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符合“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来看,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较好地实施群文阅读,应当做到:强化群文阅读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群文阅读组织实施中,强化议题与文本的选择,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具体处理时详略有度,泛读与精读有效融合;实施过程中倡导协作,引导学生互助讨论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085-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强调:高中学生应当强化课内外阅读。其中,必修阶段学生的各类文本阅读量不得低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学生的各类文本阅读总量不得低于150万字,合计300万字。同时,《标准》还强调: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扩充阅读量和阅读视野,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多层次开展语文阅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中小学语文还是高中语文,强化阅读都是亘古不变的教学准则。
在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传统单篇精讲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那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探索和考究的。本文将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
一、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什么是“群文阅读”?在笔者看来,群文阅读中,“群文”是核心关键词,特指“一组文章”,或者是“多文本”。因此,从字面意义理解,群文阅读就是多文本的阅读模式。但这种多文本的阅读模式,并非是散乱的或者是毫无逻辑的,而是基于一定的议题选择的多文本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群文阅读模式的兴起以及推广,国内外学者加强了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并就群文阅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界定,从广义、狭义的视角分别阐述群文阅读,对帮助教师有效地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中,笔者结合前人的教学研究成果,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将群文阅读定义为:教师围绕议題,在单位时间内智慧引领学生阅读一组文本,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以形成阅读思想,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
作为一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有显著性的区别。我们知道: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以文本的精读为主,强调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精雕细琢,是一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以及能力训练的重要教学方式。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客观上也发展了学生的阅读鉴赏以及艺术感知能力,有其积极的价值,但在阅读量的积累与突破上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这是一种强调阅读面、阅读速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单个文本的精雕细琢,而是要从整体的感知视角强化阅读,以开拓眼界、提高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为基准进行阅读。
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中,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与群文阅读各有优势与不足。在笔者看来:就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模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单篇阅读模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群文阅读为推手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教师不能因为过度推崇群文阅读而轻视单篇阅读;也不能局限于单篇阅读而忽视群文阅读。两者整合起来,才能更高质量地有效地促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较,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教学的组织实施难度更大。就当前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组织实施存在如下问题:
1.议题和选文的选取过于随意
在组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和群文的选取至关重要。有人说:就群文阅读教学而言,好的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而议题的选择和确立,同时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组织实施的难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在与其他语文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表示:如何确立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正是因为议题的确定存在难度,导致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时,存在议题和文本选择过于随意的问题,导致整个群文阅读凝聚力不强,重点不突出,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影响了群文阅读教学组织实施的效果。
2.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弱化
群文阅读是基于一定的议题阅读一组文本的阅读方式,文本要具有互文性,是构建有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调研发现,群文阅读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不足,对阅读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致于用于群文阅读的各文本之间失去了必要的互文性,文本和文本之间本应当有的关联性被活生生地割裂。这种关联性被人为地弱化的群文阅读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群文阅读实施的效果。
3.教师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和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有显著的不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师阅读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当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悉心指导,使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然而,在群文阅读指导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单篇精讲模式,轻视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而教师对文本内涵的过度解读,又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陷入了传统单篇精讲模式的桎梏,导致群文阅读教学难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4.学生参与度不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组织实施,相比较单篇精讲阅读教学模式而言难度更大。同时,群文阅读模式下,集体建构、小组讨论等将会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模式。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些学生习慣于传统的单篇被动式阅读模式,导致在进行群文阅读过程中,集体建构乏力,学生整体上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建构、如何讨论,影响了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1.学习参考,提升群文阅读指导力
上文,笔者阐述了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相关问题可以看出:无论是议题和选文的选取还是文本之间关联性弱化,抑或是教师阅读教学方法指导的缺失,都折射出一个问题:即教师在组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诚然,与单篇精讲式阅读教学模式相比,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实施难度倍增。因此,要想使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组织实施收获好的效果,注重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提高教师组织实施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解读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其本质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而非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学会阅读与获取知识相比,前者自然会更加重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借助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契机,深入解读群文阅读的理念,把握群文阅读的方法,为科学有效地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其次,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审视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有助于教师更加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是高中语文教师要作为有经验的阅读者,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不断拓宽自己阅读的广度,更要深化阅读的深度;二是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阅读的倾听者,通过精心的组织实施,引领学生阅读,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夯实群文阅读教学基础。
2.统筹兼顾,精心确立议题与文本
议题的确立科学合理,文本的选择具有互文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便成功了一半。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何确立议题与文本呢?笔者认为: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议题和文本,充分领悟课标的精髓,坚持以“学情”为基础,对提高议题和文本选择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关于荆轲刺秦王,在历史上,其功过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教师基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话题组织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议题为“荆轲是否靠得住?”,文本组合为: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陶渊明的《咏荆轲》、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苏轼的《和陶<咏荆轲>》、柳宗元的《咏荆轲》、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九)》。在群文阅读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议题,立足历史事实把握关键的信息点,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从该课例来看,无论是议题的选择还是文本的组合都是比较科学的。
3.因文而异,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群文阅读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自我管理的阅读模式。在群文阅读具体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受传统思维影响,陷入单篇精讲式阅读的桎梏。要注意充分了解文本,因文而异,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给学生适当指导,为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奠定基础。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充分掌握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方法,充分掌握每一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针对不同的文本,如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学生应当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展开阅读。例如,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中,学生阅读的重点在于感悟形象,赏析语言,分析其艺术表现力。总而言之,不同文本的阅读,其方法和重点有所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当因文而异,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详略有度,泛读与精读有效融合
群文阅读面对的文本数量较多,一味泛读,如跑马观花,众“文”皆成泡影,阅读将无成效。篇篇精读,则时间不允许,会影响到整体计划的实施。合适的策略就是详略有度,泛读和精度交融使用。一是宏观上的精泛搭配,即对篇目的阅读时间分配允许有差异,就是以某一篇或某几篇典范的作品为重点的精读对象,而其他的定为泛读对象。一般而言,如果课文在群文之列,就把课文列为精读对象;其他的与课文相关度较高的文本也可以列为精读对象。精读对象确立后再确立其他文本为泛读对象。对于精读文本,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从内容理解,到情感体验,再到艺术审美,逐层推进,深度阅读和理解。对于泛读文本,主要基于议题需要理解相关内容,明白各文本之间的相关性。
5.倡导协作,互助讨论促进理解
在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阅读都做到细致的指导。这就需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互助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他们相互协作阅读。一是分工阅读不同的文本,然后互相分享,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多文本的阅读。二是一起阅读某文本,分享各自体会,互相启发促进。通过这样的互助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
此外,针对高中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构建民主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讨论,借助学生群体的齐心互助力量,实现集体建构,全面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具体组织实施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习和参考,提升自身的群文阅读组织力和指导力;注意统筹兼顾,精心确立议题与文本;注意因文而异,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处理时详略有度,泛读与精读有效融合;实施过程中倡导协作,引导学生互助讨论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2]王雁玲,尹浪.群文阅读课堂教师反馈的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2016(6):5-7.
[3]张宏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群文阅读[J].天津教育,2022(33):79-81.
[4]戚贵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山东教育,2022(39):18-20.
作者简介:
李英(1978年—),女,苗族,贵州毕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