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例探索

2023-05-30 21:41王槐珂
新教育·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王槐珂

【摘要】新课标与部编教材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构与实施名著导读课、专题探究课、阅读分享课等课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推进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课例探索

整本书阅读是从大语文学习观出发,聚焦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激发阅读兴趣、丰富思想感情、涵养高洁志趣、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力为目的,相对于单篇短章课文而言的长篇或多章组合而成的大容量的通读全书的个性阅读、专业阅读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第三层级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出,其“教学提示”中说明:“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这当中指明“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同时又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即“学生自主阅读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用一定课内学时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如果放任学生自由阅读,可能会出现无序、无策、无效等现象,最终导致学生浅阅读、假阅读、乱阅读,甚至是不阅读的现象出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适时引导应双边共进,即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包括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过程的实施、阅读专题的研讨及阅读成果的展示等环节。由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深耕者、领读者、导读者、助读者、促读者等角色。只有在教师有序的指引与帮助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明确的方向。

一、名著导读课

名著导读课是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为依托,从阅读方法、阅读内容、探究专题等方面指导、引领学生顺利推进整本书阅读、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课型。阅读导读课的意义在于助力推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包括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跟踪阅读进度、落实阅读重点、研讨阅读专题等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说导读课,不仅预设读书计划,还解决了用什么方法读、重点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因此导读课引领整本书阅读的方向,让阅读有目标、有序列、有方法、有重点,而不是盲目阅读、混乱阅读或浅层阅读。

部编教材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必读丛书,相应设置了十二个“名著导读”的内容,始终以“阅读方法指导”贯穿。按编者意圖,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为打开整本书阅读的钥匙,是撬动整本书阅读的支点和杠杆。导读课,应重点关注教材对名著阅读的学习要求,即阅读方法的指导。温儒敏先生曾指出,部编教材“名著导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一书一法”,每本名著的阅读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譬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探讨“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西游记》学习“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分别要求学习“圈点批注”“快速阅读”;八年级下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习“摘抄”和“做笔记”等。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十二部“名著导读”中要求掌握的阅读方法形成有关联性、层进性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序列。名著导读课应将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某一部名著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某一种阅读方法,真正落实温儒敏先生所强调的“一书一法”。

阅读方法的关键不是“知”,而是“行”,即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某一种阅读方法,直至熟能生巧。因此导读课不能以讲授阅读方法知识为主,而要注重创设阅读情境,设计驱动性阅读任务,让学生运用某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如名著导读课《有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可请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133~134页“读书方法指导”的内容,圈点勾画关键句,并回答:1.什么是精读?什么是跳读?2.为什么要“精读”和“跳读”结合?3.请用精读的方法阅读名著《西游记》第四至第七回的“大闹天宫”情节,说一说孙悟空性格的优点或缺点。可采用表达模式:我喜欢(不喜欢)孙悟空的_______(性格),因为他_______(结合情节)。4.请跳读第十四回及第二十七回的“三打白骨精”情节,比较唐僧两次气(赶)走孙悟空的情节。5.合作探究: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孙悟空是如何逐渐成长起来的?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以上的导读课立足学生的阅读实践,紧扣文本,抓住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内容,以“品析孙悟空独具个性的形象”为突破口,把“精读”与“跳读”的指导融入学生的阅读、品味、赏析、探究、分享、交流等阅读活动中,真正发挥以“导”促“读”的作用,落实了“一书一法”。

又如《<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导读课,也可以阅读方法指导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关注“小引(序)”,运用“默读与批注”的方法阅读名著。以主问题“找出鲁迅童年生活中的甜和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默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琐记》等系列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文章。默读要做到“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为激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设置默读自测评价卡,如4分钟读完2000字,可得5颗星;读完1500字可得4颗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勾画有关“甜”和“苦”的回忆,并进行批注,可概括事件,可赏析品味,写出“甜”或“苦”的原因。然后再围绕“鲁迅童年生活中的甜和苦”聊聊鲁迅小时候,感受少年情怀。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小鲁迅”,如“我叫鲁迅,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拔草、折花、摘果子……”再对照自己的童年,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阅读,可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以上导读课将阅读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有趣的阅读与分享交流之中,角色代入感很强,容易引发学生的共情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导读课不可面面俱到,而应以阅读方法为抓手,以主问题统领全篇,突出阅读的核心内容,以点带面,注重“一书一法”“一课一得”,在阅读活动中学方法、练技能、养习惯、提能力。

二、专题探究课

专题探究课是围绕特定的阅读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思辨性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专题探究课挖掘名著核心价值的论题,追求阅读中的移情与共鸣,通过阅读与对比、推断与质疑、讨论与探究等方式,梳理觀点与事实,表明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与善恶,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让阅读真实发生,且强调阅读中保持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浅层阅读走向深层阅读的过程,可促进学生专业阅读、个性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根据阅读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开展研讨。”这里提出的“就话题展开研讨”对应的是专题探究课。何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核心阅读话题?部编教材十二部“名著导读”设置了相应的探究专题。如七年级下册的《海底两万里》,专题一:写航海日记;专题二:介绍尼摩船长;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教师可依托教材选定专题,或对教材专题进行改编或拓展。如根据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可拓展为两个学习任务:1.根据书中的描写绘制一份简易图,标明其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也可以制作模型。2.分析科幻的“诺第留斯号”与现代潜水艇的异同,包括制造原理、内部结构、功能、动力等,撰写一篇跨学科学习的对比报告。也可另外设置其他专题,如“品评人物:尼摩船长是反抗压迫的英雄,还是冷酷无情的恶魔?你是怎么认为的?”可在班上开展一场辩论赛。

专题探究课往往围绕一个主问题逐层深入挖掘,不仅需要在文本里多走几个来回,而且需要走出书本,进行跨学科探索。在其过程之中教师要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学习资源等,如让学生绘制潜水艇前,可给学生提供“当代潜水艇的科普知识”学习资料;又如辩论会准备阶段,可给学生提供辩论会资源包,包括《辩论赛的流程及规则》《辩论赛评价表》、辩论赛视频等。

适时提供学习资源、评价量表,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有章可循、有例可引,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体现了新课标背景下提倡的“教—学—评”一致性。

而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课,一般可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其一,设定整本书任务群目标;其二,围绕专题设计驱动性任务;其三,以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其四,以评价检测任务完成度。

以九年级上册《水浒传》的专题探究课为例,可设定整本书任务群的目标为:“运用思辨性阅读方法,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官逼民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围绕“官逼民反”这一核心专题,可设计两个驱动性任务:

【任务一】串联故事情节。关联前因后果: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反抗事件,这些反抗事件是如何体现“官逼民反”这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问题,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自主选择一项或多项完成。

【任务二】纵深探究根源。拓展延伸主题:聊完了“官”,再来聊“民”,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自主选择一项或多项完成。小组长依据发言人所选任务层级的对应赋分计分。

以上的专题探究课,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问题,设置两个驱动性任务,再分层级设计小问题,透过现象层层深入挖掘本质,且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倡导自主选题,合作学习,并以赋分的形式进行小组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课前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包,如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或鲁达“拳打镇关西”、杨志“杀泼皮牛二”等影视小视频,通过观影让学生对文本剧情有更形象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打破阅读障碍。而对人物情节越是熟悉,专题讨论就会越热烈,思考就越有深度。同时,教师还可提供“金圣叹点评水浒人物”等学习资料或阅读汇报评价量表等,学习资源包越丰富则越有利于专题的深度探讨,而评价量表可帮助学生检测阅读任务的达成度,促进自主阅读,高效阅读。

三、阅读分享课

阅读分享课是以学生阅读活动为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心得、展示阅读成果的课型。阅读分享课,是阅读导读课和专题探究课的补充和延伸,与导读课与探究课相辅相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据此,阅读分享课应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进整本书阅读为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阅读分享课由浅入深可分为几个层次:1.分享摘抄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为分析评价主人保尔·柯察金,可以摘抄描写他言谈、举止、心理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2.分享批注、内容摘要、思维导图、读后感等。可对书中打动人心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或富有哲理的话等内容写心得、谈感想、提观点、做评价等。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段,读后可进一步做批注,抒写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3.分享专题小论文、改编故事等。在初中生课外阅读中,撰写专题小论文、改编故事等是更高层次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以《骆驼祥子》阅读分享课为例,可引领学生围绕着祥子“奋斗与堕落”的主题,探究祥子的悲剧原因,并撰写1000字左右的专题小论文进行阅读汇报。

建立阅读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阅读分享课可谓多姿多彩,它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情感的传递,是精神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才情的释放,可将浅层阅读推向深度阅读。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曾说过:“众多经典如同千万条河流,终将引我们去看到大海的风景。”以上建构与实施的名著导读课、专题探究课和阅读分享课,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犹如渡轮引领我们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遇见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刘颖异.名著导读课重在“导”[J].语文建设,2022(04) .

[3]赵德琳.科幻小说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以导读《海底两万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110041)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把握好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
谈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亮点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