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余
摘 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智慧学校的建设能促使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三个课堂”是智慧学校建设的重要路径,包括“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智慧学校建设中常态化落实“三个课堂”,能有效解决山区和偏远地区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
关键词:智慧学校建设 “三个课堂” 有效落实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据此,全国各地加快从传统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化校园建设迈进的步伐。为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使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2020年3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智慧学校建设中实施“三个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在智慧学校建设中实施“三个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真正发挥“专递课堂”的效果
“專递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直播教学,“点对点”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解决偏远地区或山区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现实条件限制,主讲教师对授课学校学生的了解不足,上课时所准备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专递课堂”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同时,现场辅助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能力的不足,也给“专递课堂”后期的巩固和提升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名师课堂”的引领缺乏有效性
“名师课堂”聚焦教学资源共享,借助网络环境和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从而促进薄弱地区学校教师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成长。从这一点来看,“名师课堂”重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不同学校对“名师课堂”的学习缺乏有效引领和指导,导致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三)“名校网络课堂”效益受到限制
“名校网络课堂”的立足点是区域学校协同共建,重点是学校的实际应用,最终实现用智慧的手段优化和重构学校的教学、教研及管理。因此,“名校网络课堂”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向名校学习有益经验,打破学校原有的教学常规,完成智慧课堂教学的转变。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只考虑学科的需要,忽略了“名校网络课堂”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特质,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安排,让“名校网络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
二、“三个课堂”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三步走”让专递课堂“专”而有效
“专递课堂”是大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既能解决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缺失、学科专业教师少的问题,又能通过有效引领与指导,提升薄弱学校已有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专递课堂”借助网络直播授课,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地理空间,因此,除了远程授课教师,现场还需要一位辅助教师给予支持。在“专递课堂”中,授课教师与辅助教师都很重要。
在“专递课堂”中,授课教师与辅助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情,在设计“专递课堂”时分“三步走”,让专递课堂“专”而有效。第一步,了解谋划。上课前,授课教师要通过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和教案,并借助在线平台发布给教学点辅助教师进行提前预习。第二步,适时调整。上课时,授课教师借助在线视频,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并通过辅助教师的巧妙暗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三步,反思改进。上课后,授课教师与辅助教师就授课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及时找出问题,并进行反思改进,为下一次上课做好准备。“三步走”策略看似简单,实则是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教师没有一味照搬原有的教学思路,没有刻意追求教学进度,而是“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把课堂实效和学生的收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专递课堂”真正需要的。
(二)构建名师课堂“1+N+3”互动研讨模式
“名师课堂”针对的是普通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通过开展网络研习活动,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在“名师课堂”中,教师必须要明白“名师课堂”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教学方法有何不同、学生主体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等。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构建了名师课堂“1+N+3”互动研讨模式。
“1+N+3”互动研讨模式包括“1个AI教研平台”“N类学科名师”和“3个教研环节”。“1个AI教研平台”是指人工智能网络教研平台,该平台是开放性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展开教学研讨。“N类学科名师”是指根据不同学科,由若干名学科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名师团队,可以随时为学校提供帮助。“3个教研环节”是指教研活动的三个步骤,即问题呈现环节、课堂观察环节和互动研讨环节。“1+N+3”互动研讨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用“备、教、研、评”一体化来展示,就是“主讲名师自主备课,完成设计方案上传平台—主讲名师陈述方案,双边学科教师研讨交流—主讲名师授课,双边学科教师在线观摩学习—双边教师观课议课,总结分享,提升自我”。在整个“1+N+3”互动研讨模式中,“3个教研环节”最重要,它是具体的实操过程,决定着一节“名师课堂”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三)多措并举,开展“名校网络课堂”
在“三个课堂”中,“名校网络课堂”最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因为它不受时间长短、地点远近、人员多少、场地大小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受益都可以最大化。在教育教学中,“名校网络课堂”一方面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能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目前,从“名校网络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网络直播,即根据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安排,与优质学校建立定期联系与交流,定期开展不同学科的优质在线课堂教学活动。这类课程经过多次打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既适合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适合年轻教师的直接借鉴与模仿。二是在线“研课”,即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在线备课与研讨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积累有效课堂经验。开展在线“研课”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活动中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丰富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三是观看视频。受现实条件制约,很多教师来不及重新备课。因此,名师可以根据薄弱学校教师的需求,远程播放一些学科的教学实录,并在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与说明,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这几种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
综上所述,智慧学校建设是薄弱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三个课堂”是智慧学校建设的重要手段。薄弱学校要积极落实智慧学校建设,发展“三个课堂”,有效解决“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