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实践

2023-05-30 10:48黄河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习进阶问题设计

黄河

摘   要: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情境引入,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间的台阶,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学习进阶目的。通过合理猜想、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得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设计;学习进阶;共点力平衡

1  学习进阶及学习进阶的基本构成

所谓“学习进阶”,是指学生对某一主题(概念或规律等)从初级理解水平,到达高级理解水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逐渐复杂、逻辑逐渐严谨的过程[ 1 ]。

学习进阶过程一般由进阶起点、中间水平和进阶终点构成。学习进阶起点可以理解为“学前认知”,一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段来确定。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对某一主题的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经历不同层级的中间过程,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就高中阶段而言,学习终点的确定一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 2 ]。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2 ]的学习进阶,重点在于找到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措施。

2  “共点力的平衡”主题的学习进阶过程建构

进阶起点: “共点力的平衡”出现在鲁科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学生通过第四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力的合成”、第二节“力的分解”的学习,理解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掌握了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和分力;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二力平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进阶目标:理解三个共点力(以下简称三力)以及多个共点力的平衡的条件;能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处理与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推导出矢量三角形等有关推论;通过对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世界的平衡美。

进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本节课内容涉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学生虽然在本章内容的前两节有学习,但是因为该部分内容过于抽象,所以掌握的可能还没很熟练,无法灵活运用;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将力进行合成与分解。

【学习进阶过程的构建】

2.1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问题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找到“最近发展区”,建构进阶式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路径,也更容易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保证进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一:二力平衡的条件?

问题二:如何求解两个力的合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两个力直接相加减)

教学设计:

(1)求两个共线的力的合力;

(2)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

(3)结合已有知识猜想三力平衡的条件,并通过实验验证三力平衡条件。

设计意图:

(1)巩固力的矢量性;理解二力平衡;

(2)通过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的过程来加强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为后续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作铺垫。

进阶起点:二力平衡、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堂实录】

例、如图1所示,靜止悬挂的电灯G=20 N,电线的拉力T=?

教师活动:如果电灯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三个共点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如图2所示。

教师活动:结合二力平衡条件,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对三力平衡的条件作出合理的猜想。

分组实验(如图3):

①实验目的:验证三力平衡的条件是F合=0。

②实验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力平衡。

③实验步骤:(略)。

④实验结论: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是F合=0。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想、到动手实验、最后再通过实验事实得到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进阶水平一: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物理核心素养,掌握三个力的平衡条件。

2.2  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目标的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让学生在合理猜想、细心观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的方法得到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问题三:利用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将电灯的受力由三力转化为二力,再根据二力平衡,得到三力的平衡条件?

【课堂实录】

教师活动:根据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现在我们用T12这一个力来替代电灯受到的两个力(T1、T2),那么T12从大小和方向两个角度而言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T12应该与G等大反向,因为此时我们可以认为电灯只受到两个力(T12、G)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上述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再一次得到了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我们的策略是:先利用“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将三力问题转化为二力问题,再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三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意图:

“等效替代”物理思想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阶水平二:

从实验和科学论证两方面得出三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平衡条件概念的延伸;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素养的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力的合成,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转化为数学的三角函数问题。

问题四:T12与G等大反向,那么T1、T2和G又有什么关系?

问题五: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将T1逆时针转动90°的过程中,T1、T2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课堂实录】

(1)引导学生将力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4),再利用三角函数列出T1、T2与G的函数关系。

cosα=,tanα=,且T12=G

所以:T1=Gtanα ,T2=

(2)引导学生理解力的矢量三角形,用矢量三角形处理动态平衡问题(如图5)。

T1逆时针转动90°的过程中:T1先变小再变大,且当T1垂直于T2时,T1有最小值;T2一直变小。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在“等效替代”的思想下,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

(2)培养学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用矢量三角形处理动态问题,检测学生建模能力的达成水平。

进阶水平三:

学会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能够将力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数学模型;最后能综合上述知识和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三力平衡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目标的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在“力的分解”的基础上,将三力平衡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问题六: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力的合成法”,我们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求出T1、T2?

【课堂实录】

(1)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G分解到与T1、T2共线的两个方向(如图6):         ;

(2)T1、T2与G1、G2的大小关系?

教师活动:

(1)T1与G1、T2與G2一定大小相等,否则T1、T2,G1、G2四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所以有:T1=G1=Gtanα,T2=G2=

(2)平衡条件的推论:若F合=0,则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合力都为0。

设计意图:

(1)始终贯彻“利用等效替代思想将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的思路,保证学习进阶的有效性;

(2)学生通过将三力平衡转化为二力平衡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前期所学“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实际意义,强调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性。

进阶水平四:

(1)通过平衡条件概念的外延,深入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能运用矢量三角形处理相关动态平衡问题;

(3)培养学生发散性科学思维能力。

3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进阶式问题链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的进阶式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过程:(1)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前认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认知和知识体系两个角度来建构学习进阶;(2)在教学实施中围绕具体的探究主题(如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设计出有效的进阶式问题链;(3)围绕进阶式问题链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由较低层次的“学前认知”向更高认知水平进阶。

参考文献:

[1] 周丏晓,刘恩山. 学习进阶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2019(3):11.

[2] 陈华强,黄小春,高亚浩.基于学习进阶的概念复习课教学设计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1):57.

猜你喜欢
学习进阶问题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物理考试评价和启示
浅谈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关于“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中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