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大单元教学实践

2023-05-30 05:17朱慧魏萍萍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小学美术

朱慧 魏萍萍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结构化学习。在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情况解构、重组教材内容,围绕主题情境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设计分层次且互相呼应的任务群,以艺术的形式创新地表达传统、继承历史。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教学;小学美术;传统文化;任务群

【作者简介】朱慧,高级教师,淮安市优秀教师,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魏萍萍,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D/2021/02/331)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不难看出,新课标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为强调,更注重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1]。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艺术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借助传统美术素材开设大单元课程,培养学生综合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下面以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部分课程内容为基础,以“运河·家乡”为主题,围绕“学会学习”“人文底蕴”两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单元重组,推动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对中华传统美学形成初步理解,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统领下的重组与设计

新课标一项重要的修订内容是提出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课程内容,要求教师能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根据目标、课时、任务、知识等课程要素依逻辑重新组合。实际操作中,要立足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深挖文化内涵,认真思考合适的大主题、大任务,根据美术学科的学科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一)遵循美术学习逻辑进行单元重组

美术学科的大单元设计不完全等同于美术教材中的教学单元,它是遵循艺术学习逻辑将美术知识重组后的集合。崔允漷教授说:“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2]美术课程也是同理,教师首先要思考单元内容及可以对接的核心素养,思考合适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法;然后将审美体验、文化理解、欣賞辨析、方法探究、创作表现等教学目标分化到具体课时中,使素养的形成找到落脚点;最后从儿童的视角、思维方式具化课程,用生动的艺术创作方式将传统的美术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

本次“运河·家乡”的大单元教学以学生熟悉的家乡与运河为主题情境,以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长卷创作为核心任务,将教材中已有的“桥”“船”“梦中的远航”三课作为设计基础,增加《千里江山图》等长卷作品赏析为学习拓展,将美术学习中需要培养的观察、造型、欣赏等能力融入大单元教学。表1是根据这一思路得出的教学设计。

由上表可见,整个大单元教学都发生在“运河·家乡”的生活情境中,教材中原有的教学内容被重新设计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每个课题重点突破一个美术问题,不断递进,直至在最后一个课题完成长卷的欣赏和创作。

(二)围绕本原问题构建任务序列

大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要围绕本原问题构建任务序列,以任务统领整个单元教学始终。“单元大任务可以有逻辑地分解为几个子任务,设计连贯的单元学习活动,建构新的单元学习流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3]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学习任务,并依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详细展开。

设计时,教师必须解决美术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三个本原问题,他们分别指向美术学习的三个核心动词:阅读、理解、创造。这三个本原问题和动词具有渐次推进的特性,因此教师构建的任务也要有层次。根据传统文化的宣传需要,在设计时还要有意识地增加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内容的占比。

本单元的核心任务确定为以“运河·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长卷。根据三个本原问题,我们可以将核心任务分解为长卷是什么、长卷构图的独特之处、长卷怎么创作几个子任务,形成彼此联结的任务群(见表2)。

如表2所示,本次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创作长卷,分解后可变成四个小任务。其中,任务一是单元任务的起始,也是单元教学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既包含指向创作方法的技术问题,又包含文化理解的价值问题。任务二和任务三从内容和构图两个方面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长卷,为创作打下基础。直到任务四在欣赏佳作启发灵感后,通过实践完成学习迁移。

(三)围绕任务内容进行方法设计

围绕核心任务分解与设计子任务时,要注意任务应能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经历从阅读感知、理解内化到创造表达的艺术学习过程。“不能偏离项目化学习的本质,而应基于生本理念,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学习基础、学习专长等多方面的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中自主建构学习任务。”[4]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的视觉经验得到丰富与积累,在欣赏辨析中学会画面内容的重组,经过教师指导与自主探究习得创作方法。

在“运河·家乡”的大单元教学中,我们根据之前设计的四个学习任务针对视觉经验、欣赏理解、创作表现采用相应的美术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主要分为三类:

1.指向视觉经验的审美感知类方法。比如,课前走出学校,在运河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实地调查分析。通过观看的方式解决学生因视觉经验不够丰富而影响创作(包括细节缺失)的问题。

2.指向生动表达的欣赏、感悟类方法。比如在课题中进行主题欣赏,通过赏析名家画作和学生作品,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主题与画面节奏、技法与意蕴的关系。

3.指向创作思维的绘制探究类方法。也就是鼓励学生尝试迁移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进行绘画。比如在写实线描的基础上尝试结合马克笔、勾线笔模仿水墨画的风格。

二、审美理解指向下的任务活动

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学习的主要表现在于,让学生面对生活化的现实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独立分析、作出决策、解决问题,实现迁移运用[5]。以传统文化为审美对象的学习应该注重文化的理解和探究,通过东西方藝术的比较、传统与现代的比较,理解传统文化的意蕴美、生活美。

(一)注重审美思维的系统开展

传统文化的主题创作并不意味着也要使用传统的创作方式,如果仅止步于临摹,则无法真正实现艺术的理解和创新。教师要思考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知识与创作过程的之间的关系,形成创作所需要的思维与方法。

任务一对应的是大单元教学最基础的“大问题”。在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鼓励学生多维度提问,在诸多问题的释疑中发现运河历史文化之丰富,正适合以长篇画幅的形式进行创作。

任务二的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运河上的桥梁、船只、沿岸人民的风俗习惯,对运河形成整体印象。教学中,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运河外其他地区的风俗人情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运河沿岸的独特风貌,这对其绘画长卷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鉴于小学生对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把握得还不到位,我们鼓励学生在任务中以写实的风格进行记录性的绘画,鼓励根据所绘研究线描的力度、长短、疏密与物体特质的关系,从而在经验层面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为深入创作奠定基础。

任务三作为理解单元核心概念的关键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在长卷上的审美理解。通过东西方航运故事、主题绘画作品的对比欣赏,学生要在赏析中了解构图对情感表达的影响,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任务四作为综合深化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在复习已学内容《清明上河图》(局部)的基础上,深入欣赏《千里江山图》,理解长卷创作时的节奏、主题、衔接等难点,再通过欣赏现代画家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二)注重相互呼应的分层教学

美术大单元教学任务群围绕艺术创作核心任务与核心理解建立,每个子任务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逐层递进、相互呼应的任务序列,每个子任务的学习成果都能为其他子任务提供可迁移运用的经验与方法。

比如,在任务一和任务二中,学生充分调查分析各种桥的形态,思考桥的结构和材质如何通过绘画加以表现,设计师又在造型上有哪些巧思,积累足够的形象素材(如图1)。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在任务三欣赏作品时有意识地观察作品如何构图、上色、表达情绪,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任务一、任务二和任务三之间有明显、紧密的联系,每个子任务侧重点各不相同,属于不同的层次,逐层提升到实践的最高阶。长卷这种大画面的创作对小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想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依靠扎实的前期工作和大量的形象素材。任务一到任务三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长卷创作降低难度,以“调查分析—资源整合—归纳理解—自主建构—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实现视觉经验的积累到视觉设计的再现。

三、目标达成推动下的评价与创作

“重新设计的美术单元课程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以素养为导向,以表现性评价为重点,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对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评价。”[6]具体到宣扬传统文化的大单元,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后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是否掌握了将传统绘画内容创新转化的方法。

(一)整体设计与全过程实施

单元设计时,教师要围绕“所知、所能、所成”三个核心思考评价标准,且合理分解到每一个任务中。评价内容主要围绕创作思维、表现方法、审美理解、情感态度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以便学生借助评价结果自我调整。表3是“运河·家乡”的大单元教学评价表,围绕三个核心分三个等级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多元创新与理解转化

教学不能因过于注重知识与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艺术探究的乐趣。尊重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永远是教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美术学科来说,教师要多利用学生身边就能找到的绘画材料,以新的表现方法描绘常见的、传统的主题。在积累形象素材阶段,可以交错采用多种搜集方式积累素材。比如校内外资源整合、线下线上融通,交互式媒体呈现等方式,都能帮助学生增加艺术学习的体验感,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传统文化主题的艺术课程时,教师要抓住多元创新与理解转化两个重点进行教学。具体到“运河·家乡”的大单元教学来说,有三个关键内容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1.基于核心知识的构图创新。互动媒体的媒体优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卷移步换景、节奏变换、内容丰富的独有特点,感受传统绘画的布局之妙。因此教师要围绕大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利用互动媒体等工具,帮助学生分段欣赏长卷作品的构图美。实践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加入更多创新的想法。比如,如果学生打算按照地理视角构思长卷,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绘画中融入现代与传统元素;如果学生选择按时间的流逝构思长卷,教师可以建议以日出到日落的方式表达时间的变换与社会的发展。

2.基于艺术美感的创新表现。更换创作工具是达成创新表现的一条捷径,除了最传统的纸笔绘画,学生还可以大胆采用不同工具、纸张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比如改用牛皮纸作为绘画载体营造历史感,又如以纸张剪贴加上绘画的方式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还可以巧妙使用马克笔模仿水墨画的风格。只要稍加改动创作方法与工具,学生的作品就能同时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的理解。

3.基于学习探究的形式创新。大单元教学的形式不必拘泥于课堂讲授,可以采用田野调查、定点观察、小组合作、聚焦典型等方式,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主动反思和内化,以新学会的美术知识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

新课标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支持开展跨时间、跨学科的大单元教学。美术学科想要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同时具有本土关怀意识和文化自信,在充分挖掘传统美的前提下以创新的方式重新诠释新时代的美好中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3]陆志平.七问语文大单元[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10):3-8.

[4]魏会.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8):62-65.

[5]顾晓东.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群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21(21):36-41.

[6]钱初熹.面向未来:美术单元课程重新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2(4):147-152.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小学美术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