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2023-05-30 06:48汤雪春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读图课本双减

汤雪春

自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广大中小学正依照政策有序地推进。“双减”的核心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确实保证学生在课堂内学足学好,课堂高效,学生的能力就会大幅提高。现就初中地理教学提质增效谈几点策略。

一、精准备课

1. 研究课标、钻研课本、了解学情、科学制定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考试的范围、考试的形式与难易度。因此要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性质,深刻认识“如何教”和“为什么这么教”,把握各章节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内容的具体要求。

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和课本,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挖掘课本中的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掌握中考方向,理解“为什么考”“怎么考”与“考什么”的问题。

研究学情,实施因材施教。思考: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哪些知识点背诵困难、比较难理解?需要课堂上注重引导、重点点拨的知识有哪些?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科学制定学时、学段和学年教学目标。采用能刻画学生活动水平的行为动词:说出、描述、说明、理解、比较、掌握、区分、解释、运用、分析、归纳、绘制等,通过什么媒介或利用什么资源、信息来做什么行为,即把学生达成行为的条件具体化。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精心设置提问,摒弃无效问题、无价值问题。所提问题言简意赅,学生能听懂,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还要做到少而精,用最少的问题尽可能覆盖到重点、难点知识;问题要有思维价值、有启发性;问题有层次,由浅至深。

(2)积累地理学科“错题库”。收集学生易错题、易错易混知识、易错字等,这样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对学生常出错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可以经常强调,在课堂上适时提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避免犯错。

二、精准教学

1. 巧用课本活动题,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课本中的大部分活动题在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活动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活动题,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筛选课本中的活动题。保留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活动题,简化整合教学价值相对较低的活动题,删减一些实施难度较大的活动题。比如知识型的活动题相对比较容易,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题,可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去查找搜集资料,利用课间或者某节课统一让学生展示成果;一些有价值的活动题如探究题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既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寻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地理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围绕活动题开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读图探究,真正“动”起来,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非洲”的河流部分,课本活动共有3题,每题关联紧密,由直观读图到分析成因。题1读图观察尼罗河、刚果河的流向、支流数量多少、注入的海洋,河流的流向由地势决定,水量大小与支流多少、流经的气候区有关;题2在题1的基础上分析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从非洲气候图中可以读出该河的支流白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干季和湿季的变化,每年的湿季水位上涨,定期泛滥,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河流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掌握后可以为以后的学习(美洲的河流比如亚马孙河)提供思路和方法;题3是对比这两条河流的差异,各自流经的地形区、气候区对流量所产生的影响,前面的两题都在为这题做铺垫,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这种认知思维的锻炼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用图,培养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无图不地理”“无图不成题”,地图是必不可缺的教学工具。因此要以丰富多样的地图为载体,构建以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读图、析图、绘图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挖掘图表中显性、隐性的信息。

(1)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如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分三步:先看图名,是什么区域的地图,再看地图三要素,最后看等高距,引导学生看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和递变规律、稀疏与密集、闭合与极值、弯曲与延伸方向。

(2)培养以图析文、图文转换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运用地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每一幅地图都要思考“是什么”“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例如“中国的河流”,应用多幅地图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选取了我国地形分布图、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总结出河流航运价值受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人口、城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3. 整合教材,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教师要熟练了解教材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从多而杂的知识中跳出来,找出区域特色和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不仅要有知识的纵向联系,还要有知识的横向比较。例如“中国的地域差异”,采用对比法教学,用表格横向对比四大区域,纵向对气候、地形、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工业、农业(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发展条件)等方面一一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把表格逐项填写完整。通过区域比较,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四大地理区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让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感知触点多元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1. 制作精良课件

把每个教学环节在课件中直观显示,让学生一看屏幕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读图的过程体现在课件中,使用画线、画圈、加粗闪烁等效果,让学生知道看哪儿;文字字体、字号须保证最后一排的学生能轻松看到;七年级上学期把电子课本截图,在上面演示哪些文字需要划线、哪些文字需要圈画、笔记补充的具体位置。课件制作精良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保证每个学生能快速定位关键信息,课堂板书、板画、思维导图,以动态展示的方式融合在课件中,提高效率;活动题的答案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学生校对,同时减少错别字。例如“中国的地形”运用触发器制作课件,授课中不再被PPT动畫牵着走,不再需要按照预设的动画顺序讲授不同走向的山脉,鼠标可任意点击18座山脉中的任一山脉展示,授课更加方便。

制作的课件尽量选用课本的地图开展教学,这样的好处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本地图上开展探究,方便在图中做笔记,把知识点放在地图中去理解。如果另外找图,学生只能看着课件,听过后就忘了,留不下任何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2. 希沃白板

希沃促进地图教学变革,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标记,将地图放大或缩小,还可以使用三维地图,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方便。例如“世界的海陆分布”,调用学科工具中的地球星球图,地球可以放大或缩小,在二维和三维之间切换,星球图还可以转动,能清清楚楚地显示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为了让学生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相对位置,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上台旋转地球。例如“亚洲及欧洲”,亚洲东西跨度很大,亚洲、欧洲之间的洲界线看不太清,这时可以调用放大镜,把放大框的大致位置调整好,再拖动方框的任意一个角调节到最合适的大小,使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清晰可见;这时还可以借助关灯按钮进行聚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希沃的蒙层功能便于教师课堂提问,它与PPT动画不同,不用设定答案呈现的顺序,可以根據学生的回答用橡皮擦擦除蒙层公布答案,使课堂更灵活。如“世界的海陆分布”,请学生随机回答大洲与大洋,通过手势擦除,随意揭示答案。又因为呈现答案的顺序由学生自行决定,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题目进行回答,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

希沃的思维导图极具个性,不仅有思维导图的一般功能,还可以导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和超链接,可以逐级、逐个地展开和缩回,使思维的过程清晰可见,便于启发式讲授,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步掌握知识点,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微课

微课主题突出、以小见大、语言精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平时录制和收集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微课,形成资料库。例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采用微课辅助教学突破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微课,分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组员之间互助,相互讲解,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微课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理解和突破难点。在课后,把微课分享到班级群,满足了学困生个性化复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微课对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解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难题。

四、精编校本作业

根据学情编写有价值、简约的校本作业,利于实现课堂重构。校本作业的编写着眼于中考要求,与授课内容同步,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按照教学流程编写分章节、分课时作业,大多以读图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减少学生的书写量,节约课堂时间。校本作业量尽量做到少而精,课前学生通过自主看书,5至10分钟内完成。多媒体展台投影中等生答案,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在屏幕用红笔订正,学生在底下同步用红笔订正,加深印象。既减少课堂教师的新讲授时间,也使学生课堂上闲不下来,养成及时纠错、练后反思的习惯,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教师要守好课堂主阵地,立足“提质育人”,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最终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读图课本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