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迎雪
摘要:在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和契合新课标要求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刻不容缓。“数学读写”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重视数学课本,打好数学基础;基于数学文化,接受文化滋养;夯实数学知识,引导自主探究;借助新媒体,养成“读写”习惯。“读写”融入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梳理数学的知识结构,开拓数学视野,了解数学价值,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读写 实践 能力
引言
读写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学科领域接触和运用得比较多,但是读写不仅仅是语言类学科的事情,事实上每个学科都需要读和写的能力。“数学读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语文读写方面在各阶段目标中都列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但是对于数学的要求不是很明确。
因此,开展“数学读写”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改变数学学习素材单一、数学语言不规范、数学学习偏重知识传授、培养解题能力的现状,而且可以发挥数学阅读的价值,积累丰富的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促进学生开拓数学视野,了解数学价值,发展逻辑思维,有效引导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会写,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
一、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读写能力在语文、英语学科中颇受重视,但是读写能力并不是语文、英语学科的专利,作为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同样需要读写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读写是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数学读写,为学生创造数学读写的机会,加强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的培养。然而身边的一线教师、学生依然会产生“数学还需要读写?”“数学阅读是说审题吗?数学写作是指数学小论文吗?”等疑问。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思想意识,但是由于数学读写是一种耗时且需连续实施的数学活动,认为其是“额外的负担”,常常望而却步。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部分学生读不懂数学材料,缺乏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学生在数学表达书写领域几乎是空白,在学校举行的数学小论文比赛中,学生参赛率比较低,大部分学生反馈无从下笔,或者把数学小论文写成了解题过程。
(二)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读写能力不仅是读取信息与表达输出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读写”将数学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在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数学表达的能力。数学读写由两个过程组成,这一点和数学学习过程很像,学生首先要接收大量信息,然后要理解这些信息,并进行信息输出。
数学写作是数学学习的升华,有效的写作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之前,需要仔细推理,以确保其合理性、正确性。写作对数学课有着特殊的价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回顾、反思,与数学知识产生联结,并以整合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书面表达也能让老师理解和评估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评价方式。这一点仅靠练习是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在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和契合新课标要求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刻不容缓。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
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笔者做了一定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以下实践经验,以便帮助小学数学同人打开研究的思路,找到培养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的切入点。
(一)重视数学课本,打好数学基础
数学课本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制的,唯一一本统一发放到小学生手中的数学读物。数学课本內容的编排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获取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数学课本的地位就注定了它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的核心价值。数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字、符号、图表等数学语言,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语言的必要读物。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数学课本的读写利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语言,还应让学生学会理解、提取、转化数学语言等多样化语言加工方式。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先尝试通过“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题目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阅读思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加工能力。三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找出关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回答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因为……所有……”句式,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数学思考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铺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线段图、示意图、集合图、数量关系式等形式分析题目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对数学问题的解读,同时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表、符号语言的能力。
实践案例一: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六年级同学为毕业晚会准备了两种颜色的绸花,其中红花有50朵。黄花比红花多110,黄花比红花多多少朵?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红花、黄花的朵数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启发学生先说一说再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基于数学文化,接受文化滋养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必然包含这门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底蕴。所以“读”的主题一定要包含数学的发展历史,“写”也要有数学文化作为基础。
数学文化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早已融入教材之中,但是相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数学读写”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生通过“读写”实践活动去探寻历史真相,系统地了解数学的文化背景,接受数学文化的滋养,这样不仅能开阔眼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实践案例二:玩转“π”日。
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是庆祝数学常数“π”的特别日子。学校特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玩转‘π’日”为主题的“数学读写”活动,除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外,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筛选、阅读丰富的资源,并在读和绘制手抄报中了解“π”的悠久历史,学习“π”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三)夯实数学知识,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知识混淆,或者空间想象能力不足……这些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将“数学读写”融入数学教学中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堂内容学习以后,为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加深认识,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读写”拓展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实践案例三:美妙数学之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理解,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都更难,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上完本节课后,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能够记住乘法分配律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还有学生上完本节课后容易对本单元所有的运算律产生混淆,难以灵活地选择正确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教学结束后,可以及时开展“数学读写”拓展活动“美妙数学之‘乘法分配律’”通过丰富的读写活动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得以实现:环节1,数学探秘:闯关数学游戏机——请在5秒内比较出左右两边结果的大小,答对4道可进入下一关。环节2,生活数学:老翁卖鱼——咦,不是挣80元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环节3,数学幽默——学以致用,马6是谁呀?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跟着主人公闯关,帮着主人公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拓展学习结束后,趁热打铁,开展以“生活中的运算律”为主题写一篇数学小论文的活动。
“数学读写”有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同时收获成就感,最终实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方面综合素质的目标。
(四)借助新媒体,养成“读写”习惯
除了课堂时间,课外尤其假期更是提升读写能力的黄金期,教师要把握好这段时间,有系统有计划开展“数学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读写习惯。
每到假期,班级会推进“数学读写”计划,每个学生参考阅读单根据自己的水平分级阅读至少2本书,并进行及时的读后书写反馈。书写方式和内容鼓励多样化,可以是读后感、数学日记、思维导图等,可以写对生活中数学现象、数学问题的看法,可以记录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是对数学学习的感想与反思,等等,培养“数学读写”的持久兴趣及习惯。班级还会配合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假期特色作业,通过“春节小总管”“数学小故事家”“制作精美的年历”“逃生路线我知道”等数学读写主题实践活动,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其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由于数学内容的抽象与精练特性,很多学生潜意识里不认为“数学读写”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可能会出现“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的状况,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读写”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评价,使学生从愿意读写到会读写。
为了保证学生“数学读写”进度,养成良好习惯,可在全班同学的共同意愿下开辟一个专门的网络空间,供学生一起分享所读、所思、所写。
三、结语
“数学读写”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班级学生还养成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并能通过思维导图,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与同学交流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关注数学知识结果又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知识的本质,明确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学校定期开展的特色读写实践活动,学生也都积极参与。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数学读写”的热情。
课后、假期是提升读写能力的黄金期,在此期间,新媒体技术为“数学读写”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平台与保障。
总之,“数学读写”活动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书籍丰富了数学学习素材,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读写案例,开阔了数学视野,了解了数学价值,学会从数学视角看生活问题,并就这一系列过程进行完整的信息输出,进而有效、全面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无论是关于哪一方面的“读”,学生都需要精准地提炼出阅读内容的主题;而学生通过“写”,能及时梳理自己的语言逻辑与思维逻辑,提高思维的结构性。“数学读写”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读写”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在实践反思、研究创新中收获数学学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5(2):8992.
[3]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2(1):828.
[4]雷福明.“听说读写”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新课程,2013,7:105106.
[5]胡耀华.数学写作的价值及若干教学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6062.
[6]谢冬梅.数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1):74.
[7]吕增锋.“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的内涵、功能与评价——研读高中数学新教材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2021,5.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读写’促进小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HJG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