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3-05-30 04:34:56辛辉
学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学科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辛辉

摘 要:“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首先要悦纳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并且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学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成长。

关键词:体育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学设计;课外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3-015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52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但是,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不少学生存在焦虑、交往障碍、自我效能感差等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很多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应用较为普遍、效果持久的好方法,而体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其实运动与心理健康也密不可分。研究表明,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给大脑供给充足的氧气,为大脑和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有效促进个体的观察、注意和想象等能力的充分发展,进而能够宣泄个体压力,调整个人情绪;而个体参与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激发个人潜能,使个体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挑战;在参加集体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体能够感受到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随着挑战的成功个人也能够获得较为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也能够使个人的精神属性在多方面得到强化,在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愉悦的同时,还能够使个人情绪更加积极乐观、心理更加强大。而且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个体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能够为个人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提供心理上的动力。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时期的教育是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保持身心健康发展。其中心理健康处于隐性状态,它是指学生个体心理功能的完善状态,它的标准不仅包括智力正常,还包括情绪稳定、状态积极向上、人格健全、意志品质良好、价值认知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而新时期的教育强调要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体育教学既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调节消极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也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来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其中心目标,它包括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健康行为就包括对情绪的调控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而体育品德则包括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实际上也有利于落实学科德育的教育要求,体现了体育育人的价值。由此也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三)符合当前学生成长的需求

当今社会被称为是信息化时代,社会节奏非常快,社会压力也较大。而学生们也受到了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不仅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受网络或者手机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习惯“宅”在家里,在疫情大环境下更是沉迷于网络中,这不仅影响了其身体健康,也往往受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难以交流、自控能力差等问题,究其根源很多都是心理上的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固定的身体锻炼的时间,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这不仅能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把体育与健康真正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舒缓学习上的压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就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研究意识,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准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者的地位,既需要充分、细致地设计教学,也需要发挥其“導学”的作用。而从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来看,还是关于对学生的身体训练和技能培养,他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关注不够。而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强化研究意识,既要研究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也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寻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准备。

“腹有诗书气自华”,具体来说,体育教师要阅读、学习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强化对新的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准确把握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落实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等相关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寻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这也能够保持教学的正确方向;要重视学科集体教研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可能会感觉像“张飞绣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在集体教研的过程中能够集思广益,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分享和学习,丰富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要强化对所任教的学生情况的了解,既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要力争做到对特殊学生更要心中有数,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参照,这样体育教师工作起来也就能够有的放矢,提升其实效性。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客观存在的物质环境和隐性存在的精神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也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外部环境方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且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也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教师给学生精心布置场地和器材,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在精神环境方面则是需要给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的各方面都要做好准备,首先要备课到位,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其次,要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它包括教师日常的仪态服装、语言艺术等教学细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在心理上影响学生,就需要学生在内心认可和接受教师,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关注自我形象,上课时教师仪表要端庄,对学生的态度要真诚和谐,针对学生的疑问要有耐心,上课的情绪要饱满,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才能够感染学生。再次,要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教师的“大道理”产生了“免疫”心理,真正的教育是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而要实现这种交流,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避免“语言暴力”,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和肯定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使用赏识教育的手段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最后,提升教师语言素养,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渐进地去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其关键点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与认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语言能力,知识的讲解要准确,思想的引导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可以适当地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为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打好基础。

(三)优化教学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固定于某一环节,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做出针对性安排与设计,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课前整队环节,为了使学生都能够及时按要求集合,教师除了给学生强调集合时间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队列纪律,这既是对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进行篮球二人传接球上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穿越火线”的教学情境,通过给学生人为地设置障礙来考验学生的技术水平、默契程度和专注度,使学生知晓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学生融入团队的意识,同时也知晓个人“实力”也是影响团队成绩的关键,提升学生的目标意识。在体能测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较为淡薄,且意志品质也不够坚定,而每学期的体能测试特别是800米或者1000米则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心中难以逾越的“大山”,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提醒学生勤加练习,这样才能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在体育测试开始前,教师不仅要提醒学生注意跑步的技术、技巧,同时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要学会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在测试过程中,则要不断地给学生鼓劲、加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有效开展室内课的教学,用体育精神去感染学生、教育引导学生,例如通过收看中国女排的比赛来感受女排精神;通过观看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来感受广大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会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引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四)利用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内,还应该延展到课外,因为学校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会有意识地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也是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每学期的运动会、课间操或者跑操比赛,每次大考后的远足活动等,这些都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5公里远足活动中,学生要想完成就需要坚持的毅力;而在运动会的集体项目中,则需要密切的团队意识。当然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比赛是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可能会收获胜利的喜悦,也会面对失败的痛苦。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胜负观,要理性面对成败,学会向阳而生。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评价的作用来看,它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调节,还能够通过积极的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了切实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意从多种路径着手,要改变原来仅仅参照学生的运动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精神、潜能的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也要注意多元化,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间的相互评价、组内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就自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总之,新时期的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各学科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内容之一,对于体育学科来说也是如此。这需要体育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也要理解其重要意义,并且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从各方面着手来进行尝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身心都能够获得健康成长,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常言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1).

[2] 杨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1(1).

[3] 冯胜建.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

[4] 黄宁波.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

[5] 李有伟,曲业煌,胡君义.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 庞永胜,张小燕,张徽,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9(5).

猜你喜欢
体育学科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体育教学(2016年7期)2017-02-04 08:06:28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提高学困生在体育学科中兴趣的培养
趣味篮球运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