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道明 刘召华
摘要:中职学校名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但由于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及学校制度缺失,当前名师发展普遍存在目标缺失、动力不强、职业倦怠等现象。名师要从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学校要优化制度设计,保障名师专业成长,深化产教融合,倡导名师引领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
关键词:名师;专业发展;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7-0067-03
中职学校名师是指教育主管部门评定的,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各级大赛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具备一定声望和影响力的教师,一般包括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领衔人)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中职学校要为教师成长铺设发展之路,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中职学校名师发展的困境
目前,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一些中职学校名师发展陷入目标缺失、动力不强、职业倦怠的困境。
(一)目标缺失,专业发展陷入迷惘期
当前在中职学校,一般而言正高级讲师、特级教师、省级名师几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天花板。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二级岗位受岗位设置、评聘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不少名师望而却步。由此,一些中职学校名师目标不明确,专业发展陷入迷惘期,甚至出现一种独特的名师“专业静默”现象。例如,有教师评上名师后不仅拒绝当班主任,还不情愿上课,只想享受名师待遇而不愿履行名师责任。
(二)动力不强,个人生活进入舒适区
职称级别升高后,教师的个人薪酬会有大幅上升。其中,农村教师还可享受乡村教师补贴。为鼓励名师发展,不少地方和学校都出台了相关奖励办法。名师的学术专长和荣誉光环也使他们有较多的讲学、视导、评审机会,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个人物质生活相对舒适优越,这导致一些名师继续奋斗的内生动力不强。
(三)职业倦怠,精神状态呈现低缓态
由于工作能力和水平较高,加之名师身份带来的附加效应和资源优势,名师对于常规工作应对起来相对而言较为得心应手,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倦怠感的名师通常不再有获评名师之前的工作激情和投入,工作热情不高,对待本职工作得过且过,甚至应付了事;工作创新不够,通常采用驾轻就熟的常规方式开展工作;工作成绩不彰,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追求工作的高绩效。
二、中职学校名师发展困境的归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教师方面,有的教师把评上名师当成终极目标,没有把教育教学作为崇高事业,没有把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作为追求目标。也有教师为了评上名师使尽了浑身解数,目标达成之后不注重继续充电学习,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不足。有的教师评上名师后产生了功成身退的心理,丢失了再出发的愿望和动力,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学校方面,有的学校仅仅把名师当作师资统计时的“参数”和项目申报时的“招牌”,并没有在继续培养和深度使用上下功夫。在目标确立、培训提升、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缺少对名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使名师的专业发展处于自发、游离、无序状态。也有学校害怕压担子会导致名师“跳槽”,所以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的过度容忍客观上助长了名师的敷衍松懈。
三、中职学校名师成长的策略
(一)自我提升,打破成长天花板
一是专业发展志存高远。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元的也是个性的,是阶段的也是长久的。对名师而言,专业发展在纵向上要持续提升,秉持终身学习理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要求,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在横向上要拓展延伸,突破专业界限,强化知识融合,努力成长为复合性人才;突破学校围墙,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行业发展。
二是教育科研自加压力。中职学校名师专业发展上的迷惘源自认识高度、视野宽度和理论深度的局限。名师作为中职学校学术带头人,既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又要有主动的担当作为。领衔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是名师义不容辞之责,名师要聚焦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产生真成果,以此推动中职学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三是教育教学不忘初心。获评名师后不应该远离教学一线,而应该成为深耕课堂的示范者和楷模。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动态的,名师需要不断研究教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此外,名师还肩负着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对青年教师的引领、指导和培养,可以通过结对子、签责任状等形式开展,與青年教师一起分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实践。中职学校的名师应该成为教学创新团队的领头羊、主心骨,带领青年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学习管理评价等,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二)制度赋能,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对名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中职学校应该有超前的敏感性和预防的针对性,防止教师的个体倦怠演绎成群体倦怠。中职学校要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名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良性循环。学校要结合本校发展定位、岗位要求、学科建设以及教师个人专长及潜力,帮助教师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教师的个人发展、职业目标融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中职学校要为名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民主平等的管理空间、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自主合作的研究氛围、交流展示的工作平台,建立发展性的专业成长考评与管理办法。学校从制度层面突出管理服务,激发工作活力,守护名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名师的归属感。
(三)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跨界,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工学结合是工作与学习的跨界,知行合一是认知与行动的跨界 [1] 。职业教育既要遵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也要遵循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中职学校名师要主动走进企业,找到生产和教学的契合点,生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名师理应成为高级“双师型”教师,领衔教学团队建设,带领教学团队成为高水平的“双师”队伍。一支数量适宜、年龄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能够相互赋能,随时切换学校和企业的场域,补齐企业经历和企业实践的短板,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出成果。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围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三个维度展开,并经历“新手—熟练—精通—专家”四个阶段[2]。名师无疑已经进入专家阶段,要珍惜专家型教师的荣誉,强化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自觉。专家型教师既是一个状态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概念。中职学校名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研究和探索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张健.职业教育跨界理论:本质、价值与内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9):10.
[2]庄西真.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21(4):97.
责任编辑:许洁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场域视阈下中职生养成教育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D/2021/03/192)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1-29
作者简介:滕道明,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刘召华,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