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助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3-05-25 18:28汤雪晴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汤雪晴

摘要:在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用好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巧借“学习强国”资源平台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美文欣赏,让学生爱上中华文化、关注当代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巧用PPT、视频等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练习,助力学生语言的建构和提升,也有利于文化的积淀与发展;巧借线上活动,开展朗读比赛,涵养高雅情趣,展示文化自信;巧借问卷星调查、微课、线上互动评改策略,指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那如何在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呢?笔者在听、说、读、写等四方面做了实践,和大家共享。

一、巧借资源平台,做好美文欣赏

语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若有这样一个平台,它囊括古今中外,涵盖教育、医疗、科技等诸方面信息,能让学生在认真听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思维能力,你该如何利用好它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每日都坚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在深入学习中我愈来愈发现它的内容丰富,是学生学习祖国文化的“宝藏”:单是“电台”就有听原著、听理论、听文化、听健康等十三种,其中在“听文化”一栏中我们还可以选择听戏曲、听广播剧、听诗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日清晨起床时边听边做上班的准备,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素养,我想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试一试这种特殊的跨媒介“阅读”呢?于是我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向家长宣传介绍了“学习强国”平台,希望家长下载后能利用早晨起床、中午吃饭等零散时间和孩子一起听听传统诗词、乡音乡情、抗疫诗歌等,周末或假期也可以在平台上选择看电影写影评,让孩子既能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中华文化,又能关注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活,从而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

课余时光,我组织学生和我一起参加“挑战答题”活动:为号召抗日救国,哪位造纸专家四处奔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多,下面哪些地方不属于“西湖十景”……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切实感受到综合知识水平高才是真正的文化涵养,不能只读一种书,不能死读书,要学会广泛阅读、广泛积累、深入思考,方能厚积薄发。

逢传统节日我们的强国活动更富有传统文化意味。如立冬,学生们比较陌生,我们就举办强国挑战赛,朗读立冬诗词、文章,经过报名和小组初赛(班级分为八个学习小组),八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和强国中选录的作品进行比较,由学生评委打分,优秀者给予特殊的表彰——吃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的饺子。这样亦学亦练,学生在较为自然的听的方式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美文,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主动积累、整合,让学生们具有了良好的语感,也为语文其他实践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借鉴“学习强国”这种以生动的内容、引人入胜的声音吸引听众去阅读积累的方式,作为普通话测试员的我也跃跃欲试。我尝试着制作这样的作品,也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多姿多彩的“学习强班”活动。2022年我在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民族团结教育刘文芬工作室刘文芬老师的鼓励下录制了《读阿来〈大地的阶梯〉 寻民族团结的根脉》一课,从我的西藏情缘说到阿来的文化探寻,带领学生在书中进行文化漫游,体悟藏族风情,感受在文字中旅游的乐趣,也给学生介绍读书的线性策略和结构策略,在联想和想象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去主动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

二、巧用课前演讲,提高表达能力

从教25年来,我的语文课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着多年演讲比赛经历的我深刻体会到口头表达能力好,书面表达能力才强。本着这一认识,我一直坚持在语文课正式开始前举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课代表按照点名册次序安排学生每日上台,每月一主题,从起始年级的“说说我自己”“说说我的小学生活”到模仿俞敏洪《相信奋斗的力量》、马云《机会就在被抱怨的地方》的演讲,从分享假期生活、读书感受、旅游日志到展示自己对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的认识……学生们自主选择话题,有时也会参考家长给出的好建议。我们按照主题一月一总结,从“谁的演讲内容最吸引人”“谁的语言表达最精准”“谁的演讲台风最稳健”三个维度做点评分析,评出本月最佳选手三名,期末让每月获奖选手进行一次终极PK,这样一来班级里的优秀作文集《都是回忆》有了佳作,学生的精神阅历也变得丰富了。美的生活就是美的教育,这样的活动也促使学生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保证选材的真实,也为了使演讲的内容更打动人心,我鼓励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整理或拍摄的图片、音频、视频做辅助,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引发其他学生协同思考。当啸宇同学提到西部旅行经历时,播放一段随手拍摄的风光片,鸣沙山环抱中的月牙泉让他的文字更是熠熠生辉,学生点评时则更多地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发现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当说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爱读书的芸惠就侃侃而谈,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展现苏东坡的人生脉络,加上她自己独特的体悟、信手拈来朗诵的词作,瞬间就变成了“带货女王”,在班级里掀起了閱读苏轼、学习苏轼的热潮。真的,那种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的自然吸引力,不是为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能力提升、文化积淀与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吗?

三、巧借线上活动,开展朗读比赛

初中学生学习节奏快,学语文有点吃快餐的意味,我总能发现部分学生放声朗读的时间少、兴趣少,一旦朗读就结巴不成调,怎么办呢?在学校里,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时间有限,那就充分利用好假期开展实践活动。只要有兴趣,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演绎声音的艺术,在活动中形成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个体语言经验。于是每年寒暑假我一定会组织一次线上朗读比赛:炎炎夏日,读《文化苦旅》《瓦尔登湖》等名著让人心静;走近初三,为做好初高中衔接,首选朗读《古文观止》中佳作……朗读比赛的内容力求高度贴近学生近期的生活体验,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敢于竞争。

[BW(D(S6.5mm,-23.5mm,)][]

“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助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XC课题成果.EPS,JZ;P]_____

[BW(S(S6.5mm,-8.1mm,)][XC安徽教育科研G.TIF;%10.8%10.8;Z2mm,JZ]2023年3月中 第8期 (总第144期)

因为是在假期,我充分利用家长会为我们的假期朗读比赛造势,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共情,同读一本书、共做一件事、畅谈一话题。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拍摄视频,可以鼓励学生和家中兄弟姐妹合作、和父母组队,还可以自由选择地点、时间、配乐……哪怕是设计一份朗读方案、使用一项信息技术、琢磨一点朗诵技巧、研讨一下朗读手势,都为学生涵养高雅情趣、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做了铺垫。伽乐同学博学善记,把高中学段的《项脊轩志》朗诵得流畅动人,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博睿、成臻等六个人同住一个小区,他们喜欢建党百年庆典时天安门广场前团员们的致辞,于是商量着模拟演绎,分工、练习直至到小区、学校拍摄定稿,家长们在旁参与活动都能感受孩子在朗读上明显的进步。芸惠结合这段经历写下了《你自信的样子,真美》一文,真实展现了持均同学朗诵时从羞涩到大方、从平淡到激情的变化过程。小作者在为她的自信、自强点赞的同时,也获得了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让同行的学生受益匪浅,这不是以读促写的良好示范吗?

积极实践的效果让我深感开展这样的活动意义重大:我们不只是在朗读中学习文化,在建构语言时提升运用的能力,也在展示学生的文化自信。每个朗读作品上传到小组群时,小组群中的家长和学生都是评委,交流评议两个小组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群总会让大家激情四溢,家长都感叹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采用线上评议和打分的方式,搜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也发给特约评委(家长评委、教师评委——我的同事和普通话测试员同仁们)评议。

四、巧借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写作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最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用好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作前指导与作后升格,也得讲究“巧劲”。

无论有没有疫情影响,我们的学生作文积累素材阶段、创作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回顾生活中的美,从而达到“有话可说”“有话善说”的境界。所以我们班的作文课常常需要将外地风景、本地风俗画卷“请”进教室:黄山的云山雾海、敦煌莫高窟的静谧恢宏、乡村婚礼的庄重朴实……我会根据本次作文的内容对相关视频做定格处理,帮助学生学会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学会分清描写的层次。这样反复实践,由教材中的理性分析回归到生活中的感性认知再回归理性,不断激荡头脑、心智和灵魂,让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达到反复巩固的效果,我常常倡议家长在带学生外出时慎重选择拍摄景点风光,注意层次性,鼓励学生在风景中充当导游,这样在回程后可以反复咂摸,对当时一闪而过的景物进行更为细致的回味,这样创作的文章方能打动读者。

众所周知,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介入,可以将以“具体知识落实为本”的教学转化为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们的写作教学是存在盲点的,学生究竟需要我们传授怎样的写作知识,进行怎样的写作训练呢?通过课前调查、课堂观察和课后作文的反馈分析,我们能较准确捕捉學生学习作文的障碍点。比如有学生对于作文写题记有误解,为了写题记而写题记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写得过长、和文章内容脱节。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问卷星调查,我们也发现在实际评改中有些老师是不喜欢学生采用题记式的作文的,觉得这样纯粹是走形式。如何让题记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读者眼前一亮呢?为此,我制作了微课《巧设题记 先声夺人》,先带领学生认识题记,简单了解其作用和格式要求,然后通过解析典型的题记让学生对“引用法”“交代法”“主旨法”“悬念法”四种常见的题记样式有深入的了解,最后设置练习让对题记式写作有兴趣的学生反复琢磨,做有意义的尝试。

还有什么信息技术可以在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时使用,提升其素养呢?我们知道,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静态的知识,同时也关注动态的方法与策略。传统作文指导方式是学生纸上创作、教师纸上批阅,再修改、再批阅,这样的方式耗时长,不利于及时反馈、升格和再评议,连卷面都不美观。我想写作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写作互动策略。为此,2020年线上授课期间、假期活动当中,我都常用线上互动评议升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学生作文上传到小组群中晾晒,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接龙检查评议、互改后再修改上传,教师进行最后评议时可以和学生线上随机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评改的及时性、多样性,同龄人的评价、来自家长的赞美也更能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

那学生要修改作文怎么办?通过手机智能语音识别功能读一遍自己的作品,学生既能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同时在朗读中还能判断语意不畅之处,这样边读边改,一举多得。电子稿保存到自己的文档中,形成个人素材库,便于随时查阅,整合再利用。被小组选中推送到班级群的文章就代表入选班级文集啦,优秀作品我还会积极推荐发表到报纸和“蜀山文苑”等公众号上。有了读者的赞赏、有了自己的稿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尤其是耐心分析习作、升格作品的积极性相对得到提升。鸣铉同学常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但假期作文《我家的年夜饭》却触发了他对家乡江西兴国的深切思念,因为疫情不能回去吃年饭的他通过视频互动看到了家乡的红曲肉,看到了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情满于心,文章自然洋洋洒洒、真切感人,拿到290元稿费,他的妈妈忍不住感慨这是对他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肯定,价值远胜于金钱本身。

总之,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巧用实践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可参与性。教师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越丰富,就越能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培养、思维提升、能力训练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姚江峰,严加平.循证实践课例研究何以撬动学校之“变”[J].上海教育科研,2022(2):3137.

[3]李新华.SOLO分类理论视野下写作思维认知能力的评价与实践[J].中学语文,2022(3):4852.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DJ21003。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