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忆
导读: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小学生智力和人格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聋生来说,培养审美能力更艰难。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希望对一些教育者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审美能力在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选择小组合作、互联网技术辅助、活动表演、实地参观等多种方法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让每一个聋生都能明白自己的教育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完美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聋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只是讲述美术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这样容易把小学生的思维和美术感知禁锢在一定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丰富的内容引入小学美术课堂,让学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对美术学习进行拓展,激发美术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是聋生认识世界的一个载体。只有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聋生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当前的聋校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聋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直接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在下面观看。这种教育方式非常枯燥,不仅考验学生的耐心,更考验教师的耐心。
根据当前研究表明,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微课辅助、活动表演、实地参观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艺术水平。小学阶段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一些认知还没有成形,非常容易改变,教师只需稍加引导,确保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对聋生来说是最佳方法。无论小组合作还是活动表演,只要紧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极大地减轻教学负担。此外,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自身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在聋校也是如此。要想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原则,让学生沉浸其中,打造高效率美术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一些抽象的美术作品可能无法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对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感同身受,学习知识自然而然更容易。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聋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小组合作,互帮互助
学生总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在众多阅读书目中,绘本借助优美且色彩鲜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情节获得学生的喜爱。相比于枯燥的阅读书目,绘本的加入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快乐。教师将一个个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极具直观性。根据研究数据表明,自从绘本加入聋校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对生活基本常识有了了解。所以,将绘本引入聋校五大领域活动十分有必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聋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对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可能理解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展以小组合作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而是灵魂和思想的碰撞。尽管聋生不能自由交流,但可以使用手语,他们之间总会有特定的语言。小组合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聋生性格较为内向,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交流,这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严重的可能会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前,一定要保证学生是乐于接受的,不可以强迫学生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让他们互相帮助。具体而言,在一个班级中,聋生的人数很多,而教师只有一个。教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这对小组合作体现了极大的优势。在一个小组中,应有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也应有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让活泼开朗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一起学习,保证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在小组中,既要有一些审美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要有一些审美能力稍弱的学生,两者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美术课本中,我们会学习第八课《星空的联想》,我们就可以搜寻与这节课有关的绘本,如《星空下的等待》供学生阅读。这节课需要交流,需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首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多。人数太多可能造成交流不到位、教学效果低下等现象,大概四到七人为一组最合适。其次,分组时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再次,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可以不停巡视,遇到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相较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找到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后,在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先展示几幅星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一下哪一幅的星空图最美。当学生交流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一些问题,如“在你心目中,星空是什么样的?”等,让学生自主描述。对一些乐于交流的学生,可以让其多说一点;对不乐于交流的学生,可以让其说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树立自信心。
(二)互联网辅助,激发学习兴趣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尤其对聋校来说,有了互联网的帮助,教师的教学负担得到了极大减轻。基于此,微课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集文字、动画、字幕于一体,以丰富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年龄特性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这时,微课便能及时地将学生拉回课堂,让学生重新跟着教师一起学习。首先,微课时间不需要太长,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时间太长,微课内容就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可能感到很枯燥,嚴重的可能丧失对美术的探究兴趣。其次,微课内容一定要简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教师需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以此拉近美术创作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三年级美术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第一课《魔幻的颜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这一节课讲述中非常困难,尤其对颜色不好描述,也不容易展示。这时,可以从网络上搜寻有关内容制作成一个微课小视频,也可以自己直接搜索现成视频,为学生播放。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符合课本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播放视频之后,可以随意提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青草是什么颜色的?”“我们的黑板又是什么颜色的?”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动动手,制作绘本
美术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生亲自绘画,对色彩和图案具有技巧性的思维。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光有绘画技巧还远远不够。每一个作品都应有自己的特点,富有情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既需要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剖析自己的作品,从而找出需要提升的能力要点,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探索世界中,通过亲自动手获得真实感受,对事物进行欣赏和改编,最大限度发挥内在审美潜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尤其对聋生而言,只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肯定是十分单调的,所以一定要动动手、动动脑,才能深刻体会美术的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手工,教师不必要求做得多好看、多漂亮,只要学生喜欢做、努力做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使学生在灵感的驱使下进行自主创作,从而为强化审美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来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亲自动手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动手能力的提升。
手工制作课程相较于理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多样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手工制作课程的优势,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制作任务,明确制作目标,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积极性。此外,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装置艺术创造能力,需要为其提供充满装置艺术的氛围。通过设置装置艺术角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他人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学习,还可以提高被展示学生的自信心。在艺术角的设立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装置,提高实践能力,让装置艺术角在美术课堂中发挥氛围创造功能,促进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三年级美术课文中,我们会学习第十课《美丽的花》,教师可以开展一节绘本实践课,将制作完成的花做成绘本,还可以写一些有关的标注,放在艺术角展示。在学生观看完微课小视频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制作花朵,可以仿照视频中展示的花进行制作,也可以自主设计。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安全,如强调美工刀要谨慎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用易拉罐做的小车饰品、用废纸做的花朵装饰、用矿泉水瓶做的椅子及用纸板制作的小房子等。在视频课件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美术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动手实践欲望和创造能力。结合本章美术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造,提高活动实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
(四)实地参观,家校合作
学校负责的是教学,给学生教知识、解疑惑;家长负责的是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给学生提供吃喝,保障学生的生活。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在当地有很多著名美术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这里不仅有风格迥异的画作,还有一些遒劲有力的书法、肃然逼真的雕塑,这些作品能启迪学生体会艺术创作中色彩、线条、图案的差异……在唤起学生审美体验的同时,塑造学生严谨细腻的心灵。家长与学生悉心欣赏展品,共享艺术时刻。学生认真聆听讲解员对作品的艺术鉴赏,真切感悟生活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当然,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一定要取得家长的同意,所以我们开展家校合作式的实地参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氛围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影响。家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氛围,还能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庭和学校要强强联手,共同促进聋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美术审美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招募几位志愿者,为聋生讲述每一幅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三年级美术课本中,我们联合家长参观美术馆。为了防止现场秩序混乱,教师可以将家长和学生进行分组,三个家庭分为一组,保证现场秩序的良好。一进美术馆,学生便被眼前的精美作品吸引了,在每一幅作品前时而驻足观看,时而用手语互相交流,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众多瓷器、雕刻画、雕刻工具、绘画作品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虽然有些作品学生看不懂,但从眼神和神态中足以看出他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参观过程中,家长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乐于助人,有的家长有事情不能前来,就主动帮忙照顾学生,同时纷纷拿出相机给学生留下难忘的一刻。开展此次参观活动后,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家长都很赞同这样的活动,希望学校今后多开展类似活动,为聋生的全方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总之,无论小组合作、互联网辅助还是实地参观,都是为了帮助聋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打造高效美术课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