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
摘 要:高等职业学校如何抓住“双高计划”发展机遇,如何培养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尤为重要。在课程思政理论与方向、实践与应用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立德树人,以身为范”的教师团队建设与“项目驱动,服务地方”建设思路是专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核心动力。为顺应地方产业发展机遇和数字文旅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构建了“从学校到专业的立德树人培养体系”“从专业到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课程到课堂的综合育人课程体系”的旅游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双高计划;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专业课程;产业变革;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108-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在提供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同时,要培养三个“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企业产品升级[1]。旅游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上述三个“服务”的行业合格从业人员的责任,更有引导整个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重要工作任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使命担当,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可行路径与实践应用,并构建起可借鉴、可推广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
一、机遇与优势:课程思政为“双高计划”建设扎牢根基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高计划”评价的重要内容[3]。《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
(一)课程思政理论与方向层面的探索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都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德毅,2017;宗爱东,2017;陆道坤,2018;吴月齐,2018),要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等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工作機制(高锡文,2017;石书臣,2018;赵继伟,2019;王学俭,2020;张莉,2021)。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邱伟光,2017;余江涛,2018;刘清生,2018),高校教师要挖掘学科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田鸿芬,2018),打造高质量、集成化的“思政+”专业课程(马亮,2019)。
(二)课程思政实践与应用层面的探索
与具体应用相关的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类、医学类、经管类、艺术类、法学类等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吕玉龙,2017;匡江红,2018;袁颖,2018;朱强,2019;于歆杰,2019;夏嵩,2020;时显群,2020;张书弟,2021)。
从2018年开始,针对具体课程的建设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安秀梅,2018;刘晓阳,2018;郑奕,2019;夏文红,2019;杨修平,2020;赵富学,2020;杨祥全,2020;张敬源,2021),以及食品安全学、水力学与泵、土木工程概论、配位化合物、侵权责任法、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具体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宁喜斌,2017;初文华,2018;彭亚萍,2019;陈晓姣,2020;包姝妹,2020;张琼,2021)。李如占(2018)提出“课程思政”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但对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没有做出具体阐述。
综上所述,专业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的前沿阵地,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主要在于探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挑战与破局:旅游产业变革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B档)建设为核心,重点打造了智慧旅游和智慧康养两个省级专业群。
2021年,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含培育)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立项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旅游管理”立项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一)双高建设下,旅游专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专业群定位需要与区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相对接[4]。2018年开始,为服务成都“5+5+1”产业体系中会展经济和文旅产业重点领域的转型升级,精准对接成都“16+1”产业生态圈中旅游运动、文化创意、会展经济三大产业生态圈[5],旅游管理专业群坚持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项目促发展,主动对接文旅部门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将专业建设发展融入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围绕产业、行业、企业需求,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推动“三教”改革。“项目驱动,服务地方”的建设思路,是旅游专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指明了方向。
(二)产业变革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建设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的“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扶持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创新重点产业[6]。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7]。同时,旅游者需求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数字文旅融合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经济内循环的新动能。推进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人才保障非常重要[8]。适应数字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多元融合的知识结构、跨界复合的能力结构、系统全面的综合素养,都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三、一体化设计:从专业到课程再到课堂的育人体系构建
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级骨干专业)和“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例,进行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从学校到专业:打造立德树人培养体系
在主动适应成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的过程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秉承学校“成都服务、服务成都”的办学定位,从“产教融合、双创贯通”的办学特色出发,走“四化一引领”(即集团化、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创新创意引领)的改革路径,以培养国际化的文化创意特色旅游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从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推广全流程入手,将“新规范、新业态、新技术”有机融入,构建专业课程群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素养培育体系。以“游客为本,服务以诚”“质量至上,规范操作”“思维创新,文化自信”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为中心,构建起“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思维”“较强的旅游信息化素养”“集体主义观念、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六维度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培养体系。
(二)从专业到课程:打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对标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六维度”立德树人培养体系基础之上,打造了由“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公共选修模块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职业生涯+职业使命+终身学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
该模块包括当今旅游业、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创新创业实务、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等4门课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主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2.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该模块包括旅游大数据分析、中国旅游地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文案策划、旅行社产品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界面设计、旅游网络营销、旅游项目策划等11门课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主要有:“互联网+旅游”创新创業思维,较强的旅游信息化素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3. 专业拓展模块课程
该模块包括酒店服务综合业务、中西方建筑园林史、导游实务、节事策划与管理、急救、工艺制作、商务谈判等7门课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主要有: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4. 公共选修模块课程
该模块包括创新思维拓展、财富文化、文化创意与策划、大数据分析实务等课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主要有: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三)从课程到课堂:打造综合育人课程体系
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思维人才要求和专业特色,主动适应成都“文化+旅游”复合型生活场景打造新趋势,“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对旅游者、目的地、供应商等多方负责”的新时代旅游策划人,“主动而为、敢于担当”的以旅化人的心灵培育者。
课程根据新时代旅游策划人岗位工作流程与具体要求,重构课程内容,从第一堂课的课程引入进行“职业定位”,到旅行社常规产品、主题产品、定制产品设计和综合实训4个能力阶梯型教学项目,通过品牌实践活动和典型教学资源,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构建起“专注专业,德技兼修”的“职业成长”轨迹,最后一堂课总结升华“以旅化人的心灵培育者”的“职业理想”。通过品牌实践活动和典型教学资源,努力将课程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四)从课堂到社会:用心感悟解决现实问题
这里以“主题旅游产品制作(2学时)”课为例,该课选自“项目2 旅行社主题产品设计”,是基于旅行策划岗位工作流程,对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技能竞赛考核要求,以“产品路书和线路行程单制作”为任务内容,以“如何使用新技术工具创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话题,进行课程思政一体化系统设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行社业数十年打磨出来的供应链无法正常维持,这加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旅行社业的急剧变革。针对旅行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消费形态、技术形态和产业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该堂课以问题导向的方式,重点将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路书等新技术应用有机融入课程项目化教学。数字技术与文旅场景相结合设计教学项目,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完成教学实施,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开发体验式旅行产品。
该堂课的思政育人目标为:通过品牌实践活动和典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使用新技术工具,创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并通过团队协作,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知识目标为:掌握产品路书的制作要点和方法;熟悉线路行程单制作的标准及要求。能力目标为:会对旅行社产品各要素资源进行筛选组合,完成产品路书;能使用新技术工具策划、制作旅游线路产品,并制作完整的线路行程单。
四、展望与思考: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双高计划”建设要实现人才培养“增值赋能”,应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9],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10],立德树人也是“双高计划”背景下“三教”改革的根本所在[11-12]。然而,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泛化,将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生硬融入[13],导致课程思政走向形式化的误区。教师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教育能力[14],围绕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15],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机制。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构建了以“六维度立德树人”培养体系为引领,“职业生涯+职业使命+终身学习”为主线分模块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选取、课堂教学实施、课外实训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生动融入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接下来,旅游管理专业将深入探究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进一步打造完善有温度有力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2-03-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wm=9207_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2019-04-01)[2022-03-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03-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徐春红.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思路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31-35.
[5] 宋妍妍,杨彩华. 成都攻坚5+5+1重点产业领域[N]. 成都日报,2018-07-11(04).
[6]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N]. 四川日報,2019-04-30(01).
[7] 邹祖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N]. 中国环境报,2021-10-22(01).
[8] 蔡尚伟,丁锦箫. 产业融合视阈下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对成都的考察[J]. 广西社会科学,2021(01):118-123.
[9] 杨文杰,李延平. 价值追求、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双高计划”背景下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审思[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77-85.
[10] 朱善元,李巨银,杨海峰,等. 以国家“双高计划”引领高职院校“提质赋能”的路径与举措[J]. 江苏高教,2020(12):144-147.
[11] 秦华伟,陈光.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12] 尹颜丽,曹茂庆.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21(22):76-81.
[13] 陈磊,沈扬,黄波.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51-53.
[14] 王春燕. 胜任“双高”建设的教师队伍能力图谱与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84-89.
[15] 陆道坤. 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6-22.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