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
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进程,英语学科在核心素养框架引导之下,文化意识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突破了原有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局限性,面向全球化发展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文化艺术强调人内心素养、外在举止,也强调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让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初中阶段,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用发展的眼光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品格,探索文化素养提升路径。
一、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译林版教材当中和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习俗、艺术、历史、价值观念相关的资源相对较多,学生可以借助语言学习了解文化,提高文化意识。因为教学内容是文化意识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依托教学内容,将文化因素融入其中,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他国文化的理解。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阶段,对于教材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的挖掘十分重要。教师将文化素材与教学内容相互整合,整理出各单元中的文化要素,让学生接触简单的文化素材,高效利用。同时,教师还可整理教材内部以文化作为主线的内容,依托主题拓展思维,带领学生深度学习,理解教材当中和文化相关的插图、语句或者文章。译林版教程文化内容包含如下几方面:第一,历史地理,7B U1当中含有和国家、首都相关的地理知识,8B U3含有和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文化;第二,风土人情,7A U1和8B U5当中含有与他人问候、打招呼和告别的人际交往文化,7B U2还涉及行业称谓,8B U5和9A U2当中分别涉及和习语、颜色有关的寓意文化;第三,文学艺术,7A U2和7B U6当中涉及和体育运动有关的文化,7B U6涉及名著文化,9A U5涉及音乐文化;第四,价值观念,7B U7、8B U6当中涉及乐于助人的品质,8A U5涉及动物保护价值观。
因为学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馈其文化意识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文化认知水平。从教材当中精准找到文化渗透切入点,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生活场景,渗透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一)课堂文化氛围营造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讲解语言知识的时候,将重点汇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对于英语文化方面的渗透能力不足。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课文、考点、语法等内容,要求学生大量做练习、背课文和单词,部分教师针对教材中的文化要素照本宣科讲解,没有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导致学生情感共鸣相对缺乏,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如此一来,教学过程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关系割裂,学生文化意识广度、深度有待提升。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之间联系密不可分,课堂教学需要紧密围绕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组织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熟悉他国文化。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文化意识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当中,关注教学过程文化性的体现,传授语言知识阶段,注重文化背景渲染。無论是教材当中Welcome模块当中的词汇讲解还是Reading部分、Task部分中的课文翻译,都可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融入其中。Grammar部分讲解,还可融入中西方句子,带领学生对比思维模式差异。文化教学阶段,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增添教学趣味性。例如,角色表演活动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输入环节的疲劳感,跨文化交际阶段,还需要设置口头交际活动,依托游戏、电影等方式渗透文化。
教学活动设计不但要和语言材料相关,而且还需要体现他国特色文化。可选择多媒体途径展示埃菲尔铁塔、大本钟等典型建筑。例如:讲解7B U1单元 Dream homes Welcome内容,主题为“Countries and capitals”,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作为载体,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对于各国首都、名胜景点、典型建筑有全面的熟悉。针对他国节日文化和风俗,教师可以选择短视频方式,呈现背景知识。比如:8B U3单元 Online tours Reading内容提到了“美国的时代广场除夕之夜有玻璃球从黑暗当中落下”,以上文字表达内容抽象,教师可以从网络当中筛选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场景,使其能够体会“玻璃球落下”“节日人流涌动”的对比,借助电影呈现事件的前因后果,辅助文化渗透。
8B U4单元Reading部分内容主题为“A good read”,节选自《格列佛游记》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同名电影,辅助学生熟悉名著,在场景当中理解文字信息。除此之外,9A U7单元主题为“Films”,其中Reading部分讲解和奥黛丽赫本有关的信息,在教学阶段,教师可选择《罗马假日》经典片段,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置身于艺术文化场景当中,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受到文化熏陶。
(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学校方面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开设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高校展开合作,邀请外籍教师、留学生为中学生授课,让学生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直观接触和感受异国文化。发挥外籍教师、留学生的文化优势,全方位培养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学校还可在校内开辟图书角,在其中放置大量的英文原著,供学生阅读。考虑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以投放英文刊物,要求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组建学习小组,每日坚持阅读和英语文化相关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阶段性交流,给予其教育指导,激励学生逐渐积累英语文化。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英文报刊还能了解更多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动态,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例如英语短剧表演、英文诗歌朗诵、电影配音、电影赏析、歌曲合唱等活动,依托校园文化节,作为文化渗透的载体,强化学生文化意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英语文化活动、比赛等,受到文化熏陶。
三、指向文化优化课程评价
(一)语言测评融入文化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英语口试还是笔试,都需要融入文化意识测试内容。教育者可以丰富测试方法,将文化要素的考查突出,添加在测试题目当中,使语言学习、文化培养能够高度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融合核心素养要求,从学习能力、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课标当中文化意识的评价,要求设计多元化问题,用开放的问题检验学生文化水平。教育者还可在日常测试当中渗透文化知识,特别是生活当中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培养学生文化敏感度,利用考试契机,渗透中外文化。除此之外,英语问题的讲解也可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注重问题背后文化现象的挖掘,特别是阅读理解,其中文化因素十分丰富,讲解阶段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打造异彩纷呈的文化学习环境。
(二)考查传统中国文化
传统英语教学更为关注学生信息传递能力的培养,未能注意到文化载体双向功能。为了完成文化育人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阶段,还可以融入传统文化,从学生语言习得和文化传播等角度出发,渗透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
部分学生对于西方节日来源、庆祝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像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但是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或者书面介绍能力却不足。传统文化为文化根基,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文化渗透的双向性,既要关注国外文化的讲解,也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对比培养学生母语文化意识。讲解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节日,将节日习俗、起源和特色食物介绍出来,关注母语文化的迁移运用,利用对比方式学习语言,带领学生传承和发扬母语文化。
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介绍中国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考试过程可以选择古诗文、传统艺术相关主题材料,融入价值观教育,推广优秀文化。
例如:我国的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The Mid 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等节日文化;“Paper cut”“Kung fu”“Tai Chi”等艺术文化;“The Palace Museum”“The Bird’s Nest”“The Summer Palace”等建筑文化。以上內容都可以融入英语命题当中,丰富试题设计题材,对于学生文化意识进行灵活考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彰显学科育人作用。
四、提高素养拓宽学习途径
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学生文化意识提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第一,具备条件的教师可以走出国门,通过到国外交流学习,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让教师身处于纯正的英语环境之下,感受西方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利用多媒体自主参与学习,英语教师可以关注微信号,或者报名相关课程。每天坚持学习半小时,组建学习小组,和其他教师共同阅读学习,了解英语文化,坚持讨论打卡,阅读原版小说,观看英文电影,感受国外文化,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第三,通过慕课学习文化教育方法,随着网络的发展,大规模在线课程涌现,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方面的约束,利用网络途径高效学习。
第四,英语教师可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课和讨论的方式,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还可以观察其他教师在文化讲解方面的经典做法,利用有效的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在研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汲取他人经验,扬长避短、互助学习。教师通过研讨课或者示范课还能接触更多文化教学新方法,高质量完成文化育人目标。
第五,参与文化培训,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必不可少。文化专题的设置是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专家讲座,邀请经验丰富教师分享教育心得,组织讨论沙龙会议,和一线教师之间轻松互动。选择价值观、节日习俗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作为培训重点,以交流、汇报和讨论多种形式展开培训学习,提高培训过程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综上分析,英语教学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也能体现出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阶段,教育者需要从教材资源挖掘方向出发,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课程评价阶段,突出文化内容。除此之外,教育者也应树立学习意识,拓宽学习范围,提高自身文化育人能力,完成文化教学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