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

2023-05-30 15:15吴勋任思怡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吴勋 任思怡

摘    要:新文科建设是当前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典型高校新文科建设的现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制定新文科建设举措,即掌握新文科建设基调,明晰新文科建设方向布局,构建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文科专业体系;以价值观念的培养为指导,建立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新型智库,把握人文社科类学科特色优势,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融合,探索理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文科教育;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5-0048-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使命担当与落脚点。教育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并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2035年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加强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基础学科建设、突破壁垒,调整更新现有学科专业体系,瞄准科技前沿和重要应用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教育部先后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系列文件中提及新文科相关的思想和指明建设举措。2020年9月,《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审核通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新契机。人文教育在培养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并使之成为民族文化自觉。加强综合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新生力量、建设教育强国、促进人文融合等,都离不开新文科的建设。

新文科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围绕新文科建设实施障碍、新文科建设时代需求与发展方向,以及新文科建设重点内容三方面展开。一是新文科建设实施障碍研究。新文科建设的关隘是文理科、文科各专业之间的屏障或界限,无益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1]。新文科建设下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认知与操作错误、多元之难、知行不一等弊病;国内通识教育整体呈现“通”之不畅、“识”之不足的状态[2]。二是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与方向。新文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导向,明确实践方向[3]。新文科应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重点放在新方向、新形式、新教程、新理论的摸索与实施上[4]。三是新文科建设重点内容。“观念和行为的协力开展”是“新文科教育”发展的实施途径[5]。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应在学术研究层面着重技术性、跨学科性及实用性;在社会层面应满足国家、社会需要;在管理层面应构建跨学科平台,提携优势学科,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等[6]。

一、国内高校新文科建设现状分析

(一)契合新文科建设的培养方案

传统文科注重专业培养,专业划分鲜明,学科建设工作清晰,但是人才培育难以得到联通,极易构成专业壁垒,不同专业间差距较大,专业间沟通交流较少,限制人才的全面发展。新文科建设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新文科知识地基。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争相涌现,学院式教育模式陆续在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实施。这些创新性的尝试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培养模式创新的积极探索

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中,12所代表性高校率先开展教学创新、课程创新、培养方式改革。在原有标准化设置上进行改革,运用先进技术,在诸多领域建设复合型课程体系,现阶段已经在“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置创新”及“特定领域的培养模式改革”三大方向形成可推广试点经验和模式改革(表1)。

12所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我国發展远景目标及高等教育目标,贯彻我国新文科建设工作大会精神和新文科宣言,着眼人才培养,推进师资建设,与院校特色及行业需求形成合力,实现示范性领跑,推进新文科建设进程。其中,清华大学在创新学科方向、重点基地建设、影响力提升计划及软科学研究计划等领域已开展数百个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南开大学贯彻“四个四”改革思路,有效消除中国传统文科人才培育模式僵化和现行学科简易“拼盘”的诟病,积极作用已初见成效。山东师范大学致力于新文科建设,学科交叉融汇、创意连接产业,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探索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着力转换新旧动能。

二、西安石油大学新文科建设基础

(一)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安石油大学的兴办历程始于1951年创建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8年,升级为本科院校并改称为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停办改厂。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归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改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入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其推进能源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需求十分强烈,这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双碳战略”必然推动能源变革,这对学校着眼能源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发展、布局新发展方向、服务能源经济发展主战场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二)学校新文科建设的工作积累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据教育部有关要求,进行探究和完善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等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为满足石油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开展了“石油工程+经济与贸易+外语”“俄语+石油工程”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识教育专业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类、外语类、军事体育类、计算机基础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素质类、心理健康类等多种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学校以“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程为基础,通过“春之声”演讲大赛、“秋之韵”诗词朗读大赛等形式,开展了对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

三、西安石油大学新文科建设举措

(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文科建设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先行。全方位地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管理工作,坚持文化育人、道德育人的方针。同时紧抓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师德为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引导教师自身立德、以德施教,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师德教风。要满足石油化工产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必须从专业结构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善,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招生、培养、就业联合贯通,动态调整专业,协调办学,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质量评价和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推动学科的分级发展,让各学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建设自己的优势专业,从而提升人才素质。

(二)以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新文科建设布局方向

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需求,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与文化繁荣发展需求,找准目标定位,持续优化文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構建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文科专业体系。坚持突出优势学科,加强特色学科,支持新兴学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化顶层设计,深化以优势学科为中心的“油气+”学科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文+工/理”等专业交叉,尤其重点强化石油、化工、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家级与省级一流专业与文科专业的深入融合。鼓励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硕士生免试攻读博士,形成联合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素质的人才培育推动学科专业健康发展。加大专业优化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院(系)共建专业,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建立健全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招生规模等方面给予支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流融合,紧密围绕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大物联网、大数据、碳中和、应急管理、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各院(系)创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实验班、教改班、订单班,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校企和跨校联合人才等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多元化改革。

(三)以价值塑造引领新文科课程建设体系构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深入领会和贯彻全国和省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传承铁人精神。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领专业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实施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突出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丰富高质量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教学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实施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以及以过程性考核、能力素质考核等考核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革命,促进课堂教学由教师“教”为主向学生“学”为主转变,进一步加强过程性及能力素质考核在促进学生培养目标达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研究教学的基本模式,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以人文社科类学科特色优势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着力开展能源经济管理等交叉学科(方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智库和科技库的作用,更加积极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承担各级政府和油气行业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决策咨询、智力支持、深度协作等方式,推动以“能源”为特征的新型智库建设。建立与产业和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创新协作和成果转化机制。

文章通过梳理新文科理论研究文献,基于国内典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进展的调查分析,归纳新文科建设中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特点。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新文科建设的工作经验,明确学校新文科建设基础,以此制定学校新文科建设举措,奠定新文科建设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新文科建设布局方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价值塑造引领新文科课程建设体系构建,提高课堂质量。以人文社科类学科特色优势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努力构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探索理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6):52.

[2]  李凤亮,陈泳桦.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70.

[3]  黄铭,何宛怿.在新文科建设中强化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21(7):56.

[4]  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

[5]  吕林海.中国大学“新文科教育”建设:价值蕴意、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1(5):49.

[6]  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2):75.

编辑 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