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3-05-14 06:24潘国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潘国栋

【摘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的数学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而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满足教学创新的需求,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综合技能与数学素养的协同发展.文章主要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从小组划分、任务设计、时机选择、过程管理、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入手,研究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力求加快小学数学的改革步伐.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优势;策略

引 言

合作学习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小组、团队为组织单位,以完成某一任务为目标,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内容与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合作学习模式,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和优化,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从而助推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有助于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协调不好教与学的关系,将自身作为主讲人,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缺少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个性受到压抑.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有助于营造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环境,该模式推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提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身心都会得到解放,逐步形成“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更乐于主动提出质疑、交流想法,从而使数学教学环境从闭塞转为开放.

(二)有助于创建探究化的课堂生态

数学是一门注重探究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但是就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探究性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不仅无法落实新课标的内容,也会制约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加强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是有助于创建探究化的数学课堂生态,该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或任务为载体,主张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体验、交流的过程,通过协作与互动,能够使学生高效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夯实薄弱的探究环节,凸显数学学科的本质,让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态变得更加和谐.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運用策略

(一)做好小组划分,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采用的分组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该模式的整体实施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做好小组的划分工作,以此为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创设先决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按照知识储备、思维品质、学习态度等标准,把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保障各组之间的综合实力不相上下,同时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每个小组中均衡分配.另外,教师所划分的小组并非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和需求,在课程实施阶段进行灵活的调整,比如,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某种专项能力有特殊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具备该项能力的学生先汇集起来,再均匀地安插到已有的小组中,从而提升分组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奠定数学合作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本课目标是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可以预设一项“数小棒”的活动,这项活动对学生的数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水平层次,先将他们分为4~5人的小组,然后结合学生以往的表现,选出若干名数感较好的学生,重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确保每组中都有1~2名这样的学生.接下来,教师引出活动内容:同学们,下面老师会给各小组发放一些小棒学具,请大家合作数出100根,并想一想怎样摆放这100根小棒,能让人一眼看出它们的数量是100,讨论结合后汇报数小棒和摆放小棒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带着组内的伙伴一起数小棒.几分钟之后,各小组汇报:1根1根地数,10根小棒摆一堆;2根2根地数,20根小棒摆一堆;5根5根地数,50根小棒摆一堆……教师:很多小组都选择了10根小棒放一堆,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各组思考后回答:这样摆放既好数,又看得清楚,能一目了然地知道10个10是100.这样通过合理地分组,数感较好的学生就发挥出能力优势,带领同伴初步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二)设计数学任务,点燃合作学习的热情

学生既是数学课堂上的“主角”,也是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部分学生受到自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愿,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互动.而任务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唤醒学生的挑战欲,使其产生自主协作、探究的意愿.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出发,结合课程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数学任务,在任务中融入游戏、操作等元素,使学习内容更具吸引力,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交往障碍,充分点燃合作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的教学中,本课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师可设计一项游戏化的推理任务:“同学们请看,老师在白板,出示了三张可爱的小狗图片,它们的名字是欢欢、乐乐和笑笑,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和9千克,现在已知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请大家在练习纸的第一排,列出小狗的名字,在第二排列出体重,合作开展连线游戏,正确地找出与每只小狗对应的体重.”有趣的游戏化任务一经发布,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就被迅速地点燃,就连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推理讨论.经过激烈地交流,各组反馈推理结果:笑笑的体重是5千克,乐乐的体重是9千克,欢欢的体重是7千克.教师:“大家得出的推理结果很正确,能否说一说连线的过程?”学生:“在已知条件中,笑笑的体重最轻,所以笑笑的名字,要和最轻的体重‘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那么在剩下的两个体重里,数量较大的‘9千克和乐乐连在一起,数量较小的‘7千克和欢欢连在一起.”这样通过数学任务的驱动,学生不仅发展了推理能力,也养成了乐于合作的积极情感.

(三)关注课程难点,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而是强调对合适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倘若教师不分主次地滥用,就会引发学习活动多而不精的问题,造成合作学习“形式化、走过场”等不良局面.因此,教师必须避免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盲目应用,应全面、详细地分析课程内容,加强关注数学课程的难点,如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或者是难度较高的知识点等,针对这些难点,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集中全部的精力进行难点突破,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实现对合作学习时机的精准把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中,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部分课程作为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出示一张游乐园碰碰车的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碰碰车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如果坐碰碰车每人20元,2个人需要多少钱?请大家合作列式、算出结果.”学生探究后汇报:20×2=40(元).接下来,教师写出三道变式题:20×4,200×4,2000×4,继续提问:“请大家算出这三道题的答案,并合作探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规律.”各小组深度交流后回答:“20×4=80,200×4=800,2000×4=8000,算法规律是把因数末尾的0去掉,将算式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之前去掉的0.”这样通过对合作学习时机的科学选择,学生就掌握了本課关键性的算理知识.

(四)重视过程管理,落实合作学习的指导

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经验,倘若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就完全地放任自流,将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交流和探究情况,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方向的偏差,或者是与同伴发生观点上的争议,那么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等重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过程管理,在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密切地关注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是小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化解困惑、清除障碍,从而确保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了2019、2020年月份天数的复试统计表,同时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请大家结合复试统计表,合作交流你所发现的信息.学生立即参与探究活动,教师流动巡视各组的学习情况,有的小组反馈:一年有12个月.有的小组汇报:一年中31天的月份有7个,30天的月份有4个.还有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为什么2019年和2020年,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一个是28天,一个是29天?教师马上进行指导:“这组同学发现的问题非常有价值!2月份是一年中的特殊月,在平年时有28天,闰年时有29天,大家可以再算一算,2019年和2020年的全年分别有多少天?思考它们之中哪个是平年,哪个是闰年?”学生:“2019年有365天,2020年有366天,原来这一天是差在2月份了呀,那么2019年是平年,2020年是闰年.”这样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就得以发挥,学生也建立了对平年和闰年的初步认识.

(五)建立互评机制,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发挥着检测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也是培育学生反思意识的契机.而以往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通常是由教师进行简略地总结评价,学生没有参与评价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及“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基于此,在实践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必须确保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互评机制,根据合作学习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围绕着数学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供明确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开展组内、组间的交互式评价,分析他人的优势、反思自身的不足,从而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环节.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画出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各小组反馈探究结论:圆的直径是5厘米,半径是2.5厘米,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为d=2r.在接下来的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组织互评活动:“各组得出的探究结论非常正确,但老师发现,每组采用的测量方法略有差别,下面请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和方法,评价哪组所运用的测量方法最简便.”各组互评后汇报:“A组在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时,所采用的方法最简便,我们都是在圆上先画出直径和半径,再测量线段的长度,A组则是把圆对折,直接测出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相比较来看,A组的方法更快、更准确.”这样通过互评机制,学生就会懂得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创建探究化的课堂生态,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出发,做好小组划分,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任务,点燃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关注课程难点,精准地把握合作学习的开展时机,落实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同时建立新型的互动评价机制,凸显学生在评价环节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运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陶绪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3(5):77-79.

[2]何金海.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166-168.

[3]徐晓南.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3(5):91.

[4]张文平.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5):47-49.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