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幼小衔接教学是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幼兒走向小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幼儿教师需要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引入幼小衔接的训练内容。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对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展开探究,结合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活动的区别,从幼儿常规习惯养成、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和幼儿学习能力提升五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确保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即将踏入小学生活的这个阶段会给大班幼儿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幼儿出现焦虑等不良情况。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了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展开了这方面的探究,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这种探究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给幼儿即将踏入小学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重视幼儿衔接的策略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为幼儿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活动的区别
站在教学本质的角度,幼儿园教学与小学阶段教育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环境及教学课程上存在区别。正常情况下,幼儿园教学活动关注的焦点是活动的形象性和童趣性,在教学内容上也是偏向于趣味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内容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更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更趋向于知识学习。在教学环境上两者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小学教学环境更加严肃,不像幼儿教学环境那么轻松、欢快。从课程角度来看,两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幼儿阶段的课程相较于小学阶段要少很多,而且课程时长也比较短,在知识传授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幼儿在刚开始上小学时,并不能习惯小学这种“严肃”性,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另外,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幼儿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寓教于乐的特点,在知识传授方式上也是以一些比较轻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而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则变得更加“严肃”,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也不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虽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小学在教学方面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总的教学要求要比幼儿教学更加严格。
第二,在学习行为和情感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在幼儿阶段,如果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示口渴想要喝水,教师会认真考虑和满足幼儿的需求,主要是以幼儿需求为主的教学管理。但在幼儿进入小学生活时,原先那种轻松的教学管理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严格的管理。在这时候,很多幼儿因为自身的要求无法再像幼儿阶段时被满足,而心理上会出现落差,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不适应的状态。另外,在课堂学习上,小学要求学生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不能随意交谈,在课堂上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需要先举手征询教师意见,待教师同意之后才能在课堂上表达,并且作业完成要求也变得更高。这些都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日常规范,而幼儿园在这方面并没有硬性规定。从情感的角度来观察,幼儿在升入小学后,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再像幼儿园那样照顾学生,这使很多幼儿在刚踏入小学学习生活时无法适应这种转变,不愿进入小学生活与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情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在结束自己幼儿学习生活刚踏入小学生活时,经常会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出现一些心理上的落差,这对幼儿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严重时会影响幼儿后期学习。因此,关注这两者区别,在大班教育活动中重视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一)重视幼儿的常规习惯,确保小学学习的顺利开展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来说,在即将结束自身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时,做好幼小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改变原先那种“宠惯式”教学模式,从其常规习惯入手,帮助他们养成小学阶段需要具备的一些行为习惯,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以课堂上学习习惯为例,要矫正幼儿原先在幼儿园那种随意的状态,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坐姿、写字以及书写的姿势等。幼儿园教师应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专门开展相应的书写训练活动,通过定期训练来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习惯。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时应及时帮助其改正。同时要求幼儿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和汉字,比如学生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简单的汉字。幼儿写字的速度可以适当地放宽,但一定要保证姿势正确与规范。教师还可以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坐姿、书写姿势的训练活动,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姿势。
另外,在习惯培养上,教师要根据小学日常规范要求对幼儿进行注意力的训练,比如要求幼儿专心倾听,在要发表自己看法时要先举手等。为了激发幼儿在这方面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应制定切实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在这期间,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物质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是应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探索,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在大班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也需要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在遇到问题时,幼儿要学会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比如,要求学生独立整理自己的书包,有序管理自己的物品,并且按照具体要求准时入睡等。通过学习小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自律,培养幼儿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在此期间,心理暗示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暗示,描绘一些进入小学后的情景,给幼儿提前打好“预防针”,避免后期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生活中产生“落差”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幼儿在这方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上小学的意义,让幼儿对小学产生期待。为了深化幼儿对这方面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比如开展“小学生活一日游”等活动,抽出一定时间带领幼儿去参观最近的小学,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这样有利于实现幼小之间的成功过渡,避免后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小学生活搬入到幼儿教育活动,模拟相应的小学上学场景,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深化幼儿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引导幼儿主动养成各种生活习惯,为自己即将步入小学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做好小学沟通交流
良好社交能力也是幼儿走入小学生活的一项必备能力,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应联系多方主体,如幼儿家长、社会教育部门等共同努力对幼儿进行教育,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为幼儿后期小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
第一,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程度。在这之中,教师应该在定期的家长会中向家长传达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消除家长过于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陈旧思想。教师也要积极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针对不同特征的家庭进行差异性的指导,优化幼儿的成长空间。
第二,幼儿园还应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综合家庭、小学、社区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对幼儿社交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可以跟小学进行联合活动,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大班幼儿一起参与一些互动性活动,并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到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必要的交友建议。在这之中,活动的类型要多样化,比如参观、郊游、做客、亲子等各类活动,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在社区资源应用方面,幼儿园可以先统计班级幼儿所在的社区,在幼儿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展一些文艺演出活动,一方面能够展示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遵守规则,更好地认知周围世界,最终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
(四)培养幼儿的学科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在大班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后期小学学习中不会被困难打倒。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时,教师应将小学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有趣的知识简单展示给学生,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识数”的区域活动。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掌握度,大班阶段的幼儿对数字虽然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并不能较好地区分数字,这在教师发放玩具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显著。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构建生活购物场景,给幼儿发放一些健康小零食,在发放这些小零食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需要几个,幼儿在没有掌握数字区别的时候总是会随口说一些自己知道的数字,具体有一个、两个等。教师则按照幼儿说的数字给他们发放,通过这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场景让幼儿感知数字的具体大小,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对后期小学数学的学习充满期待,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五)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做好小学学习的准备
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目前,在幼儿升入到小学时,需要进行一些能力提升,比如记忆方面、认知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在平时幼儿教学活动中强化这些能力培养,为后期幼儿的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以记忆能力培养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强化这种能力培养。记忆能力作为小学学习中一种重要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而大班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记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幼儿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都不是非常强,具有忘却速度快的特点。为了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合适的游戏活动,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尽量让幼儿使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助幼儿掌握和记忆这些知识,锻炼幼儿的记忆,达到提升幼儿记忆能力的目的。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扮演这些角色,帮助幼儿理清各种人物的行为和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建筑游戏活动,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区分各种材料,按照不同颜色、形状进行搭建,强化幼儿的记忆,为后期小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班幼儿即将迎来小学生活的阶段,开展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教师应有意识改变原先那种“宠惯式”教學模式,从其常规习惯入手,帮助他们养成小学阶段需要具备的一些行为习惯。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幼儿具备不良习惯,应及时帮助其改正。与此同时,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这里生活能力主要指幼儿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任务来引导幼儿学会自律,提高幼儿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在培养的幼儿社交能力时,幼儿园应联系幼儿家长和社会教育部门等众多主体,共同对幼儿社交能力进行培养。最后,培养幼儿的学科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情境教学,将小学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融入大班教育中,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科兴趣,为幼儿后期的小学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避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