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汉新
摘 要:現阶段,初中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减”政策主要倡导减轻初中生沉重的作业负担,对初中阶段学科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章基于“双减”政策的“减负增效”要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探究现阶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寻找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10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33
“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减负增效”正式被提上了教学日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双减”政策的核心本质是全面减少青少年在课后作业和校外辅导上所花费的时间,全面给学生减轻负担,改变靠海量作业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针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特点,着重加强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探究性、阅读性和合作性的教育教学设计,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多元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分享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而结合“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具体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互动性、趣味性和目标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亲身经历数学课堂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做中学”“学中用”和“学中乐”的学习精髓,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要结合“双减”政策的相关内容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的规划设计和具体目标内容的制定。
在教学背景分析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堂不同进度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另外,还需要制定一些课堂教学技术、前期教学状况分析、问题对策分析等量化指标。
在教学目标设计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具体要求,积极落实初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情感态度思维目标,明确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目标,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内容、所需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指导策略等进行目标设计,既可以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也可以用表格形式进行标准量化和指标量化。
在学习效果评价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开展总结和教学反思活动,包括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整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以及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是为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成果而布置的作业,通常情况下,包含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练习作业、课堂作业、家庭实践作业等。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业设计包含多种作业形式和多元化作业内容,具体包括趣味型、实验型、想象型、探究型、合作型、阅读型等。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更多强调“减轻负担、增强效率”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形式界定上,“减负”不仅仅是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更是要减少机械性、无趣味、重复性的作业形式;而“增效”则需要考虑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能够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作业。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掌握作业设计与布置的要求,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目的,有效践行“双减”的精义。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更需要思想上的创新突破,这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断优化作业设计,避免单调、机械的重复作业,丰富作业内涵,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开阔性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摆脱了传统的知识练习和巩固的限制,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练习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因此,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课后作业设计应该遵循开阔性原则,将“减轻负担、增强效率”作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从更加开阔的思维视角来设计课后作业,强调从知识切入点的角度寻求数学知识的共性和规律,引导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学习、领会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丰富作业形式,积极构建数学知识、数学应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开阔性的作业设计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进一步完成作业内容的内化吸收。
(二)遵循目的性原则
任何教育教学都是以目的为导向的,涉及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遵循目的性原则,努力挖掘初中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有目的的练习,通过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和脉络,尤其需要努力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从而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结合抽象、推理和模型三个基本的数学思想进行作业设计。具体作业设计需要掌握和渗透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空间、数学符号、数感、几何直观、逻辑推理、运算能力等,尤其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换元法、配方法等数学方法。
(三)遵循拓展性原則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多元、综合和拓展进行重新定位,主要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根据“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拓展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作业设计中组织学生开展质疑、调查、探究等实践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意识。学生只有在数学作业练习和知识点复习中不断积累数学实践经验,才能够有效展开数学思考,掌握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还需要考虑创新性问题,有效拓展作业形式和内容,这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深化学生的理解认知
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受教育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得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尤其是应试教育模式容易造成数学手段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局限在教科书和数学教师身上,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非教学引领者,课堂教学陷入“一言堂”“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实践体验活动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有效的数学思维,难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可以营造形象化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与应用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观察相关数学现象,学习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这种带有指向性的实践体验式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知,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索和探究。
例如,在数轴的学习中,涉及数学知识中有关绝对值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学生深刻体会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以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数轴还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支撑点,从数学逻辑思维上来说,数轴属于数形结合教学,单纯依靠板书和习题很难掌握其中的精髓。因此,借助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数轴这一数学知识点。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引出数轴的三要素,并以温度计为模型,让学生学习体验数轴三种要素的具体作用,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进而能够综合分析相关问题。
(二)作业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作业还停留在清一色的练习题上,缺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串联,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双减”政策,在布置作业时既可以是口头的、操作演练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媒体展示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选择生活中的事物来布置观察性作业、调查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等,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下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或者是制作数学思维导图之类,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素质教育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三线十二角”模型来布置操作型实践作业,尤其是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作业中,可以利用活动木条来解释平面几何的稳定性原理,通过螺丝活动木条展现各种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特殊变化关系;在统计和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布置调查型实践作业,指导学生体验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尤其是借助统计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深刻地领悟函数与生活的联系;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布置实验型实践作业,组织学生通过微机室或者家里的电脑演练图像变化,深刻理解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深刻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内容。
(三)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在颁布“双减”政策时,相关部门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作业模式都提出了相应的限制,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方式和作业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来优化作业内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匹配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才能在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大幅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如按照数学综合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较差、中等、良好和优秀四个层次,对基础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基础性数学知识训练为主,对中等能力的学生以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解题思路为主,对数学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为主。
例如,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强调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数学模型来探讨相关数学概念和方法,借助课后作业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因此,在完成相关章节的教学活动后,数学教师应该避免统一发布课后练习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来实践一元一次方程理论。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移项与合并的习题逻辑难度出发,对数学基础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适当增加基础题的比例,课后作业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对数学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将实际遇到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数字化”,建立方程模型,实际演练数学作业中的解题思路;对数学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中等难度的习题和拓展题为主,倡导少而精的战略,重点培养学生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转化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减负增效”,注重通过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体验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内容,突出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统一施教、分层训练和重点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构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学梅.四个优化: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教育生态回归[J].基础教育参考,2022(2).
[2] 张铃.“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知识文库,2022(5).
[3] 朱路飞,宋文霞.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5).
[4] 于红香.“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质量的探索[J].新智慧,2022(5).
[5] 黄晨雨.“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