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宇涛 蒋 琦 赵 戈
(1.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2.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20)
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下,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成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分别在2019 年和2022 年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川内遂宁和达州两座城市也依托自身优势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基于国家枢纽是打通对外通道的重要节点,对国际和国家的政策都较为敏感,近年来低碳发展成趋势,因此需提高国际业务水平,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2022 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 亿元,伴随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其物流节点体系也稳步发展起来。物流产业集聚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对区域内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发展,国家政策引领下的成都地区铁路港和航空港日渐兴旺,并向周边城市辐射,加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下与重庆地区的协同发展。如今《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提出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给成都市物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而铁路和航空物流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
SWOT 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分析,在这种分析中,S(Strengths)表示内部优势,W(Weakness)表示内部劣势,O(Opportunities)表示外部机会,T(Threats)表示外部威胁。PEST 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在这种分析中,P(Political)表示政策因素,E(Economics)表示经济因素,S(Social)表示社会因素,T(Technological)表示技术因素。本研究通过SWOTPEST 模型将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存在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对后续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
(1)政策性优势。2022 年6 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印发实施《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多层次物流节点体系、构建高效能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目标。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性门户城市,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具有与“一带一路”内各区域互相联通的优势[3]。同时,成都围绕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国家战略。由此看来,成都市空铁型物流港发展获得稳定的政策扶持。
(2)经济性优势。成都市是中国西南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2022 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 万亿元,规上工业增长值增加5.6%,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8346.4 亿元,占全省的82.8%。这些指标均为成都市物流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积累,包括资金、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环境等,为后续的完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社会性优势。部分主流媒体积极报道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实地探访玉湖冷链成都公司建设项目,计划将打造综合现代服务业产业交易园区,包含进出口贸易、电商平台、冷链仓储和物流运输配送等功能,努力实现功能的一体化。2022 年10 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入选“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3 年3 月西部冷链物流产业交流会暨青白江冷链项目推介活动在成都顺利举办,青白江区将围绕冷链基地、产业业态、港口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搭建,使社会各界加强对成都冷链物流的关注度,从而了解成都市物流港产业的发展情况,支持且融入成都市空铁物流港的持续发展。
(4)技术性优势。长期以来,成都市支持项目培育和学科建设,拥有较多综合实力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到目前为止,还扶持并引进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为此,坚实而强劲的科研能力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低碳经济提出以后,制定“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实践路线图并且严格实施成为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思路,新型的低碳发展模型包括“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等也被提出。目前在物流港口的发展中,节能环保型新技术和新工艺自主研发被重视起来,并且转化应用也稳步推进。而且从创新投入数据来看,成都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2021 年,成都市研发投入达到631.92亿元,占四川省的52.0%;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3.18%。从战略背景来看,四川省提出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成都市物流港的发展将迎来更多的项目支撑和技术升级。
(1)政策性劣势。成都市政府印发了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结合目前成都市所拥有的国家战略地位,不难发现,多数的规划和政策都过于宏观层面,偏向大局指导。对于绿色物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实际监管约束力度远远不够,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4]。所以需要对低碳物流港的发展规划进行更具体的细化,然而在实际的组织、实施和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的困难,成都市铁路物流港和航空物流港布局较为分散,同时周边川内城市发展情况不一,不同物流港的协调优化也需要沟通落实。
(2)经济性劣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均需要资金扶持,成都市的各个规划发展目标也是如此。例如:《成都市“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2025 年新经济营收达2.5 万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30%、注册新经济企业总数60 万家等发展目标;《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建成5G 基站9 万座、城市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80%、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6 万个、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5 个等预期性发展目标。成都市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基础设施等高科技设施的建设,以及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新能源汽车设施设备、数字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园区等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但对于空铁型物流港的建设过程是否有预期性的资金投入,却很难确定。
(3)社会性劣势。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涌入,随着成都市空铁型港口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港口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对港口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四川省各大高等院校中,相对于热门产业支撑专业,物流领域的相关专业相对较少,招生规模相对有限,而且学校与空铁物流港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阶段缺少“校企结合”的现象。高校毕业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也制约了成都市口岸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性劣势。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强劲,但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针对空铁型物流港应用的技术发展有限,同时低碳经济实践也暂未融合更多领域,对于协同发展有所影响。当前成都市空铁物流港设施设备主要满足传统运输作业要求,未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在国际层面上,与发达港口相对比,技术方面和产业升级方面均有明显差距,而且有待提高的是智能化、数字化程度。
(1)政策性机会。成都市地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成渝城市群,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级”,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9 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2021 年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 年,基本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经济便捷、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显著提高物流服务效力和品质,以及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物流市场主体竞争力。国家层面和四川省的重视给成都市低碳物流港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经济性机会。新冠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四川省港口物流的业务量和贸易额相应增长;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事业部积极调整战略方向,认真研判当前形势,组织开行中欧北线定制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厢站驶出,奔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5]。2021 年6 月,成都市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2022 年10 月,“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首趟国际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由此看出,成都依托航空港、铁路港枢纽向国内外发展,加快建设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开放通道;此外,四川省还是一个旅游大省,省会成都市拥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等美誉,且成都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旺盛的娱乐消费,在发展中基础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速稳步前进,刺激了物流港进出口的发展。
(3)社会性机会。成都市生活环境宜居程度在全国前列,且经济发展程度较好,薪酬待遇在西南地区较高;基础建设方面,眉山、德阳城际铁路和成达万高铁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开通之后四川省内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便利程度将大幅提升,使得未来的居民交流和人才工作流动将更加灵活,不再受限于距离因素。由此可见,成都市将有潜力不断吸引省内外人才的涌入,加上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例如人才补贴政策、人才落户政策、人才安居政策等,多方位保障持续引进关联产业的优秀劳动力。
(4)技术性机会。成都市港口物流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就需要不断发展和优化5G、物联网和Wi-Fi6 等相关技术,从而提高空铁型物流港运转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港口物流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就需要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赋能,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提升安全性;港口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升级,从而优化空港型物流运输航线,将预期减少港口物流运输的运营成本。
(1)政策性威胁。新冠疫情使各国的贸易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动荡,使得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并且趋势出现长期化、复杂化和常态化,关税壁垒的加剧和贸易政策是其最主要形式。部分主流国家影响国际市场经济活力通过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由此来缩减我国商品出口贸易规模和限制我国贸易企业的发展,特别针对我国国务院2015 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进行严重的打压[6],我国整体港口物流贸易会受到负面影响,对于成都市的铁路港、航空港物流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
(2)经济性威胁。在如今的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国际铁路港和航空货运港物流企业的业务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物流运载工具、相关的设施设备和操作技术人员等方面,后果就会带来港口物流作业效率降低、周转运营协调成本上升,规模和业务的扩张发展趋缓,给成都市空铁型物流港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减缓创建低碳型物流港的发展进程。
(3)社会性威胁。西南地区区域发展不均衡,内部竞争激烈。四川省是国家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国家重要物资和战略资源储备供应保障地等,但省内发展和经济水平差异明显,截至2022 年底,成都、达州、遂宁3 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其中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而其他省内的政策导向和人才资源均受到影响,使得协调四川省内部发展不均衡状况并促使省内多地物流贸易联合发展存在困难,需要省政府组织工作并进发展。而且四川省行政区划分割,各地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较为自主,宜宾和泸州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成都重点发展空铁型港口物流,现状缺乏协同性,资源整合程度低,优劣势没有整合互补,影响了省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4)技术性威胁。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现代物流业面临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机遇,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现代物流行业对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组织数字化进程仍较慢[7]。如今,高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逐渐影响各个领域,信息处理和分析离不开芯片的支撑。国际物流港和航空港的建设也一直在更新发展,高端芯片的应用深入各个领域,比如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运输、数字仓储和自动化设备等,但是长久以来,进口芯片占比份额依然较多,在我国政策引领下,国产芯片性能取得了不断突破,但是自研自产高端性能芯片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全球芯片短缺的背景下,成都市物流港口的设备升级和定位目标实现仍然还需要时机来稳定发展。
成都市应依据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对基础设施、设备、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到与周围地区的港口进行的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要素,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种扶持政策所带来的新机会,对成都市的物流枢纽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结合国际铁路物流港和“双机场”航空物流港,制定差异化、具体化的实施方案并切实执行,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支持,使得成都市“5 港6 中心N 基地”规划目标预期性达成。
结合《第一财经周刊》新一轮发布的《2020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四川省成都市位列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省内没有上榜,三线城市省内有绵阳市和南充市,这些列表的排行也显示出省内各地经济水平存在差距,同时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差异,导致城市间物流领域发展方向不同,缺少协调性合作以及统筹式发展。四川省应当以省会成都市为担当,重视协调各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鼓励“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成都市应该积极对接,推进物流产业合作,弥补没有优良水运港口的劣势,以全省各个城市港口的特色为基础,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加强对各自地区的资源的整合,并促进港口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打造四川省以成都为中心的“公铁水空”港口协同发展品牌。
2020 年,针对碳排放问题,我国提出预期性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物流领域,低碳物流园区在发展中的优势大多体现在交通方面,而成都市规划建设的物流节点也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区域内,同时为了认真贯彻低碳理念,要对空铁港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及管理人员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建立完整的低碳物流园区评级指标系统、评级标准及评级方法,要求物流园区内的新型建设项目在运营中保持低碳意识,并重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以及运输环节低碳。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加入,成都市物流港的发展也是如此,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也要提高配套的支持政策,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安排走访调研等环节,加强专业人才对成都市物流节点规划的了解程度,在后续的方案规划上能更好的实操落地,培养专业人才的本土化。重视高等教育的引导性,在高校优势学科的加持下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物流方面的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并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间的合作,由高校、企业和物流港部门一起来制订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培训政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借鉴其他先进的港口城市的成功案例,从而为成都市的空铁型物流港提供一批能够适应成都市需求的本土化科技人员。
建设一个智慧型港口,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并减少成本,其核心是技术的更新升级,通过创新驱动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港口创新驱动。为5G 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提供技术支撑;对成都市物流港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前沿技术进行的研究,应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都市空铁型物流港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整体提升成都市低碳物流港的智慧化程度。同时,成都市还应设立资金项目,鼓励成都市结合物流节点体系规划进行关键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加速完善成都市现代物流业的低碳升级。
当前,成都市空铁港物流园区处于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升级的过程中,包括市场行业现状、政策方向、运营策略、发展定位,等等,都需要面向新的机遇转型;然而,伴随着物流业项目的持续推进,显露出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行业定位不准确、资源闲置、发展配套受阻等,将对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影响。与此同时,环境的问题已经让大家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也主要根据以上的因素将低碳、经济、发展等考虑进来对成都市物流港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结合政策规划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推动省内物流港协同发展、重视物流园区低碳发展意识、加强引进与培养物流领域科技人才、升级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港口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成都市物流港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