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舞蹈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增加教学比重。新课标中对舞蹈教学提出的要求,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为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明确了优化和研究的方向。本文从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如何实现音乐和舞蹈有效结合及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舞蹈教学 音乐教学 结合 应用
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显示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引发全体音乐教师的热议和思考。新课标有很大的改变,其中对于舞蹈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增加教学比重。在“课程方案”中提到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明确将舞蹈列为课程之一。在“学段目标”中,依据设计思路,提出在第一学段(1-2年级),舞蹈教学纳入唱游,以歌表演、律动、舞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第二学段(3-5年级)中,舞蹈这一教学模块虽然也是以歌表演、律动、舞蹈的形式表现,但已经进阶为艺术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第三学段(6-7年级)虽没有直接体现舞蹈教学,但是参与多种与音乐相关的艺术表现活动这一部分包含舞蹈教学内容;而在第四学段(8-9年级),将舞蹈设置为独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要求更高。从学段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教学在艺术课程中享有一席之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也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内容”中,除了音乐与舞蹈相联系的内容之外,也列出了舞蹈学科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依托唱游·音乐及体育与健康实施,学习任务为“形象捕捉与表演”,即通过观察、模仿来了解身体部位,塑造健康体态,使学生初步认识肢体语言的特点,具备塑造形象、扮演角色的能力。第二、三学段(3-7年级)依托音乐及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学习任务为“小型歌舞剧表演”“即兴表演”,主要学习舞蹈基本元素、舞蹈片段、主题即兴等,在这一阶段需要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体验多种舞蹈风格,积累舞蹈动作语汇等。在“学业质量”中,在第一学段(1-2年级)提到能选用2或3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情境表演,基本表现出情境表演的主题和内容,动作符合音乐特点和角色特征,能体现自己的想法,这是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在第二学段及其以上则更为具体地提出随音乐即兴表演,表情及身体动作能体现音乐特点和情绪,在编创简易节奏或旋律时有结构和变化,能传达出表现意图;能够编创和表演简单的歌舞剧等,做到主题、情节有基本结构和逻辑,音乐编配得当,表演表情自然,剧情表现较完整;能运用舞蹈基本语汇和技能进行创编和表演,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基本协调灵活,符合音乐的节奏韵律并且有感情。
新课标中对舞蹈教学提出的内容与要求,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优化和研究的方向。
一、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舞蹈是什么?它是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的人体动作,在一定空间、时间内运用动作的表情、姿态和流程来构成画面、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形象的一种艺术,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音乐与舞蹈都来源于生活,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音乐不善表现具象;舞蹈要求音乐有完整的形式和明确的节奏,使二者在段落划分、情趣表达、节奏节拍上保持相对一致。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当无法用言语尽情表达时,就用歌唱来表达,而歌唱也不能完全表达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由此可见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
二、如何实现“音乐和舞蹈”有效结合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和舞蹈是关联性比较强的两个模块,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实现音乐和舞蹈的有效结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音乐教师在将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结合学情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是丰富充实。音乐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充实,结合生活、教材、教学资源等,为学生营造多样化课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自我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音乐教学与舞蹈相结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树立自我提升的信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拓宽视野,吸收新课标相关理念,从而实现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學的有效结合。
此外,笔者对目前安徽地区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安徽多数地区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以下简称“人音版”),少部分地区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其中舞蹈教学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人音版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学模块,但在部分单元中有关于舞蹈表演的教学建议,少量单元标题中出现“跳起舞”这类字眼;人教版基本在每一学年都有专门的舞蹈表演模块,且对于舞蹈动作有一定建议和计划。因此合理地使用教材,优化教材内容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当思考并实施的重要工作。
三、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内容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尝试哪些舞蹈教学内容,高效率地完成课程目标呢?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舞蹈律动
第一学段学生年龄小,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舞蹈律动来给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当然,高年级有时也需要情境创设来辅助课堂教学。
比如在执教一年级欣赏课《小青蛙》时,以小青蛙蹦跳动作的快慢、律动幅度大小,来创设小青蛙在不同环境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律动下需要全神贯注体会音乐的变化,方能准确地表现。
再如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王翔云老师在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中执教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小熊过桥》时,运用小提琴演奏乐曲主旋律,配以三拍子的律动,带领学生放松身心,体会旋律特点,通过身体摇摆体验律动动作,营造愉悦、舒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深受学生喜爱。
当然,教师在利用舞蹈律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充分研究音乐教材,找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点,然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保证设计出来的舞蹈动作能够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也能更加丰富有趣。
(二)学习民族舞蹈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学生对这类音乐往往兴趣比较大,对于老师来说,这类音乐的教学素材也比较多。当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动作来进行表演时,这些民族的舞蹈动作更受学生的喜爱。所以在此类音乐教学中优化舞蹈动作,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执教二年级《新疆是个好地方》《我的家在日喀则》、三年级《赛马》等课时,分别在导入部分、拓展活动部分运用了民族舞蹈展示、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学习等方式来辅助音乐教学,进行歌曲表演、歌曲欣赏等,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看民族舞蹈表演,加深对民族舞蹈的认识;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融入民族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对民族舞蹈也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三)进行舞蹈创编
艺术类学科教学中,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将音乐和舞蹈有效结合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创编舞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他们尝试创编舞蹈的时候,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应该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舞蹈创编。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乐感、身体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执教欣赏课《小步舞曲》一课时,学生了解到小步舞是宫廷舞的一种,小步舞的步幅较小,多为两人邀请式的舞蹈后,积极参与到创作中,两人一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步舞,对于自身理解乐曲、表现乐曲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从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创编当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舞蹈动作基础之后,对舞蹈创编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此外,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即兴舞蹈的方式。这种即兴舞蹈是情感的随机表现,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编排,是表达个人感受的一种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真实的创造艺术。
(四)室内舞蹈表演
目前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配备音乐教室,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学校、乡村学校等。缺乏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桌面舞的创编和推广工作。此外,鼓励学生运用上肢动作及少量的腿部动作来表演歌曲,也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结语
将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在音乐课堂里融入舞蹈元素,让音乐课堂“动”起來,是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效果的有效措施。音乐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个人能力,拓宽教学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构建更有趣、更灵动、更欢乐、更自主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谢丽.流行舞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
[3]李丽莉.言传身教 因材施教——浅谈舞蹈教学方法[J].黄河之声,2014(18).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舞蹈表演模块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JK2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