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贤达+吴煜烨+张江+马锐+肖杰
【摘要】高校学生党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校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目前高校学生党校建设存在着课程与学生脱节、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北航材料学院“三个课堂”育人模式的探索为主要案例,说明了“三个课堂”模式的育人效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校创新育人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校 三个课堂 育人模式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4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做好高校党建,需要以高校学生党校为依托平台,高校学生党校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校学生党校教育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生思想脱节、课程形式缺乏创新、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创新高校学生党校的育人模式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校的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与学生思想脱节
在进行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当前党校教育内容的说教范。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导致学生不能够深入理解;老师的课堂讲解不能贴近学生,学生无法和老师形成有效互动,只能接受灌输,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不理想;也有部分课程内容只重视说教和灌输,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课堂反馈,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课堂上学生“普遍迷茫”的现象;目前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抵触说教式的教育,对于不吸引注意力的课堂毫无动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认真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出现某些课堂学生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以上问题是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从问题中发掘需求,可见当前的党校教育内容需要贴合当代学生的特点,不能只注重党校“红不红”,而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红”色知识。
2.课程形式缺乏创新
形式创新也是党校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际走访和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当前党校教育只注重课堂教育,依然以传统的老师授课为主,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课堂教育只注重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方法,不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很多内容不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无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当前教育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无法将理论真正地和个人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地思考知识。形式的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新时代的学生对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寻找更加适合的教育形式,让党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往往与实践结合的时候才具有生命力,只有空谈的理论无法展现理论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当前的党校教育,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部分党校未设置实践课堂,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作;也有部分党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堂,但往往存在着实践过于简单表面,无法将理论有效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实践课堂形同虚设。
通过以上论述,可将目前高校学生党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两点:第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第二,课程形式不够创新。从问题看需求,存在问题的地方即是需要改变的地方。内容上,需要贴近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实际教育效果为检验标准。形式上,需要丰富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分析,“三个课堂”育人模式被最终提出。
二、“三个课堂”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个课堂”分别为知识课堂、实践课堂、文化课堂,三个课堂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学生党校育人体系,缺一不可。知识课堂作为党校教育内容的传播平台,主要作用是将党史、党章及党的理论知识等内容传递给学生;实践课堂作为党校实践教育的开展平台,主要作用是将知识课堂的内容与实际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教育;文化课堂作为文化氛围的凝聚平台,主要作用是围绕知识课堂和实践课堂,建立党校的红色文化氛围,实现氛围育人的目标。为了检验“三个课堂”育人模式的育人效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学院党校为试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
1.知识课堂建设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革新知识课堂的教育模式。知识课堂是党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知识课堂开展得好,才能将理论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才能提高党校教育的实效。提高知识课堂育人实效的主要措施如下:①统筹规划课程内容,重视教师资源匹配。党校要有党校的核心培养目标,围绕党校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合理匹配教师队伍。②理论贴近学生,达到学生真正理解。将理论深入浅出得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的妙处。③改变灌输和说教的方式,增加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灌输和说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同样的知识,不同的方式给学生,学生学到的内容就不一样。④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增加经典阅读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广泛地开展课下学习,提倡课下阅读经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实践课堂建设
改变传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状,充分发挥实践课堂的育人作用。具体措施如下:①丰富实践形式,鼓励创新实践。以志愿服务、观影参观、热点讨论等形式开展实践,鼓励形式创新,既能掌握实践技能,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理论的理解。②增加实践引导工作,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充分地指导。学生实践需要指导,学生的理论高度不够,视野也受限,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细节指导。实践指导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更加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实践的意义。③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鼓励党校学生组队参加实践,以党校课堂内容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极大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3.文化课堂建设
以知识课堂和实践课堂为基础,全方位营造文化氛围,实现氛围育人。注重党校教育细节,才能营造党校文化氛围。党校姓党,所以需要全方位的描绘党,不仅仅依靠知识课堂和實践课堂,更要依靠每一个细节,依靠党校培养过程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党校的文化氛围,最终才能实现氛围育人。以读一部理论经典、背一首红色诗词、参观一次革命圣地、看一场红色电影、学一首红色歌谣等等为载体作为依托,将红色文化的氛围营造起来。
三、“三个课堂”育人模式的育人成效
经过北航材料学院学生党校的长期工作探索,“三个课堂”育人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在学生思想水平、学生实践能力、红色文化氛围等方面均有突出成效。
1.学生思想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知识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课程内容的统筹规划,保障了授课教师的稳定性,保证了课程质量;课程内容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倡导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视野。经过党校课程学习后,学生的期末考核全部通过,并且优秀的比例大幅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平时主动讨论党的方针政策,在讨论中思考,互相促进提高。
2.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经过实践课堂的真抓实干,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实践形式的丰富,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的热情和兴趣;实践引导工作的加强,保证了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暑期实践为活动平台,增加了实践的参与度及参与时间,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实践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实现了学生全员参加实践,实践成果得到了学校乃至北京市的认可,获得了学校及北京市级的荣誉奖励。
3.红色文化氛围得到营造
通过文化课堂的氛围熏陶,红色文化已经深入每一位党校学员的心中。以细节彰显文化的理念,让每一位学员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的存在,全体学生在党校学员的带动下,开始加入到党校学习的队伍,文化育人的效果也以此呈现。
参考文献:
[1]朱成荣.论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理念和机制创新[J].唯实,2006(1):13-16.
[2]李响.辽宁省高校学生党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科技视界,2015(13):38-38.
[3]张志刚.加强院(系)党校建设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杜汇良,王三环.论高校学生党校建设的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27-28.
[5]章嫦华.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1(3):18-21.
[6]李春华,李媛媛.高校党校建设和创新的思路与举措[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