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因此也对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关键词】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财政拨款获得;二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及相关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由于公益二类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所以院校中的大部分资产都用在教学中,而用在行政管理以及师生生活方面的资产较少。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如果管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导致资产的不合理分配以及资产流失等问题,所以,为提升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通常情况下,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财务部门,而另一个则是资产归口部门。这两个部门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并严格按照资产管理标准开展工作。由于两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配合需要数据信息上的交流以及对接,因此很有可能在信息数据的交流对接工作中出现偏差[1]。而当前很多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所以在信息数据交流对接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院校中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继续进行。与此同时,由于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标准的工作流程,导致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各个工作部门也没有做好交接工作,最终形成资产管理不按流程手续开展工作的问题,导致院校资产流失严重。因此,如果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可能导致院校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资金浪费严重,并且对资产的利用效率也不高,并进一步引发相关其他问题。
(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现阶段,大部分的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将资产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科研活动以及教育工作层面上,且院校领导也没有给予资产管理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目光短浅、工作不认真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对院校资产的采购不合理,导致资金浪费严重。除此之外,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在招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时,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易出现工作失误。并且,由于院校中的教学设备需要开展定期的维护工作,如果维护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那么在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时候,可能会对设备本身造成损伤,从而增加设备维护成本。
(三)无形资产管理重视度不足
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十分重要,但是很多院校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有的院校并不认为无形资产是院校资产的一部分。实际上,院校中的教学设备、教学图书以及教学仪器等资源都是院校的无形资产,与此同时,无形资产还包括学校获得的专利技术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2]。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将无形资产纳入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中,即使有院校对无形资产给予了一定关注,但也没有将专利技术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纳入到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而是将这些科研成果纳入到课题中。由于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所疏忽,导致部分院校资产流失严重,为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预算管理不严谨
现阶段,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买时,大部分情况都是通过政府进行采购,因此采购的流程比较严谨,并且也较为规范,但是预算管理工作却存在形式主义。各个二级学院都采用了独立的预算方法,因此全院不具备统一的预算标准以及規定,从而导致院校中出现资产重复、购买使用率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浪费。比如,路桥专业和工经专业需要利用的教学设备基本相同,但是院校却选择了独立购买。如果院校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对资产管理进行合理预算,也没有切实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将会为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巨大问题。此外,在固定资产的统计工作中,也出现了二级学院办公设备闲置的情况,不仅无人管理,甚至有些办公设备都无人知晓,这样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院校的资金浪费,不利于院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合理完善管理制度
公益二类高职院校应对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完善,明确相应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如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针对发生的问题明确部门责任,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等问题。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至少拥有一名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并明确相应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也要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为实现高质量的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公益二类高职院校领导也要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知度,明确资产管理工作对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工作检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减少资产流失,提升资产的可利用率。
(二)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资产管理人员在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中充当重要角色,因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院校在选择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时,一定要制定明确标准,从根本上确保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然后再通过定期的培训以及交流大会,对入职员工的综合能力予以提升[3]。除此之外,院校招收的资产管理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工作失误等问题。当然,公益二类高职院校也应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工作马虎、粗心、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更好地完善院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升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为院校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科学划分高职院校资产
公益二类高职院校中的资产各种各样,种类十分复杂,因此想要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科学地对高职院校中的资产进行合理划分。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根据院校资产的属性以及用途等标准来对资产种类进行划分。比如,非盈利性资产、效益性资产以及潜力资产等,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将无形资产进行分类,更好地避免高职院校出现忽视无形资产管理等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针对资产划分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并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合理完善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深入了解一些潜力资产是怎样发挥效益,是怎样将非效益性资产转变为效益性资产等。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资产管理方案,确保高职院校资产能够在正常利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落实成本管理
在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中,引入成本管理可以更好地明确投资效益,实现科学的预算管理。如果成本管理在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得以实施,那么院校就将会引入社会资本,引入的社会资本方会考虑到经济利益,所以对院校的资产进行合理利用与管理十分重要。在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引入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在预算管理工作着手[4]。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明确资产的使用方向;通过在预算管理中增加经营性资产的投入量,采取混合性资产的补偿措施,从而提升资产利用的回报率。比如,在建立综合实训中心的时候,可以将院校原本的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由各个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资产申请,从而做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减少资产浪费的情况下,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除此之外,在提升综合实训中心的软实力时,可以在院校自身资产所有权的基础上行使让渡使用权,同时也可以承接一些外部活动,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减少院校资产的闲置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院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完善院校的预算管理工作。
(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在以往的公益二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由于缺少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无法对资产的使用者以及管理者进行实时监督,因此,也无法获取准确的资产管理信息。对于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定期开展资产复查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应数据信息,确保资产管理工作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将院校的资产进行公示,在实施自我监督的前提下,实现人人监督。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资产管理评价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义务,避免资产出现貶值的情况。现阶段,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政策以及执行措施,因此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方法进行优化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院校的长久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综上,公益二类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明确工作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合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科学划分资产、落实成本管理以及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等方法,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有效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为高职院校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琪.高职院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1):23-25
[2]申倩.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1(20):142-143
[3]魏鹏.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9):116-119+124
[4]于文彦.刍议公益二类公园的资金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136-138
[5]王莉娜,张蒙.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完善创新发展的措施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9,(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