同,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如动漫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已经包含了数字素养相关内容,而另一些传统的专业如船舶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内容对数字素养的涉及相对较少,这也使得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呈现不同的水平。此外,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学生个人的学习偏好也对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

2022年8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中国天津召开,大会形成了《天津倡议》。倡议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特点和数字化变革的需求,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培养。[17]《天津倡议》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对技能人才数字素养的要求。因此,培育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十分必要,应从制订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开展拓展选修课等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

(一)制订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高职学生形成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是一系列综合能力,不仅涵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要求,更突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这既符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必然要求。而现实情况是,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主体意识欠缺、水平差异明显、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不足,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制订一套权威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它能从全局上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素养在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促进高职学生主动学习数字知识,积极使用数字资源及以数字工具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并探索应用数字工具提升专业技能、解决专业问题,进而形成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制订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本专业学生应达到的数字素养能力水平进行分解,合理设置评价维度和权重,制订科学的评价依据,最终形成系统的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注重过程性评价,以数字素养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动态跟踪其数字素养水平发展;最后,将学生的数字素养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一部分,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二)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强化数字技能,突出数字素养的职教特色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首要任务是将数字知识的获取和数字设备的操作两方面的内容渗透到所有的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中,但在不同的课程中融入方式又有所不同。首先,更新现有的“信息技术”等数字素养培育专门课程的内容,增加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运用案例,强化学生的基础数字技能。其次,将数字素养融入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中。专业理论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方面都应体现数字素养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结合工程实例创作数字产品,如小组汇报演示文稿、产品介绍视频等。最后,将数字素养融入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以实际生产任务为案例,指导学生操作专业数字工具(如工业制图软件CAD),训练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后提供工程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职业技能。

(三)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为高职学生数字交流、数字创新提供支持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支撑,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软硬件设备和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空间场所。学习环境的数字化程度对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变革,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智能化,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学生在数字学习环境中获取信息、加工知识、建构知识,自身的数字素养得到不断锻炼和提升。高职院校必须继续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进一步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确保校园网络全覆盖,扩大智慧教室在全校教室总数中的占比,为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主动采用数字工具搭建有利于学生数字交流的教学场景,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数字创新的虚实结合的工学环境。

(四)开设拓展选修课,促进学生数字素养的自我提高

高职院校应开设不同水平层次的数字素养拓展选修课,为不同数字素养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层次化的数字素养学习内容,为学生个性化自主提高数字素养提供支持。首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具有丰富的数字素养相关学习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将这些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引入学校所使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学生选修学习,高职教师充当“助教”角色,负责学习指导、考勤、成绩评判等工作。其次,高职院校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大类建设一批具有职教特色的数字素养课程。对于数字素养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将编辑实训报告、制作信息统计表、设计演示文稿等后续学习需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结合专业大类,通过在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方式呈现,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大学学习生活中必备的数字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有一定数字素养的学生,或者本身具有专业优势的云计算、虚拟现实、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可以提供高阶性的选修课,将最新的数字技术发展前沿,如区块链、数字孪生、元宇宙、混合现实等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数字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完善。对于数字素养水平较高或高年级的学生,结合企业真实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制作数字作品,为在将来工作岗位中数字问题的解决和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21-23.

[2] [9][13]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2-11-28)[2021-11-05]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3] 邓勇,刘传乐,董俊冬,熊文清,唐灿,唐艺文.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构建——以无损检测培训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6):10-14.

[4] 肖俊洪.数字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6(05):32-33.

[5] 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5):3-12.

[6] [7]马克·布朗,肖俊洪.数字素养的挑战:从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跨越[J].中国远程教育,2018(04):42-53+79-80.

[8] 张春华,韩世梅,白晓晶.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数字素养战略简报》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04):9-16.

[10] [11][14]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EB/OL].(2022-11-28)[2020-06-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7/t20200702_469886.html.

[12] 黄慧婷,庄榕霞.智能时代人才需求与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63-69.

[15] 侯玲.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94-95.

[16] 何丽玲,欧阳郁慧.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J].英语场,2017(11):117-118.

[17]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天津倡议》[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4):68.

收稿日期:2022-12-26

基金項目:202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22GZYB113)

作者简介:杨琦(1989- ),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