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

2023-05-23 20:37:32林碧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学科教学信息技术

林碧珍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传统行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获得新的发展动机和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教育势在必行。对此,文章基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理念,研究了信息技术与幼儿五大领域相融合的策略,并提出了幼儿园要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以及加大力度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有效整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XQ21-052。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043-03

随著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现代幼儿教育强调把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进程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与发展,它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传达,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一)整合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幼儿教育有别于中小学,它属于综合性的教学,把各个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其内容更加多样化。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提供新方式,有助于幼儿畅快、自然、主动地学习,逐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信息技术调整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是没有话语权的。在教学中,幼儿虽然对新鲜事物有非常大的兴趣,但是,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对此,单纯靠单一化的教学,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创造出适合儿童的学习情境,优化其学习进程,让其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学习中扮演着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了幼儿的合作与探究。

(三)信息技术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以往,儿童只能通过传统的书籍等获取知识,学习的渠道相对单一。当前,传统教育媒介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被电视、电脑等新兴媒介所替代。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技术,使幼儿能够更为直观地进行学习,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成为有声、可视、可感知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活孩子们对科幻世界的热爱、对童话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

二、信息技术与五大领域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五大领域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重组、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幼儿教育评价,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健康领域的整合研究

1.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引发幼儿“思辨”。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把抽象的问题变成生动的引导,让孩子们跟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两位小朋友在就餐过程中只吃菜不吃米饭。对于该行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吃饭时只吃菜是对的吗?”以真实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一些幼儿会说:“人要天天吃饭,不吃就会饿肚子。”有些小朋友会说:“人可以不吃米饭,因为国外的人也不吃米饭。”幼儿之间展开辩论游戏,这种游戏能使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在辩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可以结合PPT的内容,以图片的方式讲解为何我们在就餐时要吃米饭,米饭对身体的重要性。通过总结教学的方式,能够引导幼儿在实践教学后更好地接受理论教学知识,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2.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拓展幼儿“创作”。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思想是通过形象、色彩和声音来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是声像并用、音像结合、富有感染力。利用这种特性,可以突破儿童的单一习惯性思维,使联想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创造力。比如还是以大米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幼儿了解到米饭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后,可以播放各种不同造型的宝宝饭视频,激发幼儿制作宝宝饭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尝试着结合手上的道具制作宝宝饭,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评价幼儿“成果”。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沟通,让他们就作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通过展示作品的方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外一方面通过作品交流,能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比如,当幼儿完成了宝宝饭的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摄影机将小朋友的作品现场拍摄,并以电子白板展示幼儿所做的食物图片,让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与观察别人的作品相结合,使评价多元化更具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与语言领域的整合研究

1.利用课件的链接功能,录制角色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针对幼儿语言不完全,但又爱模仿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语言领域教学活动整合的措施中,可以将语音和白板上的图片连接起来,引导幼儿与白板对话、互动,促进幼儿在白板上接受礼貌教育、学习体验角色情绪等,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交流。

2.巧用白板的功能,增强讲述的趣味性。在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并通过若干个小问题,带领幼儿有目的地观看白板,在聆听白板讲故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着续写故事,就听到的故事内容猜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社会领域的整合研究

在信息技术与社会领域的活动整合措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幼儿的社会技能学习。以幼儿的安全疏散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安全疏散演练的视频,引导幼儿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在疏散过程中第一步应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逐步掌握安全疏散的正确流程。在社会活动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的整合研究

1.构建交互式课堂,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生动的Flash课件,结合科学知识展开教学,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比如以《小青蛙的形成》主题教学活动为例,在该活动中主要引导幼儿认识到青蛙是如何从蝌蚪一步步变成的。在该活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或圖像观察法,不但教师很难解释,孩子们也很难理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课程可以采用生动的Flash课件,使幼儿与课件、触摸式电脑等多个方面进行交互,如,让幼儿猜想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幼儿参与到触摸式电脑中,通过触摸式电脑的拖动功能,进行大胆的推测。白板电脑上先是展示出小青蛙最早的形态,然后同时展示出小青蛙生长的其他几个不同的形态,接着幼儿利用电脑的拖拽功能,尝试点击下一个青蛙成长的形态。然后,电脑会做出判断,如果是错误的,幼儿就重新进行点击。若正确,电脑会适时地给予鼓励,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但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播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Flash,让孩子再次确认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习回到现实,并激活幼儿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利用万彩动画大师等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视频,运用于多媒体课件中,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通过促进幼儿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从而获得生活体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希沃白板的蒙层、动画、超级分类等功能,制作教学课件,支持幼儿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信息技术与艺术领域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使艺术领域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自由创编。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信息源及资料,但这种资料的来源非常有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内容应用到制作课件中,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不仅形象、生动、鲜明,还能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得可听、可视、易感知,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中,运用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希沃白板、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平板电脑创编节奏和歌谱。

2.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幼儿创造性想象。利用制图软件让幼儿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能够以形象的图像内容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体会事物美。以幼儿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的非遗文化教学为例,由于非遗文化的内容并非都适合幼儿,许多幼儿对非遗文化内容并不感兴趣。为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以及通过非遗文化教学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丰富的视频、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让非遗文化的教学变得有趣起来。如在《戏说脸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戏说脸谱》京剧,并播放有关京剧脸谱的图片,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京剧的独特魅力。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为儿童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撑,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学习,并形成了多元的交互。当幼儿对京剧脸谱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进行作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京剧脸谱。

三、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注意点

(一)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

当前,许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纷纷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推动了幼儿园信息化的发展。在实践中,幼儿园还应构建专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可以将教师的课件、幼儿活动内容等纳入到资源库。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下载优质的课件、活动资料等,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而幼儿教师则可以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库”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

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信息技术运用的成效,所以,在实践训练中,必须重视对幼儿教师信息化的培训,从而使幼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师互动、优质课程等途径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易用性、实用性和持续性,通过实践操作、动态演示等方式,让幼儿教师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其次,在信息化培训中,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中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方式让教师学习信息技术,逐渐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最后,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尤其要注重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使之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对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息息相关,也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园五个主要学科领域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教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激活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展开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幼儿园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为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幼儿园要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教师交流、优质课程分享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初娜娜.“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访谈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40-142.

[2]黄茹萍,王雯,郑小红.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6(12):6-10,24.

[3]陈怡忻.试论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读与写,2019,16(23):216.

[4]钟燕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21,28(4):581.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学科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42:13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55:26
探究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7:29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