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伸手”到“握手”

2023-05-30 04:31贾红李琛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幼小小学教师入学

贾红 李琛琛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两个阶段的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不同。幼儿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幼小衔接,也会组织一些有关认识小学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并认为有效的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但是对如何让幼小之间配合缺乏全面的认识。小学教师大多不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的事情,幼小衔接与小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衔接什么、如何衔接不太了解。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导致双方无法双向奔赴、互通互联、有效衔接。幼儿园教师虽然想和小学教师就幼小衔接展开合作,但缺乏共同认知,很容易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小学教师觉得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工作,自然不会关注幼小衔接的事务,也就导致幼小衔接只能是水中捞月,根本起不了实效。

(二)家长对幼小衔接有热情但缺乏科学的认知

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大都把幼小衔接看成幼小技能方面的衔接,甚至把幼小衔接简单理解为“学习成绩能否跟上趟”,而忽视了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学科成绩,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准备的层面。许多家长经常会忽略孩子的真实需要,只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甚至会给孩子报补习班或者要求幼儿园教授一些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因为认知上的局限,家长们不知道幼小衔接究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出于普遍的育儿焦虑,会积极搜寻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又会误导家长。如有的家长听取其他“过来人”的经验,想尽办法让孩子学习拼音,却未意识到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不仅未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还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

二、基于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政策导向的联合教研

1.完善管理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要共同建立“幼小衔接工作推进小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都要加入小组中。小组要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对文件逐条解读,不强求死记硬背,而是把其中的理念真正在心中重塑。小组要组织幼儿园与小学遵循“让坡度更舒适、让梯度更合理、让速度更适宜”的原则,共同建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与实施路径,制订幼小衔接学期课程计划,分层跟进指导,从而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开展。

2.形成共同认知

通过交流,幼儿园与小学都认识到:幼小衔接的过渡坡度要缓一点,大班“送”一程,一年级“迎”一程,小学与幼儿园的共同教研活动要形成常态,在实践中要加强调查与研究、学习与交流、实践与反思、提高与总结。

为了让共同认知落地,小学与幼儿园要分别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小学要关注一年级新生的发展状况和个体差异,积极探索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教育,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底色。具体做法有: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积极开展“三姿”习惯养成活动,通过评比方式帮助新生習得正确的坐姿、站姿、写字姿势,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保证新生学习内容的连续性,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熟悉感;坚持“零起点”教学,不设书面测试,切实消除家长顾虑,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引领新生掌握小学阶段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

幼儿园则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特别是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更要重视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经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通过“我要上小学了”“再见吧,幼儿园”等主题,采取多路径实施、多维度渗透的方式,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

3.抓住关键问题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但一年级教师集中反映幼儿缺乏这一良好的习惯。幼儿入小学后经常会表现出上课喜欢插话或者自己回答完就不听其他人的发言,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才能注意听等问题,这样势必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状况。为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家园配合等方面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聆听习惯。

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语速要平稳、语言要精练、问题要聚焦,没有意义的问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要求幼儿在他人发言的时候注意聆听。此外,教师还借助小游戏提高幼儿注意聆听的能力,如听方位指令取物、听儿歌来找碴、打电话等。生活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负责来促进其养成认真听规则的习惯。如在晨练中,轮流让幼儿出来喊口令带操,让他们知道只有好好听口令,才能做到协调一致。在家园配合上,教师告诉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认真听、即时回应。

(二)双向奔赴的家园互动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看不到也不认同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做的努力,只通过“道听途说”来了解小学教育是怎样的,在自身倍感焦虑的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对孩子进行机械训练,这对幼儿入学准备无疑百害无一利。

1.积极宣传,减轻入学焦虑

多数的大班家长都存在一定的入学焦虑,特别是大班临近毕业时,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加重。导致这种焦虑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直接互相比较。对此,我们建议家长不要盲目地比较、盲目地焦虑。幼儿园通过开展讲座、观摩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幼儿发展规律的了解,明晰幼儿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如:针对家长关心的话题,开展“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线上调查,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召开幼小衔接主题家长会;定期邀请小学教师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以此减少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过分焦虑,促使家长对孩子入学有更正确的认识,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

2.跟进支持,解决突出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成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发起者、支持者、参与者。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幼儿园和小学提供幼小衔接方面的专业支持。在实践中,我们召开专题线上家长会,通过“双生子”视频的分享,让家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发展的规律性与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让家长把衔接重点转移到入学适应性培养上,让他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性,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去考虑入学适应问题。我们还鼓励家长在假期和孩子一起制定活动清单,引导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承担家务劳动,如摆碗筷、叠衣服、倒垃圾等。家长可以利用晚上散步的时间带孩子到要上的小学去看一看、说一说,减少孩子对小学的陌生感。我们还要求家长改变包办代替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自主整理书包、文具、书柜的习惯等。通过上述措施,家长们改变了观念,更加懂得幼小衔接应该关注的方面。

猜你喜欢
幼小小学教师入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