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摘 要: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技工院校内涵建设、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分析校企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困境,探究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为培养适应酒店、餐饮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共富”,服务区域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贡献。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专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应主动融入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共同富裕不仅代表了人们在财产积累方面的共同富裕,更代表人们从“内在素质”到“外在技能”全方位的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技工教育要实行“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职业教育中的三产专业——酒店管理,如何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快速适应社会,适应酒店、餐饮企业,是实现“技能共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探究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以期为培养适应酒店、餐饮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实现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服务地区产业经济作出贡献。
一、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酒店、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内外资品牌酒店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肩齐飞。但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快适应市场的变化。一边是酒店急需专业人才,一边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出现了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产教融合成为解决上述結构性矛盾的主要途径。企业有资源,学校有人才,企业应利用既有资源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出的这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专业领域人才,必然成为行家里手,带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专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入“品牌时期”和成熟时期。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与产业的融合。产教融合,共生共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跨越。如何让酒店管理专业走向成熟,向高品质迈进,其专业科目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需要和企业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因此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路径,技工院校与企业采用共建方式进行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与困境
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多样化,主要有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建专业,如冠名班、订单班等。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同时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用工荒、用工难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酒店行业纷纷寻求与职业院校合作。然而,目前的合作模式与理想的产教融合仍有较大的差距,酒店行业用工诉求与人才培养诉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散点式合作难以形成长效的运作机制,缺乏通盘、系统考量,校企双方单向行动、被动合作。双方的合作就事论事,缺乏必要的融合、协调机制,这样的合作往往是短期性的。
二是校企双方角色需重新定位。企业人员要从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培训师、企业导师,同样技工院校教师要变为企业咨询师。很多时候,教师的实践锻炼形式大于内容,很难达到“双师型”标准。企业使用实习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校企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制度,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究
(一)对标职业岗位标准,调整课程内容,促进一体化课改
根据产业需求,从工作体系构建出发,校企合作建立“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模式。根据酒店行业岗位工作任务,罗列学生进入职场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素养、能力。
专业课程建设要以工学一体化课改为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培养为目标。对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变学科体系为工作体系,推行专业和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场地与工作环境岗位对接。这种校企融合能有效将静态的、平面的学校教育和动态的、立体的企业实训进行有机结合。
(二)引入品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提升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升级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技工院校在教学中同国际知名、国内领军企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通过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过程共通的产教融合共育模式促进教学实践,引导专业建设。酒店类专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设施设备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新较快。通过与企业共建学习工作站及引入酒店企业特色和元素等,如引入万豪、洲际、雅高等著名酒店品牌,引入虚拟经营、虚拟仿真、数字沙盘等学习模式,引入智慧客房、智慧酒店等体验中心,引企入教,共同为学生提供赛事活动、学习项目,通过职业经理人素养培养、行业专家讲座、职业规划精英赛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无缝衔接创造条件。
(三)对接各类技能竞赛,增强技能自信,谋求专业发展
技工院校要以技能竞赛为平台,通过岗位模拟对接酒店真实岗位,创新“项目化融合、全员化参与、集成化运行”的“岗课赛”协同育人体系。将竞赛和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相对接,将世界技能大赛、各类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内容融入应用实践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培养,从不同角度增强学生职业技能自信,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赛学并进”。在竞赛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专业的提升和发展。
(四)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企业文化,培育技能工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技工院校的专业发展应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按市场需求育人。以课程思政为主旨,选择酒店餐饮产业中具有典型性的企业,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要将自然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真实感受酒店人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在长期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遵循职业规范,按照职业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五)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共富”
企业新型学徒制,即采取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的“工学一体、企校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校企融合为平台,以技工院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制定配套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实训设备、师资力量、成果评估等规范的措施协议和运行机制。通过实施新型学徒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并将能力、方法、成果应用于企业,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培养酒店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并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技能共富”目标。
(六)共建“产业学院”,构筑产教融合大平台,发挥行业、企业引领作用
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酒店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应以产业为基础,同时和各大酒店企业、行业佼佼者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发挥其统筹作用,激发活力,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涵盖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学院,使教育和产业达到同频共振,实现信息、人才、资源的共享,实现校行企多主体育人,为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找到新的平台和载体。
(七)优质资源合作共享,服务区域经济,实现校企共赢
通过产教融合,对标酒店专业行业人才需求、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技工院校与企业进行专业联动建设,按市场需求育人,打造优质品牌专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充实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师到企业实践,既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学能力,又学习了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技工院校进入了“招生到教学再到就业”的良性循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企校合作,也获得了益处,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就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解决了劳动力来源问题。学校优质师资培训和智慧技术支持可向企业输出,而合作中企业同步输出了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增加了无形资产和增强了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步挖掘了企业客户群体和潜在的合作伙伴。通过产教融合,达到“校企共赢”,实现了双方优质资源合作共享,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小结
产教融合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校企融合,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更快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靳润奇,陈鸿雁,赵立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
[2]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1).
[3]裴孝清.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3).
[4]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
[5]王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与发展途径[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