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悯 常金燕 陈志华 林秀敏
摘 要:为更好地落实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文章以新鲁科版必修二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探究。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合适的融合途径,探讨高中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其他新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万有引力定律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校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教育教学[ 1 ]。课程思政是指在除思政课程之外的各门学科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课程思政辅助思政课程发挥作用,筑牢了德育的壁垒。所谓“少年智,则国智”。树正从苗扶,教育要从小抓起,课程思政应尽早介入孩子的成长。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成长成熟的关键期,因此,高中阶段落实课程思政极为重要。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类学科,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培养学生具备探寻真理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认知过程又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因素,将其合理融入教学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不少学者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尹庆丰指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从课内课外多时空进行思政教学[ 3 ];黄全安和郭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思政元素的不同维度落实课程思政[ 4 ];方润根、李林等人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以单节教材教学内容为落脚点落实课程思政 [ 5,6 ]。
本文选取鲁科版高中物理(2019)必修二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作为分析素材,依据课标要求明确该章节教学目标,分析章节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寻找合适的融合路径落实课程思政工作,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给其他科目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1 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即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效融合思政元素,进而落实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笔者首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梳理“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这一章的教学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7 ],并基于此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内容体系
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本文通过对该指南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解读,将物理课程思政的指标分成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并逐一解释相应的内涵,再结合教材所介绍的物理知识在科技、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成果梳理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得到表2所示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当然,思政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对其合理地加以拓展,追溯前人的成就或者紧跟科技前沿。例如在介绍我国的航天成就时,紧跟近两年航天发展的时事热点(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两次天宫授课等),以教材知识内容为依据合理拓展;再如介绍彗星内容时,可提及中国人从春秋战国时期对彗星的详细记载以及领先且闻名于世界的中国星图;在提及多级火箭构想时,可以简单介绍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人生经历与科研成就,展示齐奥尔科夫斯基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应变,并恰如其分地完成课程思政的落实。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堂是施展教育的舞台。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落实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这将是實现“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从“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的教材内容出发,延展课堂内容,设计微观教学活动。下面选取本章部分教材知识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例举恰当的融合途径,完成本章节思政教学设计,具体见表3。
4 总结
本文梳理了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的教材内容,挖掘该章节丰富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并设计合适的途径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落实本章的教学目标。提出的融合方法可为中学物理其他章节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 教高〔2020〕3 号.
[2]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50-58.
[3] 尹庆丰.“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 物理教师, 2020, 41(6): 69-72.
[4] 黄全安, 郭洋. 核心素养视阈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探究[J]. 物理教学, 2021, 43(8): 25-30.
[5] 方润根, 叶晟波, 陈诺. 课程思政与新课标的关系及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索——以“电动势”为例[J]. 物理通报, 2021(12): 81-85.
[6] 李林. 立德树人格局下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能量量子化为例[J].物理通报, 2021(12): 67-7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1-4.
[8] 廖伯琴,林明华.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9]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事业[EB/OL].[2022-4-10].https://baidu.com/item/中国航天事业/1271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