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2023-05-25 19:14:10渠玲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双减初中数学

渠玲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地减轻,但是部分数学教师的作业只是简单地降低了数量,却忽视了在质量上的要求.“双减”政策的核心其实是“减负增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真正在课后作业的质量上为学生减负.本文从设计趣味生活作业、实践操作作业、游戏攻关作业、开放探究作业、合作交流作业、社会调查作业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降低学生抵触心理,彰显课后作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课后作业

基于“双减”政策,课堂改革应该将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作为重点,从不同的视角针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创新,使数学作业充分展现其价值,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鉴于此,当下在对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时,要重视对“双减”政策要求的解读,引入先进的课后作业设计理念,构建多类型的作业设计形式,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

1设计趣味生活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双减”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核心任务,要从利用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视角设计作业,对作业进行优化,以此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训练[1].教师可以尝试引入趣味生活元素,设计生活探索类型的作业,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就增强了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身数学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有效地提升.

例如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作业设计,教师就可以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设计与生活结合的作业,指导学生结合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处理,复习并内化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技巧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索.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如“小兰使用自己的积木,制作了4只小狗、8座小房子,总共使用了3小时42分钟的时间,而制作5只小狗和3座小房子则总共用时间为3小时23分钟,那么平均小兰制作一只积木小狗和一座积木小房子各需要多长时间?”这种与生活结合的趣味作业的设计,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积木元素布置作业,有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解决生活问题的多元化思考,从而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奠定基础.

2设计实践操作作业,强化学生操作体验

“双减”政策的发布,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計时,可以尝试发掘作业的实践性,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数学知识的作业任务,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数学教师通过实践操作类型作业的设计,能将枯燥的数学理论分析转变为趣味性的实践操作活动,有效降低了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维度思考[2].

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尝试设计实践操作类型的作业,在实践操作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彰显作业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师可以根据随机事件与概率内容的教学要点确定作业设计的目标,筛选合适的作业设计素材,然后结合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需求,尝试设计实践操作演示类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验证所学知识.如“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请在家庭中选择一副扑克牌.然后从扑克牌中随机抽取几张,尝试分析随机抽取到不同扑克牌的概率.比如分析随机抽取到两张一样花色扑克牌的概率,随机抽取到A的概率等.自己设计并完成验证”.在教师设计的实践操作类型作业支持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观察分析能体验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的应用,可以加深对随机事件与概率课程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对数学实践体验的热情,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课后作业的巩固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开展深度探究.

3设计游戏攻关作业,提高学生作业期待

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有意识地关注作业对学生兴趣的影响.通过数学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实践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和实践兴趣,确保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后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热情[3].比如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引入游戏化的元素,以游戏闯关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数学巩固训练,每完成一次闯关活动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巩固,并且在反复的闯关中,学生还能总结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教训,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开展“投影与视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对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尝试在作业中引入游戏闯关类型的元素,让学生在趣味闯关中提高课后作业的期待.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投影与视图课程知识内容,尝试引入以投影与视图为主题的闯关游戏,将投影与视图方面的知识内容以游戏关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适当引导学生逻辑推理,促进学生快速完成游戏任务,获得游戏积分.在游戏闯关作业中,学生需要通过应用投影与视图方面的知识完成游戏闯关活动,在游戏闯关中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教师通过游戏性作业的布置,从而实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形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激发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以此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4设计开放探究作业,拓宽学生应用眼界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有效发挥课后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功能,进一步主动践行多元化的思想和探究性的理念,促进作业设计的创新.[4]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坚持开放的思想,将作业设计向生活、社会等领域延伸,引入更为丰富的作业设计素材,融入跨学科作业设计理念,通过此类探究性作业的完成逐步拓宽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认知.

例如 对“反比例函数”内容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开放探究的问题,尝试从跨学科融合的角度设计作业,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比如,在具体设计数学作业时,尝试引入工程学领域的知识,先为学生展示工程学中对反比例函数的实践应用.如,“观察生活,你认为在哪些生活问题的处理方面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请你选择自己熟悉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提出应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设想和方法”.此类开放性探究作业的设计并不要求学生真正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反比例函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知识与生活内容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形成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样就拓宽了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空间,开阔了学生眼界,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思考,从而提高数学课后作业的深度和广度.

5设计合作交流作业,鼓励学生合作互助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探究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作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根据知识要点和数学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发布合作交流类型的任务,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找到数学问题处理的技巧和方法[5].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选择方案”类型的数学训练中,为了能让学生结合函数知识的应用掌握选择不同方案的方法,鼓励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索,数学教师就可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效率.如“本地区某服装厂有A类原材料原料290米,B类原材料212米,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材料生产甲、乙两种服装产品共80件,生产一件甲产品需要A种原材料5米,B种原材料1.5米;生产一件乙种服装产品需要A种原材料2.5米,B种原材料3.5米,这个服装厂现有的原材料能否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若能的话,你可以设计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在此类数学作业的支持下,学生就能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加深对函数知识实践应用的理解,并且学生在参与方案选择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也能提高对数学问题处理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设计社会调查作业,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双减”政策使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设计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将减负增效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设计能对学生产生实践锻炼效果的作业,支持学生对数学习题内容的系统探究和实践.

例如教师基于“直方图”课程知识训练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统计调查方面数学问题训练的特殊性,设计社会调查类型的数学作业,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能力.在实际设计作业的情况下,数学教师要先简单地回顾直方图方面的知识,然后联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入手,生成典型的社会调查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具体直方图数學作业设计,如“本地区图书馆近几年积极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图书馆中经常能看到很多读者在阅读书籍.请在课后时间,到图书馆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随机选择30名读者,调查他们每周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的时间,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为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估算图书馆中读者每周到图书馆中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人数占图书馆一周内总阅读人数的百分比”.通过此类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学生能根据教师发布的探究任务参与到社会调查实践中,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信息加以汇总,用直方图统计数据信息,并在小组中讨论直方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特点,对数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完成数学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参与数学社会调查实践的过程中,自身问题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

7结语

基于“双减”政策,教师需要引入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积极创新课后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积极情感,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不但让作业发挥其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更能让作业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开展深度探索,从而使课后作业真正彰显出价值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帆.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2(28):47-48+51.

[2]蔡安泰.“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2(17):73-75.

[3]陈花瓶.“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1):60-63.

[4]夏慧.“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2(26):46-48.

[5]张玮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以二次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2022(14):60-61.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49:50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0:31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