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霞
[摘 要] 函数与导数问题在高考中常作为压轴题出现,问题解析对学生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思路构建要注意结合图象,分步转化. 文章以一道极值点偏移问题为例,开展思路突破,反思解题过程,总结归纳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极值点;偏移;函数;不等式;总结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函数与导数压轴题,考查的是极值点偏移的相关知识,问题的解析方法和思路构建过程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深入探究.
问题呈现,突破评析
1. 问题呈现
考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第22题)已知函数f(x)=x(1-ln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设a,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blna-alnb=a-b,证明:2<+<e.
2. 思路突破
本题为函数与导数问题,第(1)问探究的是函数的单调性,可借助对应的导函数的正负来确定. 第(2)问是不等式证明问题,在函数背景下可以构造新函数,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性质来突破. 下面具体探究.
(1)由函数f(x)的解析式可知,其定义域为(0,+∞),对应的导函数为f′(x)=1-lnx-1=-lnx. 分析可知,当x∈(0,1)时,f′(x)>0;当x∈(1,+∞)时,f′(x)<0. 可得f(x)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为: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2)a和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因为blna-alnb=a-b,变形可得b(lna+1)=a(lnb+1),即=,结合f(x)的解析式分析可得f
=f
.
结合第(1)问可知,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且f(1)=1>0,故f(x)在(1,+∞)内有唯一的零点e,故可绘制如图1所示的函数图象. 设=x,=x,0<x<1,x>1. 当x∈(e,+∞)时,f(x)=x(1-lnx)<0,所以可推知1<x<e.
对于连续不等式2<+<e,可将其拆分为两部分求证:第一部分,2<+,即x+x>2;第二部分,+<e,即x+x<e. 采用的是分段证明的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证明x+x>2.
若x≥2,则x+x>2必然成立.
若x<2,则须证明x>2-x,而0<2-x<1,即证明f(x)>f(2-x),进一步转化为证明f(x)>f(2-x),其中1<x<2. 可设g(x)=f(x)-f(2-x)(1<x<2),导函数g′(x)=f′(x)+f′(2-x)=-ln[x(2-x)]. 因为1<x<2,故0<x(2-x)<1,所以-lnx(2-x)>0,即g′(x)>0,所以g(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所以g(x)>g(1)=0,所以f(x)>f(2-x),所以f(x)>f(2-x)成立,即x+x>2成立.
综上可知,x+x>2成立.
第二步,证明x+x<e.
可设x=tx,则t>1,由x(1-lnx)=x(1-lnx),整理可得1-lnx=t(1-lnt-lnx),所以lnx=.
要證明x+x<e,须证明ln(t+1)+lnx<1,进一步整理可知,只要证明(t-1)ln(t+1)-tlnt<0即可. 可令s(t)=(t-1)ln(t+1)-tlnt(t>1),其导函数为s′(t)=ln
1+
-.
先证明不等式ln(x+1)≤x. 设u(x)=ln(x+1)-x,其导函数为u′(x)=-1=. 分析可知,当-1<x<0时,u′(x)>0;当x>0时,u′(x)<0. 所以u(x)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所以x=0时函数u(x)取得最大值,且u(x)=u(0)=0,故ln(x+1)≤x成立.
参考上述不等式,可得当t>1时,ln
1+
≤<,所以s′(t)<0,即s(t)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故s(t)<s(1)=0,即(t-1)ln(t+1)-tlnt<0,所以x+x<e成立.
综上所述,2<+<e成立.
3. 问题评析
上述第(2)问为核心之问,证明连续不等式成立,但由于问题以函数为背景,故思路构建须充分联系原函数,调用函数性质. 上述证明过程较复杂,但思路构建的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总体来看,解析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处理含参等式条件,构建与原函数f(x)的关系;
第二阶段,原函数的极值点发生了偏移,绘制草图以辅助后续分析;
第三阶段,设定变量范围,转化不等式问题;
第四阶段,分段连续不等式,构造新函数,利用函数性质加以证明.
上述第(2)问证明x+x<e时涉及了新函数构造、含参不等式证明、函数性质研究等多个过程,相对烦琐,实际上可直接利用函数性质来证明,具体如下.
分析可知,f(x)在点(e,0)上的切线为φ(x)=e-x. 可令F(x)=f(x)-φ(x)=2x-xlnx-e,其中x∈(0,e),对应导函数为F′(x)=1-lnx>0,所以函数F(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故F(x)<F(e)=0,所以x∈(0,e)时,f(x)<φ(x). 可令t=f(x)=f(x),则t=f(x)<φ(x)=e-x⇒t+x<e. 又知t=f(x)=x(1-lnx) (x∈(0,1)),所以t=x(1-lnx)>x,即x+x<t+x<e,得证.
思考总结,关联探究
上述考题为函数与导数问题,其中原函数出现了极值点偏移,(1,f(1))是原函数的极值点,但函数f(x)在极值点两侧的变化快慢不同,在左侧单调递增较快,在右侧单调递减较慢,即函数的极值点向左侧发生了偏移. 下面总结与函数极值点偏移相关的知识方法,并举例探究.
1. 函数极值点偏移的判断方法
关于函数极值点偏移的情况,可通过方程f(x)=0的两个根x和x来判定,当=x(x为函数极值点,下同)时,函数的极值点没有发生偏移;≠x时,函数的极值点发生了偏移. 同时函数极值点偏移与曲线开口方向没有关系. 以函数曲线开口向下为例,当x<时,极值点向左偏移,如图2所示;当x>时,极值点向右偏移,如图3所示. 显然考题原函数f(x)属于极值点向左偏移的情形.
2. 函数极值点偏移的解题策略
上述在证明考题第(2)问的极值点偏移背景下的不等式问题时,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与原函数值域相关的不等式问题,对于其中的复合情形,采用了构造函数的方法. 总之,构造函数、分析函数性质是此类问题的核心解法,下面具体概括以类问题的解答策略.
(1)构造函数,若x为函数的极值点,则可以构造对称函数F(x)=f(x+x)-f(x-x),根据F(x)的正负可判断极值点偏移的情况.
(2)转化问题,对于与极值点偏移相关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与原函数相关的函数值域问题,也可以引入新变量,转化为与新变量相关的简单的不等式问题.
(3)消参减元,可根据方程根x和x之间的关系来转化所求问题,减少变量个数,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解题,该方法适用于不等式、极值、最值等问题.
3.函数极值点偏移问题关联探究
问题:已知函数f(x)=ex-2x-1.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存在x<ln2<x,使得f(x)=f(x),证明:x+x<2ln2.
解析 (1)求函数f(x)的导函数,可得f′(x)=ex-2,定义域为(-∞,+∞),令f′(x)=0,可得x=ln2.
分析可知,当x∈(-∞,ln2)时,f′(x)<0,故f(x)在区间(-∞,ln2)上单调递减;当x∈(ln2,+∞)时,f′(x)>0,故f(x)在区间(ln2,+∞)上单调递增.
综上可知,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ln2),单调递增区间为(ln2,+∞).
(2)很容易看出函数f(x)发生了极值点偏移,当x>ln2时,2ln2-x<ln2,f(2ln2-x)=+2x-4ln2-1. 令h(x)=f(x)-f(2ln2-x)=ex--4x+4ln2(x>ln2),其导函数为h′(x)=ex+-4>0,所以函数h(x)在区间(ln2,+∞)上单调递增. 又h(ln2)=0,所以当x>ln2时,h(x)>h(2)=0,即f(x)>f(2ln2-x). 因为x>ln2,所以f(x)>f(2ln2-x). 而f(x)=f(x),所以f(x)>f(2ln2-x). 由x>ln2可知2ln2-x<ln2,x<ln2,由第(1)问可知原函数f(x)在(-∞,ln2)上单调递减,所以x<2ln2-x,即x+x<2ln2,得證.
评析 上述函数f(x)显然发生了极值点偏移,第(2)问证明不等式时先确定了x关于x=ln2的对称点,然后基于不等式的性质构造了新函数,最后利用函数性质推导出了不等关系. 其中判断极值点偏移情况是此类问题的解答前提,构造新函数转化问题是解答关键,而研究函数性质是破题核心.
解后反思,教学建议
上述对一道极值点偏移的函数与导数问题进行了思路突破,并总结了方法,开展了关联探究. 其中函数、导数、单调性、不等式等相关知识是考查核心,问题解答需要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求解方法. 通过深入反思,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1. 立足基础,探究知识
高考中的导数与函数压轴题常以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关联综合作为主线,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能力,而问题解答需要立足数学基础知识,故探究函数、导数、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十分关键. 基础知识的探究需要理解知识内涵,总结定理公式,包括不同函数的定义、单调性、值域,以及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值域的求解方法等. 解题探究中,笔者建议引导学生关注考点,回归教材基础,思考需要的定义公式. 对于其中的复合型问题,可先拆解问题,再探究知识考点.
2. 关联转化,构建思路
与极值点偏移相关的函数与导数问题的解析难度较大,问题探究需要把握函数的性质特征,灵活运用解题策略来转化分析. 从上述解题过程来看,需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判断函数极值点偏移的情况,可绘制草图;第二步,建立问题与函数的关系,初步处理条件,转化问题;第三步,构造新函数,利用函数性质解析问题. 上述“三步法”是此类问题思路构建的常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构建过程的目的指向,掌握问题的转化方法以及函数的构造技巧.
3. 总结归纳,提升素养
综合型问题的知识考点、解题方法较为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其解法技巧、构建思路也不同,对其加以总结和反思归纳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述极值点偏移的函数与导数问题为例,需要理解极值点偏移的含义、判断方法、常见类型,以及问题破解的策略. 同时探索解题策略中隐含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构造思想等. 学生应基于数学思想反思思路构建,从而深刻理解解题策略,提升数学素养.
写在最后
真题的知识考点指明了高考考向,其解题方法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深入研究可提高解题能力,拓展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考题开展解题探究,总结方法策略. 上述探究与极值点偏移相关的函数与导数问题的难度较高,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方法拓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